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禅机论文范文资料 与黔灵风光好万象映禅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禅机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2

《黔灵风光好万象映禅机》:本文关于禅机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黔灵山以佛教禅宗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清代黔灵山写景诗,在展现自然人文景致的同时,以“本来面目”、“明月”、“本源”、“宝光”等象征语汇来体认禅宗哲学中本心的澄明、觉悟、圆满的内涵和质性;以“幻影”、“游子”、“乡关”等词汇反省本心失落的缘由;以“隔尘渐修”、“骑牛归家”、“截断两头”等象征性话语探讨重现本心本性的开悟方法;以“一切现成”、“拈花微笑”的禅悟观照揭橥禅者回归本心本性时的禅悟境界.

关键词:黔灵山 诗歌 禅思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05(2016)02-105-109

享有“黔南第一山”之誉的黔灵山位于贵阳市西北,它以佛教禅宗文化和奇丽的自然景观为特色,是中国西南佛教名山之一.

明清之际,贵州曾是中国禅宗佛教活动的中心,黔灵山的开发,和禅宗息息相关.此山为临济宗禅僧赤松创建.康熙十一年,赤松行脚至贵阳西北的黔灵山,见此山松竹茂密,山明水秀,景色如画,决心上山驻锡,创建黔灵山寺.赤松置身于风景如画的黔灵山中,一面饱览大自然的美景,一面创建寺宇,撰写诗文,培养弟子.经过三十余年,将荒凉、隐秘的黔灵山创建为西南佛教名山.

黔灵山创建伊始,赤松常和文士名流登山作赋,砥砺诗文,一时间人文荟萃.“挥毫当得江山助”,黔灵山优美的景致时时跃于诗人笔下,诗人们透过美景窥探佛理.综观黔灵山写景诗,在展现自然人文景致的同时,隐然有着对禅宗哲学中本心本性澄明圆满的体认,对本心迷失缘由的揭示,对重现本心的开悟方法的探讨,以及对回归本心时的禅悟境界的追求.

见性成佛是禅宗的终极关怀.禅宗认为,本心圆满澄明,以般若智慧觉知本心,彻见本源,即是见性成佛.禅宗参悟,时时刻刻以明心见性为念,其公案机锋、语言提撕、诗歌偈语都指向本心本性.

花杰在《登黔灵山》中写道:“经楼百尺坐中峰,山外云山几万重.犀角又添新出笋,龙鳞不改后凋松.犹存古刹思前度,久别清泉照旧容.圆觉可能参妙谛,惊人谁打寺门钟.”1诗人置身黔灵山,看到藏经楼巍然挺立于群山之中,寺中竹子已然发出新笋,恰似犀角一般,长青不凋的松树,枝干虬曲苍劲,斑驳的树皮犹如苍龙鳞甲.当此景致,古刹犹存,圣泉仍溢,泉中倒影,映我往日容貌.在不堪回首当中,诗人被敲门之声惊醒,念念不忘,如兹在兹.此诗尤可注意者为“旧容”,用象征的手法暗指本心本性,以泉为鉴,映照自己的本来面目.《圆悟录》言道:“只为从无始劫来,妄想浓厚,只在诸尘境界中,元不曾踏着本地风光,明见本来面目.”诗人通过圆觉这种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去识取本来面目,体认本心本性.越英在《和杨金太监麒麟洞韵》中说:“风日晴和漾碧川,水光山色两相连.人间寻胜惟斯地,洞里乾坤别有天.野寺月明禅榻寂,崖阴春至薜萝悬.清流古洞无穷意,上智应能识本源.”1诗中以“明月”自比本心本性,以此象征本心光明,不受污染,无纤毫情尘意垢.寒山诗云:“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2秋月映照碧潭,通体皎洁,犹如本心圆满朗照.故而诗人在结尾说道:“清流古洞无穷意,上智应能识本源”,通过明月禅榻映照本心本性,藉以使人明心见性,面对清流古洞,云水禅心,上智之人定能洞彻心源.赤松和尚《中秋示众》中也说:“云开玉鉴挂中天,万类同观照不偏.一道宝光无缺陷,空劳人世说亏圆.”3依旧以明月象征本心本性,人人自性圆满,犹如宝光一道.了尘和尚《题黔灵山禅堂》中写道:“粉碎灵犀万点通,林泉山色画图中.朝朝觌面无相识,徒坐莲床死守空.”4禅堂的基本功能就是参禅,通过参禅而悟道,明见自己的本心本性.你若能够通过对情尘欲垢的清除,就可以重现“本来面目”.了尘和尚不是一味强调你要如何认识本来面目,而是反用其义,你如不能体认你本身具足的圆明本心,那纵是坐穿禅榻也于事无补.

以此观之,黔灵山写景诗往往以“本来面目”、“明月”、“本源”、“宝光”等象征语汇来体认本心的澄明、觉悟、圆满的内涵和质性.

《圆悟录》说:“父母未生以前,净裸裸,赤洒洒,不立一丝毫.然生于世,堕于四大五蕴中,多是情生翳障,以身为碍,迷却自心.”本心本性清净无染,但随着相对意识的产生,受情尘欲垢的翳障,迷失了本心,失落了本来面目.

《游唐山洞次梧冈韵》中写道:“春游逢胜宇,坐久白云蒸.幻影摇孤壁,蓬心对古藤.”5诗人春登黔灵山,畅游唐山洞,因缘殊胜,见一梵刹,随后作者以“幻影、蓬心”相对,道出本心的失落.幻影终非实在,但眼前亦是现实,妄相也是真相的反映,影印石壁,是我非我.所谓“从门入者,不是家珍.认影迷头,岂非大错.”6故而只要休歇“贪赏”的心念,依旧能够重新得到本来面目,能够“蛮村见远灯”.李专在《殷梦臣先辈将归粤,诸在以留之同饮黔灵山》中写道:“共拟行觞政,相传有好山.春晴称人意,路险学猿攀.风特揽千里,别离偷一闲.只愁明日事,折柳向郊关.”7诗人在大好春光中送别友人,同登黔灵山,道路虽然艰险,但山顶的风光可以一览无余.大好春光之中的短暂聚会之后,游子各奔前程,不知何日才能相见.禅宗将迷失本心追逐外物的人比喻为流浪在外的游子,因为追逐“明日事”,反认他乡作故乡.如唐诗所言“客居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依旧道出反认他乡是故乡的迷失.又如查慎行在《同赤松上人登黔灵山最高峰》中写道:“渡泸沟畔辟新阡,瘦棘荒苔半石田.渐有疏烟生郭外,那无一雁到天边.蛮方对景怜佳节,客路登高感去年.落帽台孤风雨暗,短裘长路又三千.”1诗人以大雁自比,意在衬托自己远在他方之时的思乡之情,重阳已至,但自己却独自面对荒蛮远方的景致,忆想去年佳节和家人相聚的情形.凉风渐起,寒雨淅沥,明朝又要起身远行,漫漫长路,情何以堪!游子流浪在外,遥望乡关,但长路漫漫,难以归家稳坐.阎兴邦巡抚贵州,在《登山俯眺诸胜留题》中写道:“近来不复多饶舌,独挚鬓珠付法嗣.自叹劳劳役簿书,片刻清凉尤出世.恰比昌黎遇大颠,止耽解脱非求利.”2诗人赞扬黔灵山的开山祖师赤松法师,弘扬佛法第一义谛,使正法久住.随后诗人自叹自己为俗务缠身,不得片刻清闲,此次登山暂得片刻宁静,能遇赤松法师,犹似唐代大诗人韩愈之遇大颠法师一般,实乃因缘殊胜.但诗人的片刻清凉却被“簿书”所伇,被俗务所劳,失落了“本来面目”,导致生命本真的斫丧.对这些诗歌中“幻影”、“游子”、“乡关”等词汇的解读,隐然可以看出黔灵山写景诗透过这些词汇反省本心失落的缘由.

禅机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黔灵风光好万象映禅机为关于对写作禅机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佛经中最有禅意的句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