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学术规范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从众效应对大学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水平的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学术规范范文 科目:论文题目 2024-03-03

《论从众效应对大学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水平的影响》: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学术规范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笔者从群体环境影响的角度对182份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从众效应对大学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意识水平有显著的影响.学校可以通过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管理控制、对社会舆论和群体意识的控制、典型教育等方式,强化从众效应的正向引导,最终达到完善大学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意识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从众效应;大学生;学术道德

一、大学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现状的调查

为了了解大学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现状,笔者编制了学术道德现状调查问卷,从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对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内容的了解程度、行为现状、态度认识等方面设计了30个封闭式问题,共填写有效问卷171份.主要调查结果如下:

(一)大学生对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内容较为了解

71.9%的大学生了解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90%以上的大学生都认为考试、购买他人学术产品、在论文署名中“搭便车”、引用文献未注明、一稿多投、篡改伪造研究数据等行为都是学术不端的具体表现.研究生因为系统的学术道德教育,较本科生更为了解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包含的内容.

(二)部分大学生出现违反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行为

50.87%的大学生认为身边的同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但人数很少;7.02%的学生认为该行为非常普遍;42.11%的学生认为周围没有这种行为.在对自身是否出现过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中,笔者发现考试、把别人的论文剪切拼凑成自己的论文的学术不端行为最为突出,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三)大学生对违反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行为过于包容

虽然学生对违反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的行为有清晰的认识,但只有38.6%的学生会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制止或,52.63%的学生会选择视具体情况而定.

(四)大学生把出现学术不端行为的原因多归为外部原因

在对造成大学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的主要原因的调查中发现,77.19%的学生认为社会风气不良是首要原因;40.32%的学生认为大家都这样做,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有26.32%的学生承认是因为自己没有牢固地掌握知识,无奈才出现学术不端的行为.

二、从众效应在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建设中的影响

(一)从众效应的原理

从众是指在群体压力下,个体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地与群体中的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造成从众行为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一个集体环境中,个体由于不熟悉环境或情况,需要从其他的途径来寻找证明自己行为合理性的信息,这时,其他人的行为就是最好的参照物.

第二,任何一个群体都有一种价值判断的倾向和对不符合价值观的行为的惩罚措施,与群体保持一致的成员更容易被群体接纳、喜欢和优待,偏离群体行为的成员则常常被群体厌恶、拒绝和制裁.

第三,群体凝聚力强的集体能够使成员产生较强的群体认同感,成员具有对群体做贡献和履行义务的自我要求,就自然而然地会做出符合群体价值观倾向的行为.

从众行为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抑制了个体的个性发展,扼杀了创造力,使个体缺乏主见、墨守成规,在不良的群体环境中产生越来越坏的影响;另一方面,从众行为能够帮助个体更快地学习他人的经验智慧,克服个体的固执己见、盲目自信.良好的群体环境能够修正个体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促进群体目标的更快达成.

(二)从众效应对学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观念的影响

通过对问卷的调查分析以及对部分学生的采访,笔者发现,学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意识水平很多时候受到了外部集体环境的影响.

当有一人出现学术不端行为时,没有人愿意站出来批判这种行为,在从众效应的影响下,日积月累,学生就会对学术不端行为慢慢忽视和接受,意志不坚定的人也会开始出现学术不端行为,这会产生极为恶劣的负面影响.同样,从众效应也能在积极向上的集体中产生正面的影响.在对一个本科毕业论文全优的宿舍的访谈中,笔者发现从众效应对凝聚力强的集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带动作用,宿舍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在相互督促着完成毕业论文,交流查找文献资料、排版、写作等经验,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三、从众效应在大学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中的应用

(一)在关键结点做好学生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1.在入学时做好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形成正面的舆论环境

按照从众心理的形成原因,个体在进入新环境或本身知识不足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从众行为.也就是说,在这两种情况下,个体最容易被群体影响,并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思维、行为习惯.要利用好从众效应,就要在入学教育和学术道德养成阶段加强教育和引导,通过学术道德制度教育、签署学术道德承诺书、优秀学生代表宣讲等途径,在新生班级、宿舍中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

2.加强本科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学术道德基础教育

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的深入开展,很多本科生在大一、大二就开始尝试科学研究.但此时他们的学术训练还没有起步,很多学生对研究项目的逻辑推理、研究方法、选题的确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论文结构的安排与技巧等知识都不太了解,容易产生调查研究不严谨、照抄论文等现象.在学生第一次进行学术研究时,如果没有充分的学术积累和学术训练,就容易滋生学术研究的惰性习惯,将不严谨、不规范的学术研究方法固化成自己未来科学研究的方式.为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应该在本科生低年级时就有针对性地开设《论文写作》《社会学研究》等选修课,给学生提供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工具,为学生未来的科研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抓好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指导者,对学生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水平有重要的影响.无论是任课教师、本科毕业论文导师,还是研究生导师,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修养和道德自律,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学校可将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与教师的教学评价结合起来,建立以研究生导师为主体的研究生学术道德责任机制,不断加强导师对学生的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

(三)严格学术道德纪律

如果一个学生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又没有受到惩罚,就很容易使周围的其他同学开始产生侥幸心理,出现“劣币驱良币”的问题.学校应该对学生的学术道德失范行为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及时的惩罚,要在学生群体中形成正面的行为引导.

(四)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

大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大多是围绕不同群体展开的,除了班级、宿舍这样的群体,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类社团组织、微信朋友圈等群体对学生的影响更加直接.在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中不能忽视对社团学生骨干的教育,在学生骨干中要执行学术不端行为的“一票否决制”,并发挥社团骨干的舆论导向作用,在社团中形成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氛围.学校社团联合会也可以组织举行各社团之间的“学习之星”展示,对社团中的科研、学习先进个人进行集中宣传,树立正面典型.老师、辅导员要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中寻找学生中的“意见领袖”,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将科学道德与学术规范教育渗透到日常信息的传播中.

参考文献:

[1]陈丹丹.大学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认知研究——基于成都市高校的数据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

[2]刘君.大学生科学道德现状分析与对策初探[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

[3]周伟珍,吴继霞.大学生学术失信行为的心理归因及措施[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1).责编:夜 雨

学术规范论文参考资料:

学术论文格式规范

学术杂志社

英语学术论文

学术期刊数据库

著名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论文

结论:论从众效应对大学生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意识水平的影响为关于学术规范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学术规范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