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论日本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日本苏诗注本四河入海学术价值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论日本范文 科目:毕业论文 2024-02-18

《论日本苏诗注本四河入海学术价值》:此文是一篇论日本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在日本汉学研究中,抄物是特别重要的一种形式.所谓“抄物”,主要是指日本五山时期(大体相当于中国的元明时期)禅林的汉籍注释书,内容上涉及四部,数量也十分可观,语言上主要为汉文、和文两种,也有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一座有待开拓的学术宝藏.尽管如此,抄物的研究一直未引起学界的重视.日本学者主要是从语言学的角度加以研究,而从中国文史传统的角度加以利用者则非常罕见.日本影印出版的“抄物资料集成”等丛书,编者的学术背景大多为语言学,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四河入海》100卷,成书于日本天文三年(1534),为日本五山禅僧笑云清三(生卒年不详)所编的苏轼诗歌“抄物”汇编.主要为太岳周崇(1345—1423)的《翰苑遗芳》;瑞溪周凤(1391—1473)的《脞说》(成书于日本宽正四年,1463);桃源瑞仙(1430—1489)讲、一韩智翃笔录的《一韩听书》(又名《蕉雨馀滴》,成书于1475年前后);万里集九(1428—1507)的《天下白》(成书于日本文明十四年,1482).此外还引用了严中周噩(1359—1428)的《东坡施抄》、惟肖得严(1360—1437)的《东坡诗抄》、江西龙派(一号续翠,?—1446)的《天马玉津沫》,加上编者的按语,内容极为丰富.就整个汉文化圈而言,对苏诗进行逐句逐字的讲解,显然以此书为最,《四河入海》不仅代表了五山禅林苏诗研究的最高成就,而且在苏诗注释史乃至中国诗歌注释史上也是一座极堪瞩目的丰碑.

有鉴于此,本文对《四河入海》的学术价值略陈己见,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部珍贵域外汉籍的进一步的关注.

一、 辑佚价值

在中国文学史上,苏诗注释以南宋和清人的成就最为显著,南宋时出现了“四注”、“五注”、“八注”、“十注”等苏诗集注、分类编次的“分类注”(有“增刊本”分类注和“批点本”分类注等多种版本,其中以刘辰翁批点本最为流行)和《施顾注苏诗》(简称“施顾注”).后两者的注释价值和学术价值都很高,但与“分类注”的流行相比,《施顾注苏诗》却长期湮没无闻.苏诗注释在元明两代相对冷落.至清代,受到新发现的“施顾注”残卷的影响,一时出现了众多质量较高的苏诗注本,如邵长蘅等整理的《施注苏诗》、查慎行《苏诗补注》、翁方纲《苏诗补注》、冯应榴《苏文忠诗合注》和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等.如果我们把眼光移向域外特别是日本,那么五山禅僧研读苏诗的风气以及《四河入海》的出现则填补了元明时代苏诗注释的时间空白.

《四河入海》成书于日本天文三年(1534),相当于明嘉靖十三年,这意味着五山禅僧较清人更早接触到流传到日本的一些南宋诸家注本,其文本可能比中土传本更为完整,值得关注.通过考察可知,《四河入海》中引用的苏轼著作主要分为两类:苏诗注本和苏轼诗文合集(简称“全集”).由于各抄物是以苏诗研读为中心的,故而牵涉到的苏诗注本也就比较多,特别是当时流行的“分类注本”(即《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又称“王状元本”、“百家注本”),在五山禅林中流传的版本最多.而《四河入海》对苏轼全集的引用虽然比起苏诗注本来内容较少,但时至今日,一些版本已经失传,《四河入海》的引用成为探寻这些版本原貌的关键线索,这部分内容也就显示出极高的价值.

简单地说:《四河入海》中引用的苏诗注本主要有“分类注本”、赵次公注苏诗本、《施顾注苏诗》;而引用的苏轼全集有“东坡文集”、《东坡先生别集》、《东坡外集》、“大全集”等.其中,“施顾注”作为苏诗的最重要注本之一,现今已不存完帙;赵次公注苏诗得到时人甚高的评价,但包含“赵次公注”的“集注本”(宋刻《集注东坡先生诗前集》残帙)现只存四卷,而“赵次公注”被收入“分类注”中时又经过了大量删削,其原貌已不可复睹.因此,保存在《四河入海》中的“施顾注”和“赵次公注”便显示了不可替代的价值.日本京都大学已故教授仓田淳之助先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与同事小川环树教授和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团队一起进行了对《四河入海》的辑佚工作,并于1965年推出了此项研究的成果——《苏诗佚注》(上、下),上册主要内容便是从《翰苑遗芳》中辑出的“施顾注”和“赵次公注”.《苏诗佚注》中的“施顾注”成为后来学者复原《施顾注苏诗》不可或缺的部分,充分证明了《四河入海》的辑佚价值.但《四河入海》的辑佚价值还没有被充分发掘,以“赵次公注苏诗”为例,《四河入海》中的“赵次公注”散见于《翰苑遗芳》、《一韩听书》、《天下白》之中,但《苏诗佚注》基本上只辑录了《翰苑遗芳》中的部分,而散见于《一韩听书》、《天下白》中的许多条“赵次公注”都被忽略了.这直接影响了我们对“赵次公注苏诗”原貌的认识.

又如“东坡别集”.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所附赵希弁《读书附志》著录“《东坡先生别集》三十二卷、《续别集》八卷”,并云:“乃苏公峤刊置建安而删略者,淳祐甲辰(1244)庐陵郡庠刊.”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著录有“东坡别集四十六卷”,以后又见于《文渊阁书目》等诸家书目.但可能由于质量不高等原因,赵希弁著录的《东坡先生别集》三十二卷(《续别集》八卷本)与陈振孙著录的四十六卷本《东坡别集》在清代中叶均已失传,其内容、体例俱无从得之,学者们对“别集”的探讨只能依据书目的简单著录,也就很有可能产生错误的推测.而在《四河入海》之中,《脞说》、《天下白》等诸家抄物大约引用了三四十条出于“别集”的文字,经考证,极有可能出自三十二卷本《东坡先生别集》,如果能将这些引文整理出来,进行深入研究,必将丰富我们对此书以及苏轼著作版本流传情况的认识.

二、 注释价值

作为苏诗注本,《四河入海》的底本为《王状元集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刘辰翁批点本,书写语言主要为汉文(部分为五山僧侣的日文口语),注释方法则是先分段,然后选取重要的词句进行注释,依次排列“脞”(《脞说》)、“芳”(《翰苑遗芳》)、“白”(《天下白》)、“一”(《一韩听书》)等苏诗讲读内容.从表面上看,《四河入海》似乎只是对“分类注”的补充,弥补了“分类注”过于简略、不注出处等缺点,但《四河入海》无论在引书规模还是在解释的详细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分类注”,并呈现出日本五山禅僧的注释特点.

《四河入海》利用了许多“分类注本”没有利用的资料.与“分类注”的编纂者相比,五山禅僧们具有后发优势,他们在“分类注”外又得见其他注本,如《施顾注苏诗》即是.“施顾注”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五山禅僧注苏诗的质量,他们由此得以纠正了不少“分类注”中的错误.如《四河入海》卷十九之二《次韵秦少章和钱蒙仲》“鉴里移舟天外思,地中鸣角古来声”二句,“分类注”有前句的“赵次公注”云:“‘鉴里移舟’盖越州之景,王羲之尝曰‘每过山*,如明镜中行’是也.”后句的次公注被“分类注”编纂者删削,但太岳周崇见到了赵次公注原文,《翰苑遗芳》抄录如下:“次公曰等‘地中鸣角古来声’乃公孙瓒与其子书,言袁氏之攻‘鼓角鸣于地中,梯冲舞吾楼上’,是易京事,而用于越州,此可疑者一也.‘地中鸣角’乃四字全语,庾信‘地中鸣鼓角’用对‘天上下将军’,人最称为工,今却用对‘鉴里移舟’,若只是王羲之事则不工矣,此可疑者二也.”对于赵次公的疑问,瑞溪周凤有回应,《脞说》云:“如次公注则以为不可解,然上句以言越也,下句只据公孙瓒故事,故疑之而已.然元微之《会稽州宅》诗有‘鼓角声从地下回’之句,则今盖用之也.二句共言越,明矣.”瑞溪的解读不是个人的新发现,而是从“施顾注”而来,《施顾注苏诗》卷二十八,本诗“地中鸣角古来声”句*曰:“元微之《会稽州宅》诗‘星河影向檐前落,鼓角声从地下回’.”

论日本论文参考资料:

有关日本文化的论文

日本饮食文化论文

日本文化论文

结论:论日本苏诗注本四河入海学术价值为适合不知如何写论日本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大国论3000字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