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学改革论文范文资料 与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中三结合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学改革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18

《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中三结合》:该文是关于教学改革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在加强素质教育目标的引领下,初中地理教学应当积极进行改革创新,探索三结合的课程组织模式.一是将地理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通过普及地理知识加强学生对祖国山河和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是将地理教学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树立学生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文明意识和行为习惯;三是将地理教学和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相结合,引導学生在活学活用当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改革;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8-0107-03

主席在2016年教师节前夕看望慰问北京市八一学校师生时指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教育要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既阐明了我国基础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又构成了具体课程教学改革的科学指导.就目前通行的初中地理教科书而言,应当肯定其在内容设计方面有意识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维度;问题在于一线教师在课程标准制定、课程教学设计以及课堂教学实施等环节,实证知识灌输过多而对学生的人文情怀、文明素养、应用能力培养过少.有鉴于此,笔者结合本单位工作实践,试提出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的“三结合”思路.

一、初中地理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

由于地理课程为学生从地球整体视野和国别比较视野认知中国国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框架,因此其本身就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多年来,笔者和所在单位同行坚持通过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渗透性的国情、国魂、国荣、国耻教育,取得了较好效果,由此就构成了初中地理教学改革探索中的第一项结合.其具体方法是结合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两个层级单元,将历史人文要素和地形地貌因素讲授相融合,引导学生全面认识祖国、激发爱国情感.

一是在世界地理知识单元层级进行渗透性的爱国主义教育.以通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初中地理》(四册)知识框架为例,笔者所在教学组将“第五章发展和合作第二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专题,进行扩展性讲解.在这一节当中,从地理学的角度概述近代中华民族的屈辱和抗争史,特别是标清1840年之后国土沦丧和收复的矢量图.通过感性直观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祖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位置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形成宽广的胸襟视野,从而自觉肩负起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人生责任.教学实践表明,中学生对于东北150万领土的丧失、外蒙古的独立等历史,地理问题感到十分震惊,这就等于为学生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安全的心理和行为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再如,将“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作为对学生进行和平外交政策和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重点讲解中日地缘关系、东海南海形势、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等等,树立学生建设强大国家和和谐世界的理想和信心.又如,通过讲解太平洋诸岛的主权归属,中学生对于距离英国、法国、德国以及美国本土距离十分遥远的岛屿主权居然属于这些西方强国感到十分惊愕,进而对于了解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历史有了强烈的兴趣,也更加痛彻地领悟到唯有国家强大才能够不受制于人的政治逻辑.

二是在中国地理知识单元层级进行渗透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总的思路,是在讲解国家地理知识的过程中融入人文知识,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和文化自信.例如,在初中地理八年级上下册教材讲授过程中,把我国的疆域、民族、气候、河流湖泊、土地资源、地理差异等内容教学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牢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世界观,自觉从社会的角度看待自然对象、激活实证知识.再如,结合“第六章认识省级区域第三节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教学,向学生讲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战略思想,坚决抵制 分子的分裂行径,抵制敌对分子的意识形态颠覆.在中国各个地区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家乡相关地理知识的介绍,能够提升中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也能够打开学生的视野,树立起全国建设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总之,要把地理教学和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作为一项重要的方法论来执行.

二、初中地理教学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相结合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并列的高度,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将扩展了的资源环境指标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少年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初中地理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的文明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关系,可以概括为资源能源交换和生态环境互动两个基本方面.因此,笔者和所在单位同行从地球资源能源开发和自然界生态系统修复两大维度,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生态教育.

在前一维度中,世界地理知识单元(七年级教材)“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部分,和中国地理知识单元(八年级教材)“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部分,集中表现了人类实践开采利用自然资源和能源的重大问题.这部分内容的人文地理学色彩最为浓厚,也是对学生进行节约资源文明素养教育的最佳契机.笔者所在单位的教学工作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状况和居民日常生活来进行,启发学生用家长从事职业的资源消耗情况来思考“唯GDP模式”的弊端,用家庭成员日常开支情况来思考“消费主义”的弊端等等,从而教育学生并敦促其家长树立资源节约意识、绿色发展理念.和此同时,生态文明教育又和思想政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内在相互贯通.例如,在我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谈判中,围绕二氧化碳排放指标(排放权)的博弈表明,气候问题和能源问题、环境问题、工业化问题、国家现代化等问题内在相关.这些形式上是地理学的知识内容,其实包含着复杂深刻的社会和政治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就有利于提升中学生的观察视野和认识水平.

在后一维度中,中国地理知识单元(八年级教材)“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第二节长江沿江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保护”等章节,集中表现了人类生产生活造成的生态反应问题.这部分内容和人民群众的感受密切相关,是对初中生加强环保教育的重要载体.笔者在日常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和研讨教学的形式深化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例如,用生态学当中“饮水池和排污池不可并用”的经典案例,启发学生领会只有善待环境才能得到环境善待的原理;组织学生就2014~2016年我国华北、东北等地大范围雾霾天气持续出现的严峻问题,思考和讨论自然界环境修复能力的限度和人类活动的调整方向,特别是从所在家庭做起,杜绝焚烧秸秆和冥纸祭祀的因袭等等.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风土人情差异极大,各地区在开展初中地理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化教育.例如,在华北地区,可以结合本地区重工业密集的特点讲解空气质量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问题;在大河流域,可以结合河水污染和物种濒危等事实来讲解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关系问题;在西北地区,可以强化绿化重要性的教育等等.

教学改革论文参考资料:

教学改革论文

教学和杂志社

关于英语教学的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绘本教学论文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结论:初中地理教学改革中三结合为关于教学改革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