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体育课论文范文资料 与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力培养模式探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体育课范文 科目:文献综述 2024-03-07

《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力培养模式探究》:此文是一篇体育课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 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理念应基于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和提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强化休闲运动、竞技运动和健身运动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夯实基础.

【关键词】 高校体育;学生;学习力培养;课程模式

一、前言

对学习力的培养主要是在教育学领域内的宏观应用研究,而体育活动的教育学研究不仅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智力的开发,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体育活动特征,体育课程的培养学生学习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身体机能的提高.体育学习力的培养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如何将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力的培养与体育俱乐部进行有效的结合,这些都是增强学生体育学习力的重要问题.

二、学习力的概念

“学习力”主要来源于美国,在福瑞斯教授的《一种新型的公司设计》书中运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将学习力概括为未来企业层次扁平化、组织咨询化、系统开放化,逐渐由从属关系转向工作伙伴关系,不断学习、不断重新调整结构关系的思想组织形态.

在体育教育方面,体育学习力主要指的是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动力、毅力、以及相关的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与技能的培养.其中学习动力是体育学习主体进行体育学习和练习的原动力;体育的学习毅力主要变现在对体育学习和联系的过程中的持续性上,学习能力也是在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的过程中的获得能力;对于体育的学习转化力,可以理解为学习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技能运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的能力;而学习创新力则是学习主体在已学知识技术动作的基础上,根据个体或者环境的需要改变与组合运动方式的再创新的能力,是体育学习的最高境界.体育学习力的几个方面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

三、高校体育课程设计与体育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客观要求

在当下的社会形式中,对于创新型的人才需求呈现一种逐年增加的局面,所以在高校针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学生在体育能力以及竞争力、毅力等方面的培养,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加适应社会.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过程中,要始终强调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终身教育理念对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高校体育教学的指导方向就是重视终身教育理念,即应加强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待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自主学习的能力、毅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精神都得到的培养和提高,帮助学生认识和适应创新型社会对与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高校作为现代学校教育的最后阶段,是学生在步入社会前的重要过渡时期,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将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与创新能力作为对学生培养的主要目标,能够全面的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课程教育的方式来实现教育目标,在体育教学课程的设计中着重体现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力进行全面提高的教学标准.

2、能够有效激励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力,在体育活动引导下完成对学生的激励以及导向作用,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评价,并制定出更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创新型社会视野下高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设计,必然是基于社会创新的视野来展开的,因此,社会需要是课程目标设计应该首先考虑的因素.创新型社会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培养具有体育学习力的大学生,因此在教学课程的设计环节要严格按照对学生体育学习力的培养方向来进行.首先应当反映出高校体育课程性质与功能;反映出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理念;并且应当考虑到大学生个体发展需求.

四、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分析

高校体育学习能力的培养主不仅仅是对学生思想意识培养,也是一种基于对体育竞技技术以及各类运动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因此在高校体育对学生体育学习力培养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竞技项目以及休闲运动项目、健身运动项目等的研究,设计出能够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教学模式.

1.休闲运动课程

高校体育学生的休闲活动主要是放松学生身心,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在休闲活动的过程中达到对学生释放压力、缓解精神紧张的作用.在休闲活动的带动下,对学生个性的张扬以及生活品味的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高校体育俱乐部按照功能分为“课外锻炼俱乐部”以及“课余运动训练部”等几个部分,规范教学管理,利用课外体育锻炼俱乐部内容形式的多样性以及参与对象的广泛性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毅力与创新力,使得学生在运动休闲之余,能够获得精神方面的培养与进步.学生的休闲活动主要有滑冰、街舞、形体锻炼和学校自主编创的各种形式的体育游戏等.

2.竞技运动课程模式

高校的体育竞技活动种类较多,也是普遍受到学生欢迎的体育活动之一.竞技活动主要以比赛作为主要的活动方式,包括有足球运动、篮球、排球等.学生通过参与竞技活动,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自身的运动技能,并使身体得到有效锻炼,另一方面能够使得学生在运动过程中,获得精神品质上的锻炼.学生在参与竞技的过程中,通过团队协作、与团队竞争等氛围的感染,以培养学生公平公正的道德观以及团队协作意识,促进了高校大学生文化素养以及精神品质的提高.同时,通过对竞技活动的有效参与,对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智力发展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未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3.健身运动课程模式

健身类体育竞技活动主要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为主要目的,其主要的运动项目包括田径、瑜伽以及游泳等项目.通过对健身运动的学习,在运动教学的过程掌握健身运动的技巧与要领,同时强化学生对体育保健的学习与应用.高校体育教学的基本观念就是“以人为本”,注重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精神健康的培养,树立学生“健康第一”长久观念,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总结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校的体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要逐渐从对高校学生的体育技能的培养转移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上来,以符合创新型社会以及时代的发展要求.将高校的体育俱乐部模式与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力的培养相结合,高校体育俱乐部模式对学生体育学习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大学的体育教学实际,在俱乐部的开展以及实施的过程中,依据对学生教学培养的目标,选择适宜与教学实际开展的方法与教学手段,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吕玉军,杜长亮,王统领.学习型社会视野下“1—3—2”多元一体化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3(2)113-116.

[2] 徐强,毛爱华.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演进的逻辑脉络[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6)86-90.

[3] 彭硕,傅淳.课程设计取向的哲学溯源[J].现代教育科学,2012(10)17-18.

[4] 薛锋.大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6)157-159.

【作者简介】

王轶喆(1967-)男,陕西省周至县人,现任职于西安体育学院,从事教育基本理论研究.

体育课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高校体育课学生学习力培养模式探究为关于对写作体育课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体育课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