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袁世凯论文范文资料 与孙中山到袁世凯民初乱局一个解释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袁世凯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2-11

《孙中山到袁世凯民初乱局一个解释》:本论文可用于袁世凯论文范文参考下载,袁世凯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武昌起义爆发后,尽管在武昌、南京以及部分省份发生过一些军事冲突,但从全局来说,战争并不是此后几个月的主题.当时的主题主要集中在国家未来体制的选择上,一部分立宪党人和新军将领,他们力主利用这次政治危机重回君宪主义道路,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而另外一部分人,特别是革命党人,他们不愿意在这种有利环境中重回什么君宪主义,在他们看来,共和主义就是中国的唯一出路.几经争执,终于使共和主义占了上风,君宪主义成为历史.

然而,谁也想不到的是,大家都看好的*共和却在实现不久就出现问题,其问题的严重性甚至远过晚清.究其原因,是从孙中山到袁世凯的权力转移以及由此所引发的民国法统危机.

一、谁的临时政府

孙中山是1911年12月25日从海外结束十七年流亡生涯赶回上海的,此时距武昌起义已经两个月零十五天了.南北之间的谈判,也从武昌转移至上海,从湖北军政府转移至独立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与袁世凯内阁之间了,双方争执的焦点已经不再是停战之类技术层面问题,而是国家未来体制的建构,即中国究竟应该沿着君主立宪的道路继续走下去呢,还是应该按照革命党人的信念,走上共和,建构一个现代国家呢?在这中间起到重要作用的,不是南方革命党人,而是南方的立宪党人.

立宪党人本是清廷君主立宪最重要的支持者,清廷在1906年走上君主立宪的道路,其实就是这批立宪党人长期鼓吹的结果.比如张謇,很早就致力于日本宪法和东西洋宪政文献的翻译和研究,他所组织翻译的一些宪政著作成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最流行的读本.

在立宪党人推动下,特别是经过1904年日俄战争刺激,清廷终于同意走君主立宪道路.1905年,清廷派遣亲贵大臣出洋考察宪政,翌年宣布用九年时间实现日本式的宪政目标,1908年公布了 《钦定宪法大纲》.虽然 《钦定宪法大纲》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大纲,因为这个大纲中规定了皇权依然享有至上权力,但这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重大贡献,中国从此有了成文宪法,有了政治发展的依据和纲要.

遗憾的是,《钦定宪法大纲》 宣布后不久,光绪帝突然去世.接替他的如果是一个成年君主,这个宪法大纲依然不构成问题,只是光绪帝和慈禧皇太后在最后时刻选择了一个比较弱势的班子—— 三岁的小皇帝和二十八岁的摄政王.无论如何,其威权、能耐都没有办法与即位三十多年的光绪帝相比.于是,《钦定宪法大纲》 中的问题相当明显,先前竭力鼓吹君宪的立宪党人开始有点不满.

如果不是稍后发生的外部危机,立宪党人或许能在既有框架中继续前行,维持九年立宪.然而,连续的外部危机给立宪党人找到了调整预备立宪日程的理由,他们一次又一次*,希望朝廷更改先前九年预备立宪既定日程,他们实际上期待以早日实现君主立宪去弥补1908年 《钦定宪法大纲》 皇权至上的不足,希望用议会和责任内阁去弥补弱势的摄政王和小皇帝的不足.

立宪党人组织的国会*运动声势浩大,引起了朝野各界的同情与支持.不得已,摄政王终于同意修正先前九年预备立宪计划,以五年为期,完成君主立宪的全部准备.

摄政王背后有一个庞大的满洲贵族群体,他们在立宪党人的压力下调整立宪方案,心不甘情不愿.因此他们在作出让步的同时又收紧权力,不仅让满洲贵族子弟在预备立宪的最后几年抢占了一大批权位,而且在宣布国家将进入立宪状态的责任内阁名单中,毫不顾忌地将责任内阁演变成了一个权贵内阁、皇族内阁,十三名阁员中竟然有九个来自皇族或皇室.

皇族内阁的出台激起了立宪党人的激烈反对,他们通过各种方式警告摄政王,当此国家发展的关键时刻,对于皇权来说,重用汉族大臣可能比提升这些皇族“官二代”更有意义.然而此时的清廷已经积重难返,病入膏肓.满洲贵族家家都在攀比,哪一家也不愿放弃权力,作出让步.

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党人并没有在第一时间意识到这是中国历史的大转折,他们虽然期待朝廷应该借助于这个机会修正错误,改组内阁,但并没有对君主立宪有什么怀疑.直至各省独立越闹越凶,他们渐渐感到清廷大约要在这场革命中成为历史陈迹,无法扶持,所以他们渐渐介入了光复,参与了反正,转而认同和支持共和主义,放弃了坚守十年的君宪主义.

立宪党人特别是东南大佬张謇、赵凤昌等人的转变意义重大,他们不仅支持上海都督陈其美、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而且他们联名致电摄政王,劝摄政王认清大局,转向共和,为皇室换取最后尊严,为历史留下一段美好回忆.

经赵凤昌、张謇、庄蕴宽等立宪党人居间联络,在南北和谈开始不久,各方就对清廷善后安排达成一致,同意优待皇室,同意未来中国的政治架构为共和,同意由袁世凯出任未来新政府首脑.这项妥协至少在12月20日南北第二次和谈时已经达成,其主旨就是清廷在下一次谈判时必须以承认共和为前提.

让清廷以承认共和为前提,其实也就是逼着清帝退位.因此在此后几天的交涉中,清廷开始犹豫,因为这毕竟牵涉一个王朝的终结.面对清廷的犹豫甚至不愿退位的局面,南方立宪党人一方面寄希望清廷和平结束的同时,也准备利用革命党人成立一个“临时的”政府,以此逼退清廷,实现从君宪到共和的转折.

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后,特别是上海光复后确实一直忙着筹建新政府,只是革命党人在过去十七年中一直流亡海外,他们对国内政治发展缺少了解,又没有多少有用的人脉,所以革命党人要想成立新政府,也不能不求助于立宪党人.而革命党人中的黄兴、宋教仁等,在这之前都与赵凤昌有过一些联系.所以等到孙中山12月25日回到上海,第二天拜会赵凤昌时,赵凤昌一句“开府建基”点破其中所有玄机与奥妙,由此不到一个星期,一个全新的“临时政府”就在南京宣布成立了.

二、民国法统

赵凤昌的提示启发了孙中山和革命党人.此后,孙中山多次前往惜阴堂求教,与赵凤昌及南北政界要员协商统一建国诸要政,特别是怎样罗网英才,兼纳众流,怎样筹款,化解财政的困境等,赵凤昌都有很好的建议.熊希龄、庄蕴宽、汤寿潜、张謇等,都是赵凤昌向孙中山、黃兴、宋教仁等人推荐的,而孙、黄、宋也就其他人选先期征询赵凤昌的意见.赵凤昌从立宪党人一变而成为南方革命党仰仗的重要靠山.这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以及此后南北关系的突破,都起到了很大作用.

袁世凯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孙中山到袁世凯民初乱局一个解释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袁世凯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乔致庸后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