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陈寿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陈寿撰写三国志匠心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陈寿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1

《论陈寿撰写三国志匠心》:这篇陈寿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三国历史头绪众多,内容繁杂.陈寿撰写的《三国志》,沿用司马迁开创的纪传史体例,比较客观地反映出这一时期历史的真实面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三国历史特别是刘备创建的“汉”政权的历史进行撰述时,陈寿面临十分巨大的困难和压力.但是他以一个“良史”必须忠实于历史的道德品质,巧妙地设计出一套可以称为“瞒天过海”的撰写方案,从而使他苦心写作的《三国志》得以公开和流传,经受住了历史的检验.

关键词:陈寿;《三国志》;封建正统;瞒天过海

陈寿(233—297),字承祚,三国时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陈寿少年时就好学,且“聪警敏识,属文富艳” [1],年轻时就研读了古代历史名著《尚书》《春秋》《史记》等书,并早就对蜀汉地区乡邦文献进行搜集、整理,从而撰写地方史著.陈寿一生著作不少,但最重要的也是影响最大的是记述自公元l84年黄巾起义以后至280年晋灭吴约一百年历史的史学著作《三国志》.三国时期是个历史头绪众多、各色内容繁杂的时代.陈寿沿用司马迁开创的纪传史体例,把这个时代归纳为一书,比较客观地勾勒出这一时期历史的真实面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对三国历史特别是刘备创建的刘氏政权的历史进行撰述时,陈寿所遇到的困难和压力甚大;但是,他以一个“良史”必须忠实于历史的道德品质,确实颇费了一番“匠心”,终于巧妙地设计出一套可以称为“瞒天过海”的撰写方案,从而完成了《三国志》.

一、陈寿撰写三国历史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陈寿撰写三国时期的历史,面临着两大困难:一是三国鼎立的客观事实当以谁为正统;二是对刘备建立的“汉”政权如何撰写和表述.第一个困难的解决是“不敢”有争论.陈寿身处晋代,当然只能维护“魏—晋”这条政权传承线.但陈寿在表面以“魏”为正统的前提下仍然尽可能地去客观如实地记载历史的原貌.第二个困难的解决办法则更是相当地艰难了.

刘备建立的“汉”政权虽然存在了40余年,但是因为一直没有设置史官,自然也没有人编写过这个政权的史书.陈寿本为蜀人,从小就受学于同郡的著名古史学家谯周,而谯周早就预料陈寿日后必以才学成名.陈寿年轻时,曾经出仕为刘氏政权的观阁令史.当时宦官黄皓专权,群臣曲意阿附.陈寿洁身自好,不和同流合污,因而多次被免职.不过在此期间,虽然刘氏政权作为官方来说没有史官也没有积累史料,但陈寿出于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却很注意采集和掌握有关其历史的材料.这为他以后撰写这个政权的史书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

公元263年,刘氏政权被曹魏政权所灭亡;两年后,曹魏政权即被司马炎篡夺并改“魏”为“晋”.刘氏政权消亡后不久,陈寿因父亲去世而在家守丧.守丧期间,他因病调治药丸,竟被责为逾礼,以致入晋后多年遭闲置.后来由于司空张华的揄扬,他才被举为孝廉,历任佐著作郎、著作郎、平阳侯相等职.

陈寿早年在谯周的影响下读过不少历史书,研究过写史书的方法,并有一定的写作实践.他曾据《巴蜀耆旧传》写成《益部耆旧传》十篇;又受《古史考》的影响写成《古国志》五十篇.当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晋灭掉孙吴政权后,三国鼎立的时代正式结束,全国复归统一.陈寿这时48岁,开始着手整理三国史事,编著大型史书《三国志》.

撰写曹魏政权和孙吴政权的历史,对陈寿而言并不十分困难.这不仅是因为这两国积累有自己的史料,而且当时已经有人写出了各种有关魏、吴的历史著作,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等,陈寿可以参阅并在仔细鉴别的基础上再补充史料即可.难的是刘氏政权的历史不好写.虽然陈寿早已为此作了准备并积累了一定的资料,但如何对自称为“汉”国的刘氏政权历史的表述犯难.因为,“晋”是“继承”(实际是篡夺)“魏”而来的,而“魏”又是“继承”(实际上也是篡夺)“汉”(这里指的是“东汉”)而来的.封建时代特别讲究所谓皇权的正统性,所以“魏”“晋”对政权明明不是“继承”而是“篡夺”却偏要美其名为“禅让”.也正因为这,对刘氏政权的国号“汉”,曹魏政权是从来不承认的.现在陈寿如果忠于客观历史而如实撰写,继魏而来的晋朝统治者自是不能接受.陈寿为此大费踌躇.他既要忠于历史,又要让晋朝统治者予以认可,这就得靠他的“匠心独运”了.

二、在表面以“魏”为正统的前提下实写三国鼎立的事实

陈寿撰写三国时期的历史,采用的是司马迁在撰写《史记》时所开创的纪传体.所谓纪传体,就是以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具体讲,就是用“本纪”叙述帝王,兼以排比大事情;用“传”(包括“世家”)记述王侯封国和人物;此外还有“表”和“书(志)”.司马迁身处西汉武帝时代,自然要以“汉”为正统,对“汉”之前的历史,司马迁是以五帝、夏、殷、周、秦、秦始皇等来排比大事情的,而将在那时和之并立的国家都放入“世家”或“传”.陈寿继承了这一撰写方式,但又有创新.

表面上,陈寿是以曹魏政权的历史为正统的.在《三国志》的三“书”中,他只在《魏书》中安排了曹魏政权的武帝(曹操)、文帝(曹丕)、明帝(曹叡)、三少帝(曹芳、曹髦、曹奂)这四个“本纪” [2] 来提挈这一时期历史的大事,全书其他的都是“传”;但是在实际上,他将三国历史是分别撰写的,三个国家的历史独自成书.

书名并列分署为《魏书》《蜀书》《吴书》,全书又统称为《三国志》,这就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当时三足鼎立的形势.能这样编写,说明陈寿是有创见的,并且也是有胆量的.尽管汉魏移鼎,乃至魏晋相替,台面上皆系非暴力的政权更迭,但终究是以臣凌君,得国不纯,这也就成为统治者的道德法理软肋.陈寿是晋朝的官,而晋又是承袭曹魏而统一全国的.当时的朝中多为故魏遗臣,曹魏是否为正统,直接影响到晋朝是否正统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味迎合晋朝统治阶级的需要就必须贬低刘汉、孙吴这两个政权的历史地位,而去违背三足鼎立的历史真实;反之,如果要反映历史真实,把三国地位并列起来,就会触犯晋代魏而居于正统地位这一政治现实.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陈寿在形式上做了变通.他将《魏书》居前,对曹魏的几个帝王加“帝”字;而对刘汉、孙吴两个政权的皇帝不立“纪”只立“传”,称“先主备”“后主禅”“吴主权”等,皆不加“帝”字,但记事方法却仍和曹魏几个帝王的“本纪”基本相同,均按年叙事.这实际还是把刘汉、孙吴放在和曹魏同等的地位上了.

陈寿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论陈寿撰写三国志匠心为关于陈寿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陈寿和罗贯中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