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课程改革论文范文资料 与职业能力培养观高职文化基础课程改革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课程改革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08

《职业能力培养观高职文化基础课程改革》:该文是关于课程改革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能力培养观,对于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职业能力具有三个特征:时代性、多元性和系统性.职业能力培养观必须反映时代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成功构建各要素间彼此衔接和呼应的职业能力体系.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重视社会需求分析,明确职业能力培养目标;重视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重视非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考核,促进职业能力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培养观;文化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44-0057-04

【作者简介】魏海波,江苏南通科技职业学院(江苏南通,226007)人文系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英汉对比与翻译.

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中心任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紧紧围绕这个中心,确立相应的课程体系,以期形成合力,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职场的核心竞争力,职业能力的表现是多维度、全方位的.课程内容和类型不同,它所承担的职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和侧重点也应该有所差异.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等课程,其任务是为学生继续学习提供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培养学生基本能力与基本素质.与专业课程相比,其授课对象覆盖全院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很难直接参照专业岗位确定其所需培养的职业能力,这就带来了困惑:如何界定文化基础课程所承担的职业能力培养任务?

一、职业能力的解读

课程教学必须服从高职教育的规律和要求,致力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只有将职业能力培养纳入高职院校课程目标,才有可能扭转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找到符合中国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我们要确立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内容,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赋予它不同的含义.近百年来,随着工业化、科技变革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职业能力观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行为主义导向的任务技能观、整体主义导向的关键能力观和建构主义导向的整合能力观.[1]人们对职业能力的认识不断深化,视野更加开阔,从强调单一的岗位任务操作性技能,到重视具有基础性、通用性、迁移性、关联性等属性的职场关键能力,再到“胜任一定工作角色所需的知识、技能、判断力、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2]职业能力观从单一维度向更复杂和多元的维度变迁,反映了不同时代背景人才需求的特点.

职业能力的描述呈现多元化视角.行为主义(Behaviorism)认为职业能力就是职业技能,强调的是外在的表现性行为,而且这些动作技能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认知主义(Cognitivism)则认为职业能力就是职业知识,掌握了相关的职业知识就能顺利应用,强调了学习过程中认知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人本主义(Humanism)从人的本性中具有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潜力出发,认为职业能力即职业潜能.建构主义(Contructivism)注重不同情境对职业能力获得的特殊意义,认为职业能力就是情境性的综合能力,即在面临新的情境时,能够灵活构建用于指导活动的图式.[3]

职业能力结构复杂,它不是简单的平面结构,而是具有多维度的立体架构特征.蒋乃平认为综合职业能力是由两个层次四个要素组成的共同体.两个层次分别是从业能力和关键能力,前者是基本能力,关系到劳动者的社会立足和生存,后者是较高层次的能力,关系到劳动者的跨职业的发展和提高.四个要素分别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4]陈宇将职业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核心能力.职业特定能力与具体岗位结合最紧密,行业通用能力则扩大到属性类似的职业群,而核心能力则是指关系到劳动者职业生涯乃至日常生活的必备能力,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可迁移性.[5][6]

尽管职业能力内涵丰富,表述不一,但从上述论述中可以看到,职业能力具有如下三个特征:时代性、多元性和系统性.首先,职业能力概念不是静止僵化的,它随着时展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职业能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对职业能力的认识不能因循守旧,必须以发展的眼光,紧密联系社会实际,不断探索和丰富职业能力的内涵及特征.职业能力研究视角不是狭隘和封闭的,这反映了职业能力内涵的多元性.我们要善于吸收和利用相关领域研究的新成果,拓宽视野,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把握职业能力的复杂内涵,从而取得理论和实践的新突破.

职业能力的系统性表现为职业能力的构成特征.职业能力结构不是简单的平面线性结构,而是一种空间架构,是由职业能力要素在不同的维度相互衔接和呼应共同构建而成的.这些要素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实践能力,每个要素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认知、操作和应用三个维度,不同要素在不同的维度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彼此衔接,形成处于不同层次的职业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核心能力,共同构建职业能力体系.

二、职业能力培养观

职业能力的研究和解读有助于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程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确立,只有将课程特色和要求纳入到职业能力的理论框架中,才能找到职业能力培养的正确方向和路径.在上述职业能力的三个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高职院校文化基础课程教育职业能力培养观.

(一)顺应时展,明确课程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现职业能力的时代特征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无论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产业结构,还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对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2015年高技能人才总数将达到3400万,2020年达到3900万,占技能工人总数的28%.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时代的要求,但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职业能力培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传统观念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重学历文凭、轻职业技能的观念还未从根本上得到扭转.其次是高技能人才培养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突出.三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课程设置和定位还不够合理准确,教学方法和手段还有待改革和完善.

课程改革论文参考资料:

新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的标准格式

教育改革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新课程导学期刊

结论:职业能力培养观高职文化基础课程改革为关于课程改革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课程改革时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