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徐颖论文范文资料 与北斗女神徐颖另类科普迷倒中学生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徐颖范文 科目:发表论文 2024-04-14

《北斗女神徐颖另类科普迷倒中学生》:本文关于徐颖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中科院的博导”,听到这样的头衔,很多人一定会以为徐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不过,徐颖颠覆了人们的想象.她是个80后,被称为中科院光电研究院建院以来最年轻的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而且颜值颇高.

徐颖不是只搞科研,她除了搞科研以外还积极参与各种科普活动,所以,她的*率挺高.

徐颖还经常“语出惊人”:“在安装北斗系统后,我们国家的精确打击,由上千米变到几十米这样一个量级范围,连小动物也被吓坏了!”“如果想*军码系统,我们可能建议一些更简单的方式,那就是造时空穿越机穿越回到北斗军码设计的时候在旁边*.”这些“语录”均来自徐颖的演讲.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徐颖很快走红了,被称为“北斗女神”.

不过,当记者真的跟徐颖坐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所有那些光鲜的标签与眼前这位恬静的姑娘无关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女神”,而是一个活得真实、活得自在的80后.

活成真实的自己 女神不要脸谱化的生活

很多人都佩服徐颖在科研上的成就.

在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的主页上我们可以找到对徐颖的介绍:结合中国科学院导航总体部在国家二代导航专项中承担的任务,以完成工程任务为主线,研究了复杂环境下辅助北斗系统实现连续高精度定位的多源融合导航增强技术,在多源信息/信号辅助卫星导航增强方面开展了系统性的算法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工作.

对于普通人来说仅是把这些专业的词语搞清楚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徐颖口中,她觉得这一切“都是特别顺理成章的事情”.“我在大学的时候学的是电子信息工程.研究生期间,导师接了一些跟北斗相关的课题,后来正好赶上中科院成立了导航总体部,就去了.”

听起来就像“中午想吃粤菜,身边正好有家粤菜馆”那么简单.

徐颖的这种状态大概跟她奉行的这句话有关:“做一个真实的自己,不要脸谱化的生活.”

作为一个80后,徐颖说自己从小听得最多的就是对他们一代人的诟病:“最没责任心的一代.”“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总之他们就是“垮掉的一代”.

“但是,现在我们中的大部分已经成长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徐颖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样子,现在搞科研的很多人是80后,那么这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就带上了80后的成长烙印.

“搞科研确实是辛苦的,但是不一定就必须得和牺牲、奉献、清贫挂钩.”徐颖说,有的人去公司可能立刻就能拿到比现在更高的工资,留在研究所里虽然没有很高的收入,但是却能感受到更多的国家需要,能帮到更多的人,同时社会认可度也更高,这些又是去公司的人无法获得的.“做什么,完全是个人的选择”.

徐颖不希望别人“脸谱化”自己,当然也不会“脸谱化”地看待别人.一次一个女孩子要报考徐颖所在单位的研究生,在面试的时候徐颖问这个女孩子为什么想学这个专业,女孩子的回答给徐颖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卫星很有意思.”“我就是想搞清楚它为什么挂在天上不掉下来.”等

从这样的回答中,很明显能看出这个女孩子对卫星导航领域了解并不多,但是“她非常真实”,徐颖说,通过对这个女孩子的了解,她发现这个女生对这个领域不仅有特别真实的兴趣,还有强烈的学习热情.现在这个女生不仅在徐颖这里顺利地完成了研究生的学业,而且也留下来继续做科研工作.

要让科学发展有更肥沃的土壤 科普让女科学家成了“女神”

“在一个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夜晚大家喜欢做什么?我自己比较喜欢看恐怖片,那样比较有感觉.雷电和恐怖片更配哦.那么雷电和什么不般配呢?不错,就是卫星发射.卫星发射的时候,火箭箭体中装满了燃料,一点点火花就能引起箭体的爆炸.”这是徐颖演讲时的一个片段.

徐颖这么年轻就在科研上小有所成,在不少人眼里,她应该走一条更加符合常理的道路:埋头科研,争取更多、更快地出成果.但是她现在时常有演讲,而且还经常语出惊人,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儿不务正业”?

“科学的发展最重要的不是某个人快速做出了科研成果,而是要有一个好的土壤,大家都投入到科学中来.”徐颖说,听讲座的不是大学生就是未成年的中小学生,如果都是科学术语,学生们不仅听不明白而且可能会对科学失去兴趣.

这大概跟徐颖一贯的想法一脉相承:“科研工作本身并没有比其他工作更加神秘、更加重要.”在她看来,科研工作也应该跟其他工作一样,可以让普通大众知道和了解.“要走出神秘,走下神坛”.

要让科研走出神秘、走下神坛,要想让科学发展的“土壤肥沃”,必须有更多的人敢进科学这个门,并且对科学感兴趣.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科普.

而且在徐颖看来,做科普不能集中在几个少数擅长做科普的人的身上.“所有科研工作者都应该做科普,跟大众分享自己的工作.”徐颖说,科研工作者在解释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一定是最权威的,解读的偏差也是最小的.“很多航天方面的大工程,大众对这些很好奇.你(科研工作者)告诉大家这些东西,总比他们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的更正确、更正规.”

所以,当接到给普通大众做科普的任务时,徐颖会想办法寻找生活中的例子,用更多的普通人能听得懂的话来讲科学.只有更多的科研工作者都從事科普,才能形成一种比较好的科学氛围,“不再神秘,同时对科学保有一种最基本、最客观的尊重”.

可能正是由于没有人像徐颖那样做科普,所以徐颖火了,甚至成了网红.

不被外部标准束缚 “女神”自己走下神坛

不少人在不经意间“火”了之后都会异常烦恼.不过,徐颖好像非常淡然,“红不红对自己影响并不大,还是继续做以前的科研工作.”徐颖说,“你又不是人民币,不会所有人都喜欢你,别人说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吗?”

大概是作为80后从小就被质疑惯了,徐颖似乎处处都能表现出一种荣辱不惊的心态.当人们在讨论“女神”在“神坛”上的滋味时,她似乎压根儿就没把自己摆在神坛上.

可能也是因为不会轻易被成绩冲昏头脑,徐颖从来都保持着对自己的理性判断.

不过,她的这种善于保持理性判断的特点似乎在学生时代就表现出来了.

徐颖从小就喜欢读小说,尤其喜欢读推理小说.但是,她的理科成绩一直比文科更优异.“‘感兴趣’的不一定就是‘适合’自己的.因为适合做什么更加依赖的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徐颖说.

徐颖从那个时候起就清楚自己思维方式上的特点.她发现自己更擅长的是“发现了一个问题,然后再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且会很享受解决问题后的那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

“这其实跟理科学习是非常相似的.”徐颖说,理科的解题过程就是一个寻找那个唯一的解的过程,“结果唯一,所以就是可以运用逻辑来进行推理”.而文科往往完全不同,“一个小说往往能够有多个合理的结局”.

正是对自己有了这样理性的判断,徐颖的选择才能那么“顺理成章”,她选择科研作为自己从事的事业,把看书当成自己认识世界的方式.“小时候,我们的世界还很小,父母给我们的东西就是全部,但是当我们长大些了,父母给不了的东西越来越多,这时候就要靠书本来认识这个世界,慢慢会形成我们的价值观.”徐颖说.

也许有人会羡慕这份淡定和从容,徐颖表示,做到这些并不难,“关键是不能过多地被外部的标准所束缚”.比如,徐颖并不盲目崇拜名校,她自己也不是“一路名校”走过来的.“名校成功的概率可能会比非名校更高.”徐颖说,但是,这个概率跟某一个具体的人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你成功了,这个概率就变成了100%,没有成功就是0.

在徐颖看来,是否毕业于名校完全是一个外部的标准,仅仅能够代表人生的某一个节点,并不能代替人生的全部精彩.如果完全被标准化的评价体系束缚,人自然就无法从容、淡定.正如徐颖所说:你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选择你自己认定的道路,并且坚持走下去.

(本文转自《中国青年报》)

徐颖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北斗女神徐颖另类科普迷倒中学生为适合徐颖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中科院徐颖裙子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