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假新闻论文范文资料 与记者职业道德薄弱原因防止假新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假新闻范文 科目:电大论文 2024-02-19

《记者职业道德薄弱原因防止假新闻》:此文是一篇假新闻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摘 要】伴随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传媒技术和传媒方式得到了新的突破,新闻记者队伍建设速度加快,但是在新闻事业的深化发展下,新闻媒介商业化发展趋势不断增强,受利益的驱使,一些新闻报道出现偏离真相的现象,这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体现.为此,文章结合近几年新闻报道中假新闻的实例,分析记者职业道德薄弱的原因,并就防止假新闻蔓延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假新闻

在社会的发展进步下,人们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度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新闻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一些市场经济的不良竞争影响到了新闻信息的真实性,这一方面体现了新闻记者本身职业道德的缺失,另一方面也降低了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质量.为了规范新闻事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相关人员对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策略.

一、 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 新闻媒体之间激烈竞争

在社会经济和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下,读者获得的信息更加多元化,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新闻媒体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受众人群是固定的,加上新闻媒体内部波动带来读者数量的降低,新闻媒体行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一些新闻媒体在报道上想尽一切方法吸引读者,不从新闻本身的社会意义出发,而是单纯考虑受众的猎奇心理,甚至不惜编造虚假新闻.2016年5月4日,凤凰新闻、 新闻、网易新闻等媒体发布新闻称:5月3日下午4时许,长沙机场高速公路,一大巴被烧,造成2死10余伤,目击者称,不明物被2次点燃抛向前座.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这则新闻内容是虚假新闻,篡改的是2010年7月21日长沙机场大巴发生的纵火案,犯罪分子在当年就被抓.这是虚假新闻报道移花接木事件,通过简单修改新闻的时间的空间,扰乱社会群众的认知,制造虚假新闻,目的是通过大事件提升自家媒体在新闻界的影响力.

(二) 新闻记者职業素质不高

受媒体商业化发展的影响,很多人从新闻媒体发展中谋取私利,这种不良社会风气直接导致很多新闻从业人员受经济利益的蛊惑而放弃职业道德操守.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获得个人利益,会以*为借口威胁企业、个人,向他们索要各种物质报酬作为封口费;一些媒体为了扩大报刊发行、招揽广告收入,对本单位的记者和驻各地的记者站下达任务指标,逼迫一些人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搞些歪门邪道;有的新闻单位为了扩大创收,在社会上乱招人员,使得他们的招摇撞骗有了媒体可依.比如,在2016年1月7日、1月8日的时候,《兰州晨报 (微博)》《兰州晚报》和《西部商报》驻武威的三名记者以涉嫌敲诈勒索罪分别被批捕、移送起诉、继续侦查,而从张永生被捕之后,《兰州晨报》撰写了《致武威市凉州区委政法委的一封公开信》,对张永生到报社工作的过程进行了公开,指出张永生具有国家新闻出版 颁发的新闻记者证和从业资格证,从2011年开始,几年中,张永生同雒某某、张某某等人利用记者身份,借舆论监督之名,多次敲诈勒索他人财物.再比如,2016年1月,延安市范某某、韦某、郭某某等人为谋取利益,以报道企业生产过程中的 新闻为要挟,先后19次对相关企业员工进行敲诈勒索.

新闻从业者为了获得自身利益不惜抛弃集体利益的行为,危害了社会新闻行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另外,在新闻媒介对新闻采编人员需求增加的情况下,很多刚毕业的年轻人被安排在新闻采编岗位,他们缺乏对社会是非的辨别能力,不了解新闻*法规,在实际的新闻采访工作中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新闻界发展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我国现阶段的新闻法律体系主要是由不同立法主体制定的,不同的新闻法律体系发挥不同程度、不同效力的作用,但是这些规定性文件大多数没有新闻记者违背职业道德、发布虚假新闻的惩处意见,在法律条文的执行上缺乏法律效力,也无法对一些职业道德沦丧的记者行为产生约束意义.可见,大多数新闻法律法规都是字面上的,可操作意义不强.

二、 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素质,减少虚假新闻

(一) 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教育

底线教育虽然是记者职业门槛的最低标准,但是在约束新闻记者行为、保证新闻报道真实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此需要为新闻记者上好职业道德底线教育课,让新闻从业人员明确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的意义,通过教育让他们在之后的新闻工作中严格坚守最低底线,坚持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操守.新闻工作者本身担负着社会正向舆论引导的责任,对他们思想道德素养的要求会比其他人高出一个层次.从大量虚假新闻事件来看,大多数虚假新闻是由于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缺失导致的,为此需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公众形象.新闻工作者要在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下加强教育培训,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新闻工作者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觉悟.

(二) 完善新闻法律法规建设,将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素养纳入到法制建设中

新闻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新闻业的发展更需要得到党和政府部门的监督、制约.西方国家相继出台过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对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明确的立法规定,但是我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仅有一部经过多次修正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这种规则对新闻记者这个群体来讲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约束力.为此,需要有关部门出台有效的法律法规约束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并对新闻工作者的违法行为予以相应的责任追究.

(三) 建立新闻职业内部监督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新闻职业工作各项规章制度.新闻职业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周全细密,不能出现各种漏洞,同时对于新闻工作者播报假新闻的行为要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通过制度的完善保证新闻记者工作的有序、真实.第二,新闻单位的各级领导部门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第三,对于在新闻工作中表现良好的人要根据其工作成绩予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四) 强化对新闻记者工作的社会监督

通过有效的社会监督,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虚假新闻滋生泛滥.从某种程度上看,虚假新闻的存在是受社会不良思想风气影响的,为此通过提升群众的思想素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虚假新闻的传播,良好的社会环境不会为虚假新闻制造提供环境的支持.因此,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要受到社会群众的监督.

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新闻行业竞争加剧,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氛围的影响,一些新闻记者为了追寻更多的经济收入失去了自身的职业道德,开始制造虚假新闻,虚假新闻的出现对新闻行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带来冲击,也降低了新闻工作者在群众心目中的印象.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更好地规范新闻业的发展,需要相关人员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针对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现象,调动一切因素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并通过制度规范提升对新闻工作者的约束力,多方力量、多个角度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滋昂、梁丹丹. 浅论当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失范的表现及对策[J]. 新闻研究导刊,2016,(22):103

[2]陈曲.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假新闻问题研究述评[J]. 理论观察,2016,(03):91-92

[3]刘昶、张富鼎. 中国广播电视记者现状研究——基于社会学的某种观照[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03):21-31

[4]宋蕾. 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底线失守的原因及对策[J]. 新闻传播,2016,(02):117-118

[5]吕学敏. 记者职业道德的缺失原因及防止假新闻的对策探讨[J]. 赤子(上中旬),2015,(22):255

[6]郑保卫. 恪守职业道德 加强队伍建设 维护媒体公信力——写在第15个记者节[J]. 新闻爱好者,2014,(11):10-14

[作者简介:李婷婷(1983-),女,云南昆明人,汉族,云南省广播电视台记者,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记者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

假新闻论文参考资料:

新闻战线杂志

新闻杂志

新闻导刊

新闻总署期刊查询入口

新闻投稿网站

中国国际新闻杂志社

结论:记者职业道德薄弱原因防止假新闻为适合假新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假新闻的定义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