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茅老观念论文范文资料 与茅老观念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茅老观念范文 科目:期末论文 2024-03-11

《茅老观念》:本文关于茅老观念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经济学的人性基础

茅老的著作中,《择优分配原理:经济学和它的数理基础》和《中国人的道德前景》的份量最重.前者,涉及数学较多,后者则像一部拥有经济*内涵的著作.就像亚当斯密一样,不仅有《国富论》留世,也有《道德情操论》作为其主张自由市场、倡导“看不见的手”这一观念的道德基础.

不过,斯密的道德哲学中隐藏着神学背景,和“看不见的手”相对应,上帝有一只“看得见的手”(神的先定的和谐安排.这一点可参照汪丁丁的《经济思想史讲义》之斯密章节).

茅老乃书香世家,《大家的经济学》一上来即向青少年朋友介绍人性的根源,介绍了自利、利他等相关观念的产生,并指出自利是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和倾向,是一个生物学概念.斯密的《国富论》中将其称为“利己心”,经济学里由此引申出了“经济人是追求私利的理性人”这一古典命题.

斯密说,人们追求财富的 是和生俱来的、至死方休的 ,尽管它是温和的且不宜冲动的 .他在《道德情操论》中则指出:

我们追求财富、逃避贫困,主要是出于人类情感的考虑.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辛苦和忙碌是为了什么呢?等我们感兴趣的,是虚荣而不是舒适或快乐.

我们可以试着将茅老的这一章节做进一步的阐释,即经济学里的“人性论”是如何被提炼出来的.古代有“人性本善”的基本预设,至宋时期影响,有“人人皆可为尧舜”的论断.茅老的观念,更接近于大卫休谟,这位稍早于亚当斯密的苏格兰道德哲学家.在其著名的《人性论》和《人类理解研究》中,对人性有相当充分的探讨.我试着归纳出下列几点:

(1)自然资源的稀缺是讨论人性的前提.如果资源极大丰富,像极乐世界一样,就不会有自私和无私之区分.

(2)人性无恒常.习惯和教养可以使人改变,趋善和趋恶,后天的环境是重要的.

(3)有限的同情.人有恻隐之心,当人们发现同情他人比憎恨他人,会带来更有利于自己的生存和交往环境时,人们的同情心会扩展会一種合作精神,并在必要时产生牺牲精神.

所以正是基于此,茅老的著作中紧接下来的章节正好是市场经济的形成、交易和合作的发生.

增长的动力

《八十年回望一走近茅于轼》介绍了茅老的许多往事,其中一篇为《杨小凯和茅于轼:平生风谊兼师友》.作者说.从最近百年中国的人文学术图谱上讲,茅老属于第四代学者,杨小凯属于第五代.

第一代的有蔡元培、梁启超等.第二代以胡适、陈寅恪为代表.第三代以费孝通、钱钟书为代表.第四代有李泽厚、吴敬琏.第五代,杨小凯等

之所以要说到小凯,是因为茅老提到“增长”.斯密说到的国民财富增长的原因,是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加深.经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提出的规模效应,新古典经济学里没有分工,只讲规模效应,认为增长取决于投资(资本和土地等)和消费、出口.这被认为是增长的三驾马车.

小凯将增长的动力追溯到斯密的洞见,即分工理论,并用数学加以形式化,这被称为“新兴古典”.大家如果注意一下《大家的经济学》的最后部分就会发现,其参考书目中亦有一条为: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析》.某种意义上,茅老接受了小凯强调的“斯密洞见”,即分工和专业化水平的加深是人类福利增长之源.工业革命前的经济增长史往往被归纳为“斯密型动力”,如加州尔湾学派的王国斌在《转变的中国》讨论的正是这一线索及其增长路线的改变.

小凯和茅老年纪相差20年,原本被认为是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家的中国学人,但2007年夏天去世.他在莫纳什大学任教(好象是公司李萌萌的学校).

这两位学人是值得尊敬的.

有些研究成果得罪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可又讲不出道理,所以只好用质疑的办法.当然,我不会计较他们质疑.

最后,我引用秋风的文章《绅士茅老》结束此篇:

从专业上说,茅老是位经济学家,但是他这个经济学家却和众不同.他身上,具有强烈的公共精神,而这种公共精神,正是绅士的标志性特征等绅士当然是有价值追求的,对他来说,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目的乃是服务于现实和维系美好的生活.在茅老看来,中国人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是自由.

秋风说,茅老是我们当代最伟大的绅士,是人格、道德和行为的标杆.

茅老观念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茅老观念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茅老观念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观念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