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张锡勤论文范文资料 与张锡勤先生晚近思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张锡勤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2-23

《张锡勤先生晚近思想》:本论文可用于张锡勤论文范文参考下载,张锡勤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张锡勤先生出版的最后两本书是《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和《梁启超思想平议》,反映出先生晚近的一些思想.前书探讨了儒学在中国近代不断被边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并立足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视域,在反思近代思想家对儒学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儒学的基本看法,亦即儒学观.先生从三个方面肯定了儒学的价值:儒学的历史价值;儒学的普遍价值;儒学的现代价值.先生还从四个方面具体展开了儒学的价值:关注“人禽之别”;对人的社会性有深刻认识;大力提倡仁的观念;始终以和谐为贵.在对儒学的价值进行肯定之后,先生指出,在当下“儒学热”的背景下,我们应以清醒理智的态度给儒学以正确定位,在重视儒学深层内在价值的同时又不应人为地、不适当地拔高儒学,让其承担它所无法承担的重任;既不应让孔子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各种黑暗、罪恶一一负责,也不可将今天现代文化建设的重任统统“堆积孔子之双肩”.后书在研究梁启超人生经历的基础上,对其政治、哲学、*、文化思想进行了阐释,具有功底深厚、分析深入、重在“平议”的特点.

[关键词]张锡勤;思想;儒学;梁启超

[中图分类号]B2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7)03-0005-05

张锡勤先生出版的最后两本书是《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以下简称《命运》)和《梁启超思想平议》(以下简称《平议》),反映出先生晚近的一些思想,主要是他的儒学观和对梁启超思想的价值评判.

《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是张锡勤先生晚近的重要代表作,2011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先生分六章探讨了儒学在近代不断被边缘化的过程及其原因,并立足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视域,在反思近代思想家对儒学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儒学的基本看法,亦即儒学观.

1.儒学的衰落过程.先生指出,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可到近代,尤其是20世纪前10年,“儒學和孔子却连连遭到攻击、批判,其地位、影响不断削弱.在‘五四’之后,儒学的主流地位、统治地位显然是结束了”[1]1.儒学在中国近代的衰落经历了一个动态过程.清代是儒学的自我清算、自我调整时期,这种清算是一种同室操戈的内讧.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不仅反官府、反朝廷,而且反儒反孔.“当中国历史刚刚跨入近代门槛的时候,孔子和儒学便遭遇一场前所未有、不可想象的式的猛烈冲击.”[1]40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和早期维新派都还尊孔尊儒,但儒学的实际地位和影响已经开始削弱.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的思想家们开始清算儒学,其矛头指向的不仅是“后儒”,也包括原始儒家经典,于是儒学开始受到严重冲击.20世纪前10年,反清革命成为主流,孔子遭到公开批评,儒学的地位严重动摇.“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学的主流地位、统治地位最终结束.“儒学传统地位的终结,鲜明的历史性标志、界碑是‘五四’.不过我们必须看到,正是由于此前数十年(特别是20世纪前10年)儒学不断被削弱、遭攻击,才会有‘五四’‘打倒孔家店’的‘战果’.对儒学传统地位的丧失而言,‘五四’猛烈的批儒批孔只是最后的一斧.”[1]5“五四”之后,隨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传统儒学最终彻底边缘化.

2.儒学衰落的原因.有学者将儒学在中国近代迅速衰落的原因归结为一批改革者、新学家们的持续批判,先生认为这种认识失之简单.事实上,儒学在中国近代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等它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1]1,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因为传统儒学赖以生存、发展的母体是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宗族制的社会结构.而到近代,中国社会业已艰难曲折地转型,社会生活、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了存在的根基.先生指出,儒学在近代的衰微,又同西学东渐有直接关系,它与西学东渐不断深化的进程大体上是同步的.“与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相比,东渐的西学自然是一种异质文化.西学与中学之间不仅存在民族差,而且存在明显的时代差.就历史发展阶段而言,西学较之那时的中学,总体上具有不可否认的先进性.因此,西学的传人,势必对以儒学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严峻的挑战.”[1]4

3.对新学家们儒学批判的反思.儒学在近代的衰微也与新学家们的批判有着重要的关系,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种批判呢?先生指出,这种批判起到了“排毒”“去污”的作用,对儒学做了一次大规模的“净化”工作.“这对后来人们全面认识儒学、更深入地研究儒学,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而对儒学的转化来说,这种净化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儒学才有‘开新’的可能.”[1]247这是先生对新学家们批判儒学的肯定.但先生也指出了新学家们批判儒学的局限性:一是以政治批判代替文化批判,从而使得这种批判停留于表层,难以全面深入地认识儒学的多重意蕴、内在精神价值等;二是以时代差代替民族差,以西方近代文化之长比中国古代文化之短,结果必然是自我矮化,陷入民族文化虚无主义的泥潭.总体而言,他们的批判文字虽然激烈,但缺乏理论深度,不少是随感而发[1]249.

4.儒学观.在对儒学的式微过程及其原因进行仔细研究,在反思新学家们对儒学批判的基础上,先生提出了他自己对儒学的基本看法,也可称作儒学观.

总体而言,先生从三个方面肯定了儒学的价值.第一,儒学的历史价值.先生认为,儒学是数十代中华先哲长期积累而成的思想文化结晶,凝结了两千余年中华民族的智慧,对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儒学还先后流传于朝鲜、日本、越南等国,成为一种超越了国界的区域性文化.这更足以证明儒学的历史价值.”[1]250第二,儒学的普遍价值.先生认为,儒学虽然有特定的历史痕迹,但也包含普遍价值.儒家在对古代社会制度、秩序的设计和合理性的论证中,包含了诸多“社会所以为社会”“人所以为人”的“古今共由之理”.这种古今共由之理超越了时代局限,具有普遍价值.第三,儒学的现代价值.先生指出,儒学是中华民族新文化建设的“根”.儒学是中华文化的“价值底色”,中华民族新文化的建设如果离开了儒学,就会成为一种“无根”的文化.“就此而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主干的儒学乃是今天新文化的源头活水之一.”[1]251

张锡勤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张锡勤先生晚近思想为适合张锡勤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张锡勤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