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供给论文范文资料 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特征与路径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供给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19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特征与路径》:本论文为您写供给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不同于西方供给学派的理论与实践逻辑,是根植于中国经济新常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要求.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供给学派不仅在理论基础、理论核心和理论实质的理论维度方面具有根本差异,而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的“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改革的核心政策主张维度也与西方供给学派的“私有化、反通胀、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支出”政策主张存在明显差别,具有显著的中国式特征.因而,改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路径,具体的创新就是以体制改革为关键点,结构改革为重点,社会福利体制改革为切入點,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学派;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 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01-0040-13

作者简介:胡志平,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 (上海 201620)

自2015年11月10日,总书记在第十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来,学界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理论来源、主要内容、重点任务等方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学界对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只是笼统地强调不同于西方的供给学派,即原则性的阐述了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来源不是西方供给学派,但更加具体的、微观的、深入的区别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与阐述.要推进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可忽视其自身的理论逻辑建构,特别是需要更加审视及反思与西方的供给学派或者供给经济学的不同特征,以便更加清晰地建构自身的逻辑.同时如何推进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一条不同西方的中国创新路径,也更加需要细致微观的探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特征,理清中国问题,探索一条中国式的创新路径.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式逻辑

中国目前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吗?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自身的逻辑.换句话说,为何要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认为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有学者就指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认为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从短期的凯恩斯主义需求刺激式宏观经济政策走向提高质量、提升供给质量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1因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就被理解成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管理.中国为何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宏观经济政策转向?这就是宏观经济政策面临的大背景,更直接的说就是经济形势.一国经济政策的转变源自发展格局的变化,厘清不同的外生冲击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是理解从“需求侧管理”向“供给侧管理”政策转变的逻辑起点.在经济依存结构上,美国为“内需依存型”,中国为“出口导向型”.经济结构的差异结合冲击类型的不同决定了面对不同的冲击时政府采取的不同刺激措施.20世纪70年代美国面临以石油危机为代表的供给冲击时,主要采取以刺激消费需求为主的经济政策(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减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面临出口锐减的需求冲击时,主要采取以刺激投资需求为主的经济政策.刺激政策的差异带来了不同的发展问题:美国主要面临消费过旺、供给不足、通货膨胀、财政赤字高居不下等问题;中国主要面对需求不足、产能过剩、投资与消费结构性的差异等问题.

20世纪70年代来自中东石油市场的石油供给冲击使美国告别了二战后的经济增长的“黄金时代”,迎来了经济发展“滞涨”的尴尬局面.图1显示,1973年中东欧佩克组织调高国际油价后,美国的经济增长连续两年呈现负增长.为了扭转经济衰退的局面,美国当局推出了旨在振兴国内消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其中1975年的财政预算内支出增长率突破20%2.在政策的刺激下消费和经济增长经历了短期的迅速反弹后,双双进入下行区间,与之相伴的是一路高歌的通货膨胀.

与美国不同的是,中国的冲击来自于需求.经济新常态使得传统的需求侧管理失效,集中体现在投资驱动力减弱.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为了应对全球性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和商品出口的冲击,政府迅速推出了一系列旨在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4万亿投资计划加大政府投入防止经济增长急剧下滑.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经济短期内没有出现剧烈的波动,甚至在2010年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然而政府扩大国内需求的政策措施并没有实现经济增长的长效机制,从2012年GDP增长开始低于8%,经济增长下行的幅度非常大.从图2中可以看出,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投资推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即依靠大量的资金投入来支撑较高速的经济增长,投资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形成较为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然而从2009年开始投资率持续超过45%,高企的投资率并没有使经济增长的奇迹重复上演,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增长速度的进一步放缓,中国经济发展全面步入“新常态”,需求管理侧失效.

宏观经济学的“三驾马车”包括:投资驱动、消费需求和出口拉动.众所周知,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出口这驾马车已经难以发挥其作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了.经济增长的重任落在消费需求上,然而中国的消费需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呈现出消费需求的抑制.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之一.然而中国居民消费需求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无论是与国外相近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居民消费需求一直处于比较低的水平.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形成明显对比的是,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中国出境购物人数日益增长,中国居民境外消费的高烧持续不退.来自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的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旅游业已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1.中国出境人数已超过1亿,2014年中国境外消费已经超过1万亿人民币2,境外购买消费品的类型已经从奢侈品逐渐转变成生活日用品3.中国旅客到日本抢购日本的马桶就是戏剧性的消费一幕.有学者研究也指出:“制约中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并非来自于需求本身而是源自经济供给面,主要就是住房、医疗、教育的供给不足,金融产品和劳动力供给管制金融抑制和户籍制度,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扭曲”4.进一步说明,中国居民消费需求较低是因为中国的产品供给质量难以符合要求,消费需求转向海外,国内消费需求存在抑制.要起动居民消费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产品质量,实现居民消费海外转向国内,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供给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中国特征与路径为适合供给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供给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