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荆山论文范文资料 与荆山有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荆山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4-19

《荆山有玉》:本论文为您写荆山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荆州是长江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也是战国时期楚国郢都的故址所在.楚人在此创造发展出灿烂的楚文化,

除了我们所熟知的精湛的青铜冶铸工艺、绚丽精美的丝织刺绣工艺、高超的漆木工艺、精深的老庄哲学、优美的楚辞文学、谲诡的美术和乐舞之外,楚地的玉文化也一枝独秀.楚玉更是楚人道德的象征、文明的载体.

熊家冢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在2006年8月至2007年春季,经考古发掘,仅发掘了殉葬墓的其中一小部分,就已出土了约2000多件(套)玉器,不仅种类繁多,涵盖了春秋以来楚国所有的玉器品种,而且材质优异,工艺高超.此次荆州博物馆特选熊家冢墓地出土精美玉器194件(套),由荆州博物馆与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联合主办的“荆山有玉——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展”于2014年12月19日在南越王博物馆拉开帷幕,进行为期3个月的对外展示.这批文物很多都是未经发表面世的资料,对于专业人士研究楚玉文化是一个宝贵的机会,而对于一般观众而言,这次的展品虽然在器型上相对比较单一(玉璧在所有器物里占据近半),但从品质和纹饰上来看,也堪称战国早期楚国玉器的盛宴.

楚的历史背景

夏商之际,祝融部落的芈(mǐ)季连入“南土”,与当地部族在荆山汉水间劈荆斩棘,逐渐形成了被称为“荆楚”或“楚蛮”的新兴民族,在鬻熊第四代孙熊绎被周王朝正式“封以子男之田”.而后楚国由弱变强,逐步摆脱周王朝的束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从一个弱小之邦发展壮大成“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图1).从此次展览中中原式或仿中原式玉璧(图2)、龙纹以及减地浮雕技法(图3)等我们可以看到中原文化因素对楚的影响,也可以从凤纹崇拜(图4)、双钩S纹、网格纹(图5)、绹索纹(图6)以及不减地浮雕(图7)的雕琢技法可以看到楚独立的文化发展.熊家冢墓地也出土带有中山国特色的间隔性网格纹的玉器产品(图8)及与山东地区古东夷人所佩基本相同的玉髓环(图9),说明此时各国之间交流也比较频繁.

熊家冢墓地所在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熊家冢墓地位于湖北省荆州市川店镇张场村、宗北村与宜昌市河溶镇星火村交界处(图10).在现代行政区划上正好分属荆州与宜昌两市管制,对于考古发掘的统一部署上有一定的协调难度.而在古代地理位置上,其东南距荆州古城约33公里、距楚古都纪南城约26公里.这一带地处荆山余脉,为连绵的低矮丘陵,分布着多处冈地,也密密麻麻分布着众多楚国坟冢.

主冢、陪冢尚未发掘

“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这是我国文物考古工作的一项基本方针.这不仅是基于对现有技术的顾虑,因为出土文物第一时间的现场保护问题仍是世界性难题,至今仍无法妥善解决,而且也是出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现在因为熊家冢的主冢、陪冢未经发掘,墓主人身份仍是个谜,目前已有昭王(公元前516~前489年)、惠王(公元前488~前432年)、悼王(公元前401~前381年)等多种推测.现经考古勘探已发现130余座殉葬人墓、34座车马坑及马坑、180余座祭祀坑,并在2006年至2008年发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殉葬墓与车马坑,从已出土文物和考古发现可以判断其大致时间段应为战国早中期.

关于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

熊家冢墓地虽仅发掘了殉葬墓56座,但从中出土玉器数量颇为惊人,约2000件套(有说3000套,亦有说1300套,皆因统计标准不同,正确数字只能待整体资料系统整理之后方可做到知).且这些墓葬中除了玉器之外,很少有其他陪葬品出土,仅有少量铜带钩、剑、匜等.这些墓葬大多长4.5米、宽3.5米、深4.6米,都是仅葬一人,极有特色,这些都是作为主冢的殉葬人的墓葬,而且身份地位反映在其与主冢的距离远近以及随葬玉器的数量多少上.不容否认的是,熊家冢殉葬墓出土的一些玉器质地不纯,致密度低,色泽混杂,这说明它们的佩戴者地位不高,也有可能是专为殉葬者制作的,而非生前佩戴用玉.让这些人死后佩玉的目的不仅仅是让玉作为本人身份与品德的象征,更是为了愉悦楚王,这也是为何这些人除玉之外陪葬的生活用品极少的一种解释.

其中有的玉器两面纹饰基本相似,而有些则有明显时代上的区别,一面为战国早期的风格,一面则体现战国中期的特征,这很可能是晚的一面纹饰属补刻或改刻(图11、12).还有一些玉器是半成品,在未完工的情况下草草下葬(图13),它们对研究当时玉器的加工工艺有着重大意义.还有一些是破损后重新加工而继续使用的(图14).

关于荆山有玉

荆州所在的湖北,并未发现真正意义的软玉矿床.近来媒体上报道,保康发现荆山玉矿,且称有8种荆山玉,但这些品种经检测,硬度极高,莫氏硬度一般在8~10度之间,与我国传统玉器及楚地出土玉器多为软玉的情况不符.即使荆州本地并没有软玉玉矿,但楚地的确不缺玉料,20世纪当地人还能经常在荆州河边、长江边捡到很漂亮的仔玉.而且楚国曾一度“七分天下,楚占四”,也是当时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河南南阳那时就属楚之辖地,著名的独山玉的石料也可作为原料来源.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人们生产开掘能力的限制而较少开矿,大多还是利用河流江川自然形成的仔玉作为玉器原料.

关于此次玉器展览的构思

此次展览除了“引”(引言)外,分为三个部分,即:说璧、识玉与辨玉.

由“引”引出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的概况.组玉佩是熊家冢墓地出土玉器的一大特色,因为很多墓葬主人都随葬有组玉佩(图15).其次以艺术处理过的原大复原场景展示出殉葬墓与车马坑葬马的佩玉,向观众提供了回到现场的想象空间.

第一单元——说璧(图16).因为玉璧是我国使用历史最悠久的一种玉器,其用途的广泛也是其他玉器所不能比肩的,其影响是巨大的.璧如天,“日月如合璧”,璧成为至高无上的礼天用器;璧是自然馈赠的宝物,是财富的象征,是礼仪的最高代表;璧是通灵宝玉,能驱鬼辟邪,可以祭祀天地山川、四方神灵,引导亡者灵魂升天;璧代表圣人的品德,“佩璧者有德者”(图17),亦是圣人之道.

第二单元——识玉.虽说这次来穗的玉器只是熊家冢殉葬墓出土的一小部分,但从器类上讲,玉璧、玉珩、龙形佩、玉牌、玉串饰以及各种造型的玉挂饰(如玉鎏、玉管等)的器型也是丰富多彩.而且通过对谷纹、云纹、S纹、虺龙纹等楚玉纹饰的具体解读,希望观众能体会其奇特的构思,欣赏它们充满自由的曲线与流畅的美感,从而进入楚人的精神世界.

第三单元——辨玉.这一单元展示了熊家冢出土玉器的器形和纹饰是如何琢磨出来的,通过对钻孔、切割、镂空、纹饰制作等工艺的深入探讨,希望大家理解楚玉之所以在中国玉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是和楚人自由的创造力、高超的技艺,还有锐利、称手的铁质工具分不开的.在最后一单元,介绍了白化、沁色、附着物等古玉产生的自然现象.这一单元可能会引起关注古玉的鉴定,尤其是战国玉器鉴定的人们的兴趣.因为玉器制作与纹饰上会反映当时的工艺特征外,它又在地下埋了上千年,现代仿古作假很难仿效的自然沁色现象都是鉴定古玉需要注意的地方.展览中将出土时已然破损的龙凤螭纹镂雕玉珩(图18)进行了复原性展示,让这件精美的玉器回到它的本初.

战国末期,秦国吞并楚国后就基本完成了统一,楚风影响到全国及后世.在大一统的天下,岭南也属于其影响范围以内.而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遗珍中就有很多具有楚国特色,所以在这次展览中也特意举出很多南越王墓出土玉器作为比较.

中国人爱玉,人所共知.玉以其温润、内敛的特性为世人所推崇,玉不仅是一种物质财富,更是精神文化的象征.楚玉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让观众对楚玉、楚人、楚地、楚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喜爱.

(感谢荆州博物馆龚英明、张绪球先生提供文物图片及相关资料)

责编 李挺

荆山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荆山有玉为关于荆山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荆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