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欧美国家论文范文资料 与欧美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驱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欧美国家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3

《欧美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驱动》: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欧美国家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国家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纷纷将再工业化作为应对经济危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其再工业化战略的实施给我国本来就面临升级转型的制造业带来极大挑战.面对挑战,我国制造业必须在技术、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价值链、制度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关键词:去工业化;再工业化;制造业;创新驱动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3)08—0112—04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美国家在实体经济受到巨大冲击的情况下,都将“再工业化”作为应对经济危机、重塑国家竞争优势的核心战略,并试图引领全球范围内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战略,必将对我国制造业产生极大影响.

一、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的背景及政策取向

再工业化是欧美国家对国际金融危机进行深刻反思后,做出的战略选择.欧美国家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是过低的制造业比重无法长期支撑庞大的虚拟经济,而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才是保持国家竞争力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欧美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旨在从政策导向出发,强化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部门的基础作用,来调整国民经济增长点,并扩大就业和平衡贸易.和再工业化相对应的是欧美产业发展中的“去工业化”进程.

(一)欧美国家的“去工业化”

欧美国家“去工业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国际分工的发展,欧美国家普遍把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脱离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先进的工业化国家,拥有世界最高效率的生产力和先进的制造装备,是全球制造业规模最大的国家.但最近数十年,美国劳动力迅速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其制造业也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经过这一轮全球性产业转移,美国制造业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957年的27%下降到2009年的11.2%,制造业就业人数也从1998年的1760万人减少到2010年的1150万人.欧洲国家同样有去工业化的现象,制造业空心化导致技术工人数量急剧萎缩,越来越多的工人被迫转移到低技能、低收入的服务业.去工业化后的欧美国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的发展.

(二)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的提出及政策措施

正是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产品的过度泛滥,最终导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为应对危机、重塑国家竞争力,2009年9月G20会议上,美国提出了“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认为美国经济要转向可持续的增长模式,即出口推动型增长和制造业增长;要回归实体经济,即重振美国制造业或进行再工业化,扭转美国当前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严重倒挂现象.和此相配套,2009年12月美国发布了《美国制造业振兴框架报告》,2010年发布《鼓励制造业和就业机会回国策略》,2011年11月宣布创设隶属于国家经济委员会的制造业政策办公室,2012年公布《美国基业长青蓝图》,在这些文件中,美国政府取消了把业务转移到海外的美国公司所享税务优惠,为回巢企业及高端制造企业提供各种税收优惠.美国各地方政府也通过制定土地和税收优惠政策、改善投资环境,来吸引制造企业本地置业.同样,欧洲各国也纷纷出台措施促进再工业化.英国于2008年发布《制造业:新挑战,新机遇》战略报告,2009年又提出占据全球高端产业价值链、抢夺低碳经济发展先机等战略构想.欧盟成员国就“再工业化”也正在达成一致.2010年,《欧盟2020战略》明确提出恢复工业的应有地位,使工业和服务业共同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支柱.法国在2010年9月推出的“新产业政策”中明确将工业置于国家发展的核心位置,并计划到2015年把法国的工业产量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5%.

短期看,欧美国家实行再工业化政策是一种经济刺激政策,是为缓解经济不平衡状况、摆脱金融危机影响、扩大就业和出口、保持经济和社会稳定的现实选择.长期看,欧美各国实行再工业化政策是在新的技术创新基础上建立自己的工业竞争优势,占据新一轮产业革命制高点,寻求继续掌控全球经济主导权的战略谋划.欧美国家的再工业化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回归,它将催生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而带有写作特征的智能设备被普遍应用将成为未来的大趋势.

二、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新的挑战

在发达国家“去工业化”时期,我国作为欧美国家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国,国内制造业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向世界输出产品的“世界工厂”,实现出口驱动型的经济腾飞.到2010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已达19.8%.高于美国的19.4%,打破了美国连续110年占据世界制造业产值第一的历史.我国已有煤炭、钢铁、水泥、汽车、纺织服装等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然而,我国制造业的这种高速增长是依靠要素投入和出口驱动的粗放型增长,是在一段时期内依靠政府强制动员、大量投入社会资源和以国内市场换取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来维持高速增长,依靠廉价要素投入并以环境污染、资源耗竭为代价换取发展.这一增长方式虽然造就了“世界工厂”,但效率低下,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导致我国制造业被锁定在全球产业价值链附加值较低的组装和模块零件生产环节.这一发展模式更隐含着一系列矛盾:低劳动生产率导致低工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凸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过度依赖投资增长,部分传统制造领域存在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等问题.我国制造业从“去工业化”中受益的阶段已结束,欧美国家再工业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使制造业外资回流

在“去工业化”阶段,欧美等国制造业大量向新兴工业化国家转移,大量投资转向海外.我国作为受益者,得到资金乃至技术的支持,建立了很多合资、外资企业.现阶段,欧美国家在研发创新、市场培育、税收政策等方面采取了很多鼓励政策,鼓励投资商、制造商回归本土.其将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制造产业,由海外陆续收回至本土,将会减少我国利用外部资金、技术管理和品牌溢出能力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机会.

欧美国家论文参考资料:

国家旅游地理杂志

国家出版总署期刊查询

国家论文网

国家人文地理杂志

国家一级刊物

关于国家安全的论文

结论:欧美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驱动为关于欧美国家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欧洲国家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