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资料 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思想政治教育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1-21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此文是一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11-000-02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理念和价值取向,不仅具有时代特色,也具有民族特色,对促进民族发展、国建建设、社会和谐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认知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推进其在党校思想正式教育工作中的传承和发扬,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水平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以人文本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校实施人才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也是基础工作.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加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已成为党校教育培训的重点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重要的精神财富,其蕴含的社会观念、道德思想、生活哲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因此,继承并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精神,对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指中华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指导并促进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重要的文化资产,传承并发扬民族精神对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何和谐社会建设,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历程来看,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天人合一”的整体意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是人们对人和自然、社会、宇宙之间关系的认知和理解.人们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人和天地共同组合了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协调,是不可分割的.《四书五经·左传》中“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实则之.”认为天和人之间应遵循统一的法则;《周易》中倡导的“太极阴阳论”认为天地是万物的根源有天地亦有万物,有万物后分男女,有男女后有夫妻.“阴”和“阳”的协调,构成生生不息的循环,点明了人和自然、人性和天性、人道和天道之间“和谐统一”的关系.儒家思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基于“天人合一”下,国家整体利益的维护,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个性特征.终而言之,“天人合一”深刻的反映了中国民族的世界观念,是“和谐理念”重要的哲学基础.

(二)“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积极人生态度的概括,它强调人应具备独立的意识,如天体永无止尽运行般,具备自强不息的精神.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成为炎黄子孙在困境中坚持的精神动力,是其意志力、积极人生态度的重要表现.这一点从“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礼记·儒行》);“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论语》);“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等人生格言中可得到充分验证.

(三)“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

“以人文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文化领域、哲学领域关注的重点内容,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主题.在以儒道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潮中,“以人为本”的人本理念是其代表性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人格修养”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素养的提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所在,也是维护社会秩序和谐的重要手段.

(四)“崇德重义”的人格情操

“崇德重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理念.“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四书五经左传·》)指出,一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德”的重要性.和此同时,基于“道德”下的“礼”不仅是维护中国古代等级社会制度的规范,也是人立身于世的重要标尺.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强调“以德育人”,提倡“谦逊礼让”、“诚实守信”、“见利思义”人生价值观念.

(五)“爱国主义”的民族情怀

从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可知,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儿女固有的民族情怀.无论是战国时期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救国抱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民族忧患意识;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族责任意识;孙中山“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的大无畏精神,还是新时期演绎的“航天精神”、“铁人精神”,都是爱国主义民族情怀的具体表现,是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不断升华.

二、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对党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在当今“全球化”发展背景下,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精神并实现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渗透已成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党校在人才教育培训过程中,应注重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传承,通过学习“爱国主义”、“崇德重义”、“刚健有为”等思想道德文化,实现政治觉悟、人格素养、价值观念、政治观念以及发展理念的培养和提升.

(一)树立“德育为先”教学思想,完善课程教学体系

党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为保证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有效渗透,需在创新思维的指导下,以“德育”为课程教学核心内容,以“问题”为课程教学主线,以“话题”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的不断创新和改善.并依据学员实践情况建立“模块化”专题教学机制,在教学资源整合下进行教学内重组,并为学员注定学习目标,进行教学设计.从而实现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有效渗透.

(二)提升学员主体地位,加强学员课堂教学参和性

人格教育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德育教育赋予的时代价值.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一些思想理念、价值观点在历史验证下得到认可,并成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内容,如上文中所提到的几种基本精神.因此,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融入到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组织开展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教育工作者应严格遵循“知行合一”原则,注重理念和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在学员掌握基础理念知识外,提升学员知识运用能力.对此,在课程教学中,可从学员实际生活出发,以学员实际需求为主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例如,从学员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出发,选取其生活中存在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激发学员教学活动的自主参和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導学员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生活观、得失观,健全学员人格.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丰富教育内容

由上述分析可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基本精神对健全党员人格、培养健康人生观念、提升综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可采用多元化方法,实现各基本精神在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渗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例如,通过组织“经典思想文化作品导 读”教学活动.开拓学员视野,使学生在阅读中感知传统文化精神所具有的魅力,实现思想上、观念上的有效转化,为学员健康人格的塑造奠定基础;通过建立实践基地,为学员营造良好教育培训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如,依据相关教学需求,为学员制定实践教学规划,通过参观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组织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等促进理论和实践教育的有效结合,并在此出上进行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渗透,强化学员爱国意识、社会责任心、诚信意识.合作意识等等.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华民族经过历史变迁,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价值取向,其所具有的积极性、时代特性、先进性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培训要求相统一,在一定程度上为党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动力.因此,在组织开展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从而实现教育培训工作的创新,发挥党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喜徳.试论 的中国传统文化观[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6(905):31-41.

[2] 郭继文.自强不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05):124-127.

[3] 杨建营,王家宏.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及其现实价值[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602):37-42.

[4] 李翔海.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论 中国传统文化观的时代意义[J]. 党校学报,2015(1906):22-28.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参考资料: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论文选题

思想政治教育类期刊

思想政治教育期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

结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党校思想政治教育为关于对写作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