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小学数学论文范文资料 与小学数学活动课开设原则和形式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小学数学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3-20

《小学数学活动课开设原则和形式》: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小学数学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和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因此,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活动课,并且把这一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之中,如何做到“相辅相成”?下面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和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和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于课外活动: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课程标准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

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和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其它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

小学生的年龄阶段(6~11、12岁),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

(1)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和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

(2)树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和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办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和形的一些结论(但是不要证明).这些结论,要求学生都记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本意.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

四、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责无旁贷地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实现这种过渡,可采取下列措施:

(1)提供充足的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广知识,扩大眼界.怎样选择这些材料?荷兰数学教育家凡·希勒(Van Hiele)认为:人类认识数和形有五级水平,小学四年级以前学生,应选择认识“形象级水平”的材料,就是学生通过图形和数的整体形象,而不是通过性质去认识数和形.四年级之后的学生,可选择“性质级水平”的材料,即通过图形和数的性质去认识数和形.至于后三种水平材料的认识,则是中学以后的事情了.这种认识可作为小学数学活动课选择充足有趣具体形象材料的依据.

(2)通过设悬念,设问题情境,积极启发小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促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以及让学生掌握不完全归纳法之类的数学方法.

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活动课的思维材料的选择上,一要“不超标”,即所涉及知识不应超出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之外;二要“不超前”,即活动课的教学进度和学科课的教学进度基本保持一致,知识和能力训练尽量做到前后配合.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为要当学生智慧的启迪者,不要当真理的恩赐者,更不能藉活动课之机,把学生当成“仓库”,拼命向学生灌输他们不愿接受的成人化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压,感到不耐烦.否则,数学活动课就不能促使学生个性要素的发展,增长才能的数学目的就会落空.

小学数学论文参考资料:

小学数学论文发表

小学数学论文怎么写

小学数学教学杂志

小学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大全

小学数学教育杂志

结论:小学数学活动课开设原则和形式为关于小学数学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小学数学1~6年级课本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