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老子论文范文资料 与塑老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老子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6

《塑老子》:该文是关于老子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The author created several statues of Lao-tse with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f Lao-tse in Taoi. Even with limited shapes and space, the author try to pursue and follow the ideas of philosopher Lao-tse by those stadues.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和表征者,在中华文化史上是一座恍惚悠然的精神奇峰!

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以雕塑艺术礼老子,通神于其哲思的渊深玄妙与精微博大,是我内心时刻涌动的意念,也是我20多年来历史文化名人造像课题研究的一个文化维度.

老子的形象何如?史书上记载“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玄妙内篇》里记载,老子一生出来就“生而皓首”.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篇》描述:“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阳,身长九尺,,鸟喙,隆鼻,秀眉长五寸,耳长七寸,额有三理上下彻,足有八卦.”类似这种富有神话般的描述,虽有悖客观物质世界规律,但寄托了人们对圣人的“仙化”.而有案可稽者乃是“孔子问礼于老子”的文献.它通过孔圣人的美辞,刻画出作为精神象征的老子.公元前518年,孔子适周,请教于时任周之守藏室史的老子.老子新沐披发,与孔子语以深藏若虚、逢时而动的思想观念.“孔子问礼于老子”是我国儒道两家圣哲的晤见,它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庄子·田子方》侧面记载了这次会面时孔子对老子的印象:“然似非人”等向者先生形体,掘(倔)若槁木,似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 然,乃是“不动貌”.“掘(倔)若槁木”即形如枯木,无怪乎鲁迅的《故事新编》中就常常提及老子“好像一段呆木头”.而“遗物离人而立于独也”一句,则传神的凸显了老子超然物外的精神世界.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之后,“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通过孔子之描述,烘云托月,形容老子乃人中之真龙也!

正是这些片段,构成了老子形象的历史印迹!“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德经》二十一章).他的形象悠远模糊,却时在混沌中透发着光明.他的身影,虚幻飘渺,细微如流光,广阔如宇宙;沉寂如深潭,铿锵如雷电;为老子塑像,唯有思接千载,神与物游,无形无象,有形有象,进入一个大自由的状态,方能有成!

近年来,我先后以《上善若水——老子》《紫气东来——老子出关》《天人合一——老子》为题材创作了老子的形象,分别从其哲思的不同概念名相出发,从内容形式上去经营,塑以载道,以有限之体状、空间追寻先哲老子的思想本怀.

体如流韵水为德

老子是第一个提出了“道”并将之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的哲学家.“道”字本来是人走的道路,有四通八达的意思.这一意义引申为“方法”“途径”,已初步地具有规律性、普遍性的意思.

在老子“道”的世界里,“水”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孔子问礼,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子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八章)最高境界的行为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水”能“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上善若水,与世无争,实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这才是真正的近于道.是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第六十六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七十八章)说的都是这一道理.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道如水,水即道,我们不仅应该认清这如水的道体特性,还应该用水的心态指导我们的行为,调适我们的心态,“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真真是一片氤氲浩渺之境!

我所塑的《上善若水——老子》像正是在表述老子“上善若水”、“渊兮似万物之宗”的理念.他寂坐不动,大千入怀,雍容高古,须发垂逸,如悠悠青云,在山之巅.全身的衣纹如依山而下的山泉瀑布,淋漓畅快、浮光跃金,闪烁其间,创作上力求神似,主张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对于老子的内在哲思,不粘不脱、若即若离,既是事物本身,又超越此事物,达到意象的形与神、物与我的合一.

王夫之有言:“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特性.

因此,我塑《上善若水——老子》,其意其境在于:

水韵潺潺,缓流山涧,慧如涌泉,生生不息.

老子之像,恍兮惚兮,物在恍惚中,象在恍惚中.

函关青牛乘紫气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疆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老子出关,紫气东来!

老子到何处去?莫知所终.只留下了洋洋洒洒、煌煌五千言的《道德经》.

经中有云:“反者道之动”.(《道德经》四十章)“周行而不殆”.(《道德经》二十五章)这些都表明了老子认为道体是恒动的.经中又云“归根曰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道德经》十六章);这表明道体是静止的,或者说道体在变动性中是稳定并蕴含法则的.

我所塑的《老子出关》着力表现了老子哲思的动静观.

函谷关前,紫气东来,光华东射,仙风道骨的老子骑在青牛上,牛老人老,修行到了犹如枯木的地步,他低着头,长髯垂胸,牛却仰头举目.都没有回望.跟随他的牛亦是做到道成仙,皆是物我两忘的状态.塑像中老子遒劲而又舒缓安详不失张力,形象似清风拂眠,雨打芭蕉,又似秋风扫叶,阳炙万物,如老树新芽,枯木逢春.

远观,青牛正摇首扭躯,奋力前行,老子亦衣袂飘飘、奔尘绝逸而去,近看,则青铜铸就,瞬间永恒.“来似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我曾作诗记曰:

悠悠间,如紫气东来,仙翁飘然,

青牛蹄迹,不见踪影,

唯恍唯惚兮,塑形以记.

空谷无声接千古

《天人合一——老子》的塑像高18米,今天安放在我的故乡江苏淮安钵池山.老子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渊兮湛兮,恍兮惚兮,象帝之先;其静穆幽冥之象表征老子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的哲思;

该雕塑整体造型中空,其中我把老子的胸腔设计成一个开放的“空”字型山洞,表征老子“无,名天地之始”、“有生于无”的中国哲学道家思想.昭示天地之间,犹如橐,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体现中国文化的生生不息之强盛生命力.穿越老子的“空”进入老子雕塑的世界中,同时也进入玄之又玄的“众妙之门”,徜徉悠游,玄览鉴照,领悟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髓所在.

“空”是宇宙乾坤之象,是大境界,它吐故纳新,包罗万象.智者做到空则思接千古等

有、无成为哲学史上一对关系范畴始于老子.以此形成“有无相生”、“有生于无”两个重要命题.《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此处谈有无的相互依持关系.老子将有、无提升为本体论的最高范畴,同时也让有、无成为宇宙论中不可或缺的概念.

老子提出的重要处世原则是“虚怀若谷”.“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道德经》十五章.人要有像山谷一样深广的胸怀和宽容的胸襟,居上谦下.老子说:“上德若谷”,意即最高的“德”像山谷那样幽深空阔,谦虚为怀.这种内藏生机、蕴含力量的虚怀,对中华民族美德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虚怀若谷,要能容.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只有容纳万物,善于包容,才能至“大”.

虚怀若谷,要能谦.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道”的发扬,开阔了中华民族宽广的文化襟怀.巨川非一源,容而后大.在此我强调的是我们文化心理构成的基础.任何一个人,一个民族,其文化发散的方向与发散原点的方位有着密切关联.因此,根植于中国人心理深度的处世原则是“包”、“容”.我塑老子以虚怀若谷为造型特征,雕塑满刻《道德经》,谓之满腹经纶.这“空谷”接天地正气,幻化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手随泥的流动而不自觉运行,心则在追寻着“与物推移,人性旷达”.雕塑虽为具象,又有可触、可摸那些物化了的哲学直观.

老子在哲学上最重要的贡献就是“道”这一超越性范畴.这一范畴所具有的内涵是自然无为、自长自动、自己如此.“老子的最大功劳,在于超出天地之外,别假设一个‘道’.这个道的性质,是无声、无形;是单独不变的存在,又周行天地万物之中;生于天地万物之先,又却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这个道的作用是: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道的作用,并不是有意志的作用,只是一个‘自然’.自是自己,然是如此,‘自然’只是自己如此.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的作用,只是万物自己的作用,故说‘道常无为’.但万物所以能成万物,又只是一个道,故说‘而无不为’.”

“老子的哲学思想以道论为核心,其内涵涉及到万物生成本原、存在本体以及人生价值等方面.构成老子哲学体系的重要范畴如有无、动静、体用都包含道与现象界两个层面”.正是从老子的哲学思想中孕育出《上善若水——老子》《紫气东来——老子出关》《天人合一——老子》三尊雕塑作品,藉此表征老子哲学的自然、动静、有无等思想观.

道,幽微精妙,难以言语道断;求道,踏破铁鞋无着,以艺修道,道在自身,须臾不曾分离等

老子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塑老子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老子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老子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