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牛宝义论文范文资料 与牛宝义铭心大志藏胸留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牛宝义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3-05

《牛宝义铭心大志藏胸留手》: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牛宝义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铭心于书法艺术的至臻境界,

留手于中国书法历史的浩瀚星河

以书法作为一种追求的表述,作为一种培植心灵生态环境的修炼,甚至成为一种日常生活状态,这在中国绵延数千年的书法艺术史上,可以说是古代书法家们的一种常态.

有意无意甚至有些刻意地追寻这种常态,会让很多的书法艺术家渐渐成熟.

年过半百的书法家牛宝义先生,显然是在渴慕和追寻着这种历史上的常态.他用常态的静修,顽强地临摹着古人的那种随意而真挚的风范.用手中饱含浓郁的传统文化情结的笔,一字一字地书写着这种渴慕与追寻.2010年8月,他师从30多年的恩师欧阳中石亲笔题名的“宝义书作”书法展在北京举行.这次牛宝义的个人书法展览在书法界引起广泛反响,众多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亲临现场观看.对他展出的小楷经文作品,他的恩师欧阳中石少有地夸赞他:“可以打80分了.”

牛宝义的书法作品,令人看到一种从容的严谨和控制的力量.起转之际,收放之间,一幅幅作品着意而又顽强地穿越着远古与近代.从常规中的真、草、隶、篆各幅作品上,看见书者在努力融合着力度与气度,而书法技法与书写内容的结合,则让人领略着更宽泛、更广义上的中国书法文化内涵.特别是透过那一幅幅经文小楷长卷,仿佛看见书者在清心淡欲中修行胸中抱负,在平凡生活里审度笔底波澜.观看整个书展,能感到书者在内寻求着让中国书法的庄重肃穆与豪情万丈融为一体,对外则力争让书法的魅力与文化的感动长久地共鸣在观众的心中.

1978年,北京举办了书法篆刻大赛.作为最年轻的参赛者,17岁的牛宝义获得了三等奖.不久,刚高中毕业的他就被调入刚刚成立的北京市书法研究会.

1984年,书法出色的牛宝义调入*电视台,担任字幕书写工作.当年红极一时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片头题字及剧中场景中很多的对联和匾额,就是他早期的正式在全国亮相的书法作品.

有人说,牛宝义太幸运.他年少就得到书坛大家的培养和赏识,十几岁就能穿堂越府地向这些大师们当面拜师聆教.当时的*电视台领导又爱才,牛宝义28岁时就出任中国书协举办的电视书画大赛的评委.又有了留学办展讲学的经历.按当时的情景可谓少年得志.

但牛宝义神往的是古人的那种书写状态,渴望的是一种能让自己内心愉悦的人生.特别是这种愉悦能通过研习书法来获得.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他渐渐淡出越来越热闹的书法界.与日益沸腾的艺术商品化大潮逆向而行,他回归清宅进入一种独自研修的状态,每天就是临帖、写字、读书.特别是开始书写小楷经文,从《道德经》、《金刚经》、《心经》、《灵飞经》以及《中庸》、《大学》等.动辄数千言的古代经文华章,牛宝义每日清晨先焚香净手,抚琴沉思,然后才是研墨运笔.正式书写经文长卷的时候,蝇头小楷平均每日不过写百余字,既要心静还须一以贯之.无论是情绪、心态还是胸中意念、笔上功夫,都成为他潜心修炼的内容.他说,唐代曾有过一种书法称写经体.当时这种写经体本身也算是一种资格认证.以书法为生的唐代书生们,每天练习书写经文,通过10年修习,才能担当和胜任庙宇殿阁中的经文书写.这种专门的书法家当时称之为“经生”.牛宝义似乎很是仰慕“经生”们的十年如一日的专业训练,他觉得这种特殊的专业训练会让人心静,而“静而后能定,定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正是这种潜心学习,让他深深体会到中国书法的精妙和高深.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近20年的闭门研修,牛宝义牢记恩师的提点:不要急于参赛、参展.对古代作品要摸透、吃透、学透.要耐得住寂寞.想要发展,先要基础扎实.因而,牛宝义陶醉于一扇西窗,写读于一心笔墨;淡淡于一案清香,缓缓于一路长行.

在书法艺术追求的路上,牛宝义已经走过了近40年.几乎没有做过什么宣传的他和他的作品,也有不少知音.很多欣赏他作品的人会点名要他的书法作品*或送人.字画拍卖场上时不时也会见到他的作品.他说:“修炼20年,时时渴望着能真正从容淡定起来.”也许很少有人能真正达到这种看似简单的境界,但牛宝义真的愿意向着这个方向奋力前行.

曾在一位文人气质的艺术家的文集中,看到一首词作.词中写道:“乌桕果落,桂树香消;铭心大志,藏胸留手.”很是喜欢.期待和寄望牛宝义在中国书法艺术创作的道路上,继续抱弦怀古,厚重载道;淡然名利,潜心长行.铭心于书法艺术的至臻境界,留手于中国书法历史的浩瀚星河.

牛宝义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牛宝义铭心大志藏胸留手为关于牛宝义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牛宝义讲楷书视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