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吉狄马加论文范文资料 与读吉狄马加的俄文版诗集黑色奏鸣曲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吉狄马加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1-30

《读吉狄马加的俄文版诗集黑色奏鸣曲》:这篇吉狄马加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在莫斯科出版了吉狄马加的一本书,它就摆在我面前,书名叫《黑色奏鸣曲》,白色的护封上配有黑色的图案,这些美妙的线条画出自诗歌作者本人之手,它们与诗作构成呼应,是在用它们线条的语言为诗句伴唱.三位译者不辞辛劳,努力地、贴切地将这些诗作从中文译成俄语,感谢他们付出了这份艰辛的劳作!

然而诗真的可能等值地译成另一种语言吗?这个问题会出现在任何一种语言的诗歌翻译中,呜呼,答案也只有一个:不可能.与音乐、绘画等用世界通用的同一种语言创作的艺术形式不同(我羡慕那些艺术家!),诗歌只用自己的母语说话,而不可能在另一种话语中被复制.任何一个词,在翻译中都必须用另一个发音不同的词来替换.让我们设想一下,塞尚或梵高的画作能被另一位画家用其他的色彩来替代吗?单词变了,语音变了,节奏变了,韵脚也变了(如果有韵脚的话).俄语诗是韵律诗,其杰作多遵循固定的诗歌格律,如抑扬格、扬抑格和抑抑扬格等,更重要的是,它是押韵的!没有韵脚,俄语诗就会黯然失色,气喘吁吁.

但是,译文中还是能留下很多东西,根据一棵树的影子也可以判断出它究竟是橡树还是榆树,是槭树还是松树,同样,根据译文也可以感觉到意义和诗歌思维的深度,感觉到情感的真诚、形象系统的鲜明和独特.树影同样会呼吸和移动,同样会激动和安静.我读到了这样一首诗:

你还记得

那条通向吉勒布特的小路吗?

一个流蜜的黄昏

她对我说:

我的绣花针丢了

快来帮我寻找

(我找遍了那条小路)

你还记得

那条通向吉勒布特的小路吗?

一个沉重的黄昏

我对她说:

那深深插在我心上的

不就是你的绣花针吗

(她感动得哭了)

一首出色的诗!它的影子已然如此美妙,那么便可以想象,它的中文原作该是多么的神奇等一位俄语读者在此时可能会想起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离别》一诗:

把没拔出的针

别在绣花布上,

突然看见全部的她,

他在悄悄地哭泣.

这一点很重要,即在阅读外语诗歌时借助母语诗歌,你有时会因为意外的巧合而兴奋不已.不过,这又有什么可奇怪的呢?无论在中国、俄国还是在英国,爱都是一样的.一如忧伤、善恶观以及对真理和正义的渴望,在任何地方也全都相同.这是另一首诗:

等总会听见

自己的心跳

空洞

而又陌生

似乎

肉体并不存在

难道这就是

永恒的死亡?!

多好的诗!这很像19世纪杰出俄国诗人费奥多尔·丘特切夫的诗:

等夜空中能听见

蛾子无形的飞舞等

无言的悲伤时分!等

一切在我心中,

我在一切之中!等

丘特切夫的诗也以关于死亡的思考作为结束,面对夜幕他感慨道:

畅饮毁灭吧,

与沉睡的世界融为一体!

这些诗句与何种哲学或宗教传统相关,这并不重要,马加的中文诗或许与儒教和佛教传统相关,丘特切夫的诗或许与帕斯卡尔的哲学相关,但更为重要的,是人的情感的相同,是诗歌动机的相近.

我有时觉得,在所有世纪,在任何时代,过去和现在,地球上其实只活着一位诗人,他的名字或者叫荷马,或者叫奥维德,或者叫杜甫,或者叫歌德,或者叫普希金等荷马并未在一千年前死去,他是我们的同时代人,我们因为赫克托耳与安德洛玛刻道别一幕而获得的感动,并不亚于《伊利亚特》的第一批读者.

我还可以举出其他一些相近诗作的例子,比如吉狄马加对生活之自然本原的崇拜,他因自然本原受到文明之排挤而发出的怨诉,就与罗伯特·弗罗斯特很接近.我也可以指出马加与我喜爱的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的相近:我在阅读马加的《记忆中的小火车》时,便想起了拉金那首描写英格兰乡村火车的出色诗作(《降临节婚礼》),只不过拉金写的是英格兰乡村的新婚夫妇,而马加写的是乘坐火车去市场的农民,“麻布口袋里的乳猪/发出哼哼的低吟/竹筐里的公鸡/认为它们刚从黑夜/又走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黎明/它们高昂的鸣叫此起彼伏等”

但是,我还是要返回我更为熟悉的俄语诗歌.一位是1961年诞生在大凉山的吉狄马加,他是既放牧又农耕的彝族人民的儿子,一位是彼得堡诗人奥西普·曼德施塔姆(1891--1938),他从青年时期起便献身于欧洲文化和普希金传统,受到巴赫和舒伯特的音乐、伦勃朗的绘画和法国印象派的熏陶,在这两位诗人间究竟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我却读到了这样一首描写青海嘉那嘛呢石的诗作:

它是恒久的纪念之碑

它用无言告诉无言

它让所有的生命相信生命

石头在这里

就是一本奥秘的书

无论是谁打开了首页

都会目睹过去和未来的真相等

每一块石头都是一滴泪

在它晶莹的幻影里

苦难变得轻灵,悲伤没有回声等

我便立即想起了曼德施塔姆,后者曾将他彼得堡主题的第一部诗集命名为《石头集》,他也曾在诗中将山地小国亚美尼亚称作“石头的国度”、“鸣响的粘土之书”和“书籍的土地”.

当然,我也明白此类比较是假定的,不准确的,但是我觉得,马加本人或许不会反对这些对比,因为他本人在诗中也曾献诗给许多诗人,如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西班牙语诗人塞萨尔·巴列霍、智利诗人巴波鲁·聂鲁达、波兰诗人切斯瓦夫·米沃什、立陶宛诗人托马斯·温茨洛瓦等.在这些向外国诗歌致敬的诗作中,献给俄语诗歌的诗作似乎独占鳌头.在吉狄马加年少时,当一本薄薄的普希金诗选落到他手上时,他便感觉到了自己的诗歌使命!美国汉学家梅丹理先生在他关于马加的文章中谈到了这一点.而我在读了《致痛苦》之后:

吉狄马加论文参考资料:

马哲论文

俄狄浦斯王论文

堂吉诃德论文

结论:读吉狄马加的俄文版诗集黑色奏鸣曲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吉狄马加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吉狄马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