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何微先生论文范文资料 与何微先生的新闻学专业教育思想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何微先生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23

《何微先生的新闻学专业教育思想》: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何微先生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本文概述了何微先生所秉持的新闻学专业教育思想,即新闻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应用学科,必须实施比较科学的教学形式;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只是初步奠基,仍需发展、扩充、完善;新闻学专业人才的教育、培养或培训,要别门类、多层次和分阶段;新闻学专业的基础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同样重要;新闻工作规律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认识、把握和遵循;报道失实是个世界性问题,应要求学生防止新闻失实,杜绝虚假报道;论从史出,注意对中外新闻事业发展历程的理性总结;理在事中,要使学生在学做新闻工作中自觉遵纪守法,严守记者信条、道德规范;用事实说话是做新闻工作的根本技法和努力目标;叙事和议论是新闻信息的基本表达方式,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叙事和表意并重,不能有所偏颇等.

关键词:何微;新闻学;教育思想;论从史出;叙事和表意并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CN61-1487-(2016)04-2-0071-02

恩师何微先生如果还活着,就是百岁老人了.他1916年出生在山西祁县的一个中医世家,青年时期读完师范学校的历史科便在县城完小教历史课程.1937年徒步到延安,入抗大学习,一年后抗大毕业即从事新闻工作.此后半个世纪里,与新闻工作、新闻人才的教育培养结下了不解之缘.先生离开我们快20年了,但他从事新闻学专业教育、培养活动时的言传身教、音容笑貌,依然浮现在眼前,萦绕于脑际,回响在耳边,教我自新,催人奋进.

现将我所知的——何微先生的新闻学专业教育思想,粗略归纳,概述出来,虽难以深奥,但愿阅者能取舍论释、做到仁见慧思矣.

何微先生生前一直坚持认为,新闻学是一门较为特殊的应用学科,必须实施比较科学的教学形式.据他看来,新闻学应归属于人文社会科学这个大的学科门类,且应用性很强.新闻学专业的活动主要是公开地传递最新发生的事实信息.传递给谁呢?传递给可以知道、可能接受的人,是直接针对于人接受的工作,是直接做人的工作.文、史、哲等学科的作品,人通过阅读后的接受,一般说来总是潜移默化的;新闻学的作品,如新闻报道或新闻评论,登载出来,人通过阅读后的接受,反应强烈或冷淡,一般都比较直接,在头脑意识中或是在言谈举止上,受其影响或引导比较明显,即使接受者并非保持顺从心理,所产生的逆反心理也很突出.新闻学应用性强,在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中可以说是首当其冲.以往的许多新闻学系、学科或专业,设在综合性大学或政治学院、法政学院,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个道理就在于,新闻学也像政治学、法学那样,具有同样的应用性、实用性.因此,新闻学需要采用较为科学的教学形式.理论教学、知识传授、课堂讲解、教材阅读,当然是必须的,但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应用性的实际训练,难以提高新闻学的专业技能,不能使修学者兴趣广泛、新闻视野开阔,并不是比较科学的专业教学形式.他还批评某些高校的新闻学院、系或专业和某些单位所举办的新闻干部培训班,新闻学专业教学上形式不生动活泼,内容选择不精、不广泛,大多是就着教材照本宣科,不能引发学习兴趣.科学的教学形式,不是生搬硬套教材、讲解刻板或深奥做到玄而又玄,也不是堆砌概念、排列知识.那种教法,学生似乎弄懂了、明白了,就是不会用.新闻科学的目的全在于应用!

在从事新闻工作和开展新闻学专业教学、培养活动的近半个世纪的时日里,何微先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观点和立场,认真审视和严格分析并积极推动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建设,直至20世纪末逝世前,自始至终毫不隐晦、毫不掩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我们的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建设还根本没有完成,现在只是初步奠基,仍需发展、扩充和完善.不必说他在抗日战争、解放时期的新华社太岳分社、山西分社、华北总分社到部队去挑选有初中或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参加新闻工作、带他们采编新闻,也不必说建国初年他在新华社北京分社接纳被分派来的大学毕业生,教他们做记者、做编辑、写消息、改稿件(那时是“合署办公”,新华社的分社和人民日报社的记者站是“两块牌子,一班人马”,后来出名的女记者王金风从上海的大学毕业就报到在何微先生手下),单说1954年他作为北京分社社长应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学专业的邀请前去讲授“新闻业务”课程,建国后北大“新闻业务”课程的讲义就是以他的“第一讲:新闻导语”为开篇的.那时北大出版发行的报纸《北京大学日刊》还刊登过这些讲稿.

20世纪80年代中期,已经全是白发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报纸编辑学的教授郑兴东,应武汉大学新闻学系的邀请去作学术报告,见到发稀斑白的他,喊他“何老师,何微老师!”何微先生睁大眼晴、竟然不认识!“我是郑兴东,您教过我新闻写作课!”郑兴东教授只好大声解释(大声是怕何微先生耳背、听不见).也就是之前或者之后,武大新闻学系请新华社副总编辑闵凡路去作学术讲座,第一次讲座题为《社会新闻的采写》,是为新闻学本科马上就毕业的学生、研究生、青年教师们讲的.两个小时的讲座,其中有半个小时讲新华社北京分社记者集体署名的通讯《当人们熟睡的时候》,是分社记者在零点前后北京的火车站、马路、医院、垃圾站等处采访的.这篇是新闻通讯的典范之作,以往读新闻学专业者都会找来阅读.我当时是何微先生指导的研究生,当然也就在听讲座者之列,坐在听讲的第一排.闵副总编讲座结束,话音刚止,我即上前跟闵凡路副总编说:“您讲的那篇通讯《当人们熟睡的时候》,有一位主要当事人现在就在这里.”闵很惊讶,忙问:“谁?那我倒要见一见!”我回答:“何微先生,是我的导师.他那时是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谋划、分派记者、最后统稿、定稿、向总社发稿,都是他.总社在北京宣武门,分社在北兵马司胡同.对么?”不用说,改革开放的最初十年(20世纪80年代),范敬宜任《经济日报》总编辑时组织、分派各地记者夜半访车站、码头、医院、厕所等等,不能说与《当人们熟睡的时候》(20世纪50年代初期)如出一辙、直接仿效,但至少也有间接的或隐约的某些启发吧?何微先生的新闻采写实践和应邀在北大新闻学专业讲授“新闻业务”课程等活动,雄辩地证明了他积极地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对于新闻学学科体系建设的最初奠基.这是他应该在生前感到自豪、死后也含笑九泉的!可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次于内蒙古地区召开的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年会上,当一位高级别的这方面的负责人在发表讲话时夸口说“已经建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学的科学体系”时,何微先生倒不高兴了,摇摇头,很不以为然.回到武汉,何微先生还两次对我说:在新闻学的学科体系建设上,决不能信口开河,也不能人云亦云,要确确实实.在新闻报道上,“跟风”吃过不少亏、栽过多少跟头?在做学问、钻研学术上,夸海口,就是不老实、不科学.

何微先生论文参考资料:

微信营销论文

微信投稿平台

微信投稿

微杂志

关于微博的论文

结论:何微先生的新闻学专业教育思想为关于对写作何微先生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何微先生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