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差点儿论文范文资料 与汉语中差点儿(没)VP语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差点儿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2-17

《汉语中差点儿(没)VP语义》:这是一篇与差点儿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汉语口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差点儿(没)+VP”句式,在不同的感情条件和语境下可产生截然相反的意义,对于这一句式的研究,以朱德熙先生的“企望说”为代表.深层次地研究“差点儿(没)+VP”句式产生不同意义的原因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差别,对于指导语文教学,尤其是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差点儿 差点儿没 语义 歧义 对外汉语教学

一、研究范围

汉语口语中存在着大量的“差点儿(没)+VP”句式:

1.A.我差点儿没摔死.B.我差点儿摔死.

2.C.我差点儿没及格.D.我差点儿及格了.

上面两组句子表面上的形式没有差别,均是“差点儿没等”和“差点儿等”的对比,但其表达的意义却是不同的.第一组的两个句子表达的是相同的意思,都是“没摔死”;而第二组的两个句子表达的却是相反的意思,“我差点儿没及格”表达的意思是“及格了”,而“我差点儿及格了”却是没有及格.本文就是探讨这两种存在于汉语口语中的“差点儿(没)+VP”句式,分析其差异和其产生相反意义的原因.

“差点儿”可做形容词性成分、动词性成分和副词,本文只讨论其做副词的用法.

“差点儿等”在语义上基本没有歧义,“差点儿”相当于一个否定词,后面加动作表示该动作没有实现或完成.而“差点儿没等”却有两种“同形异构”的句式,二者表示的意义截然相反,且可能产生歧义现象,较为复杂.所以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差点儿没等”的语义和结构特征.按照学界的观点,我们把表示否定意义的“差点儿没”(差点儿没摔一跤等于没摔跤)称为Na式,把表示肯定意义的“差点儿没”(差点儿没考上大学等于考上了)称为Nn式.由于汉语中的大多数“差点儿没等”句式出现在口语中,所以本文的引文和举例多为经过检验的口语,并无特定出处.

二、从语义角度的分析

很多学者对“差点儿没等”的语义做过研究,较具代表性的有“企望说”“积极成分说”“客观事实说”“趋向说”四种观点.笔者以“企望说”为基础,对“差点儿没”这一句式在不同结构下和语境中的语义特征做出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补充观点.

从层次上来理解“企望类”和“不企望类”中的两种“差点儿没”,即:

表示否定的Na式:差点儿没摔死等于没摔死

表示肯定的Nn式:差点儿没及格等于及格了

这两种不同的“差点儿没”虽然在字面上是相同的,但其实际的层次构造并不相同:

Na式:差点儿没 摔死 (主要用于不企望发生的事,表示否定意义——“没摔死”)

这里的“差点儿没”是一个固化结构,“没”是羡余成分,即“人们在表达否定意义的时候,觉得‘差点儿’还不足以强调事情没有发生(或状态没有出现),所以又加上一个表示否定意义的‘没’来加重语气,加强感彩”.

Nn式:差点儿 没及格(主要用于企望发生的事,表示肯定意义——“及格了”.)

这里的“没”是对“及格”的否定,加上“差点儿”的否定,相当于双重否定,故表示肯定意义.

这样就从本质上区分了两种“同形异构”的“差点儿没”产生相反意义的原因.按照朱德熙先生的观点,Na式主要用于不企望发生的事,表示否定意义;Nn式主要用于企望发生的事,表示肯定意义.但再看下面几个句子:

1.听说这个消息他特别吃惊,眼珠子差点儿没掉出来.

2.今天的考试得了满分,我高兴得差点儿没跳起来.

3.最近来家里的客人太多,差点儿没把门槛踏平了.

上面三个句子从语义上讲是要进入“差点儿没”的Na式,即表示否定意义.而“差点儿没”后面所跟的事物并没有明显的“不企望”的意思,所以笔者认为这是应该引起注意的Na式“差点儿没”句式的特殊小类,即当“差点儿没”后面的事物有明显的夸张语气或和人的肢体动作、情绪反应相关的时候,“差点儿没”句式中用“没”来加强一种夸张语气或形容人的较为夸张的肢体动作、反应状态,这时属于Na式,即表示否定意义.

三、“差点儿没”歧义分析

现实的交际中有明确感彩的“企望类”和“非企望类”的“差点儿没”句式很难或者说几乎不会产生歧义现象.如:

1.这次考试我差点儿没及格.

2.雨天路滑,张大爷差点儿没摔死.

这两句话基本上没有歧义.第一句不管放在什么语境中,“差点儿没及格”的意思都一定是及格之后表达一种庆幸,如果是表达没有及格,我们会直接说“差点儿就及格了”,即“差点儿没及格”的“没”一定是否定“及格”的,而不可能是连带在“差点儿”后加强语气的羡余成分.第二句话,“张大爷差点儿没摔死”,也是不会产生歧义的,表达的语义一定是张大爷摔倒了,但没有摔死.如果张大爷真的摔死了,我们根本不会用“差点儿没”这一句式.

所以,在“差点儿没”句式中,表示“企望类”和“非企望类”的句子都基本上不会产生歧义.笔者认为可以产生并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是朱德熙先生所说的“中性”事物,在无标注的情况下,是能产生歧义的.如:

1.我差点儿没去北京找王老师.

2.我差点儿没把这本书都看完.

3.我差点儿没游到河对岸去.

4.我差点儿没留起长头发来.

以上句子都会产生歧义,放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意义:

为了弄明白这道题,我差点儿没去北京找王老师.——没去(说话人夸张地表达自己“弄明白这道题”的艰辛或决心.)

当时都急疯了,什么都忘了,差点儿没去北京找王老师,多亏你提醒,才找到了王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去了(说话人表达“差点儿没去”实际上“去了”的庆幸.)

为了找这一个公式,我差点儿没把这本书全看完.——没看完(书很厚,说话人强调找公式的不易.)

差点儿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汉语中差点儿(没)VP语义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差点儿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差点儿的拼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