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涟漪论文范文资料 与听波者胡一鸣,见证宇宙的涟漪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涟漪范文 科目:mpa论文 2024-02-15

《听波者胡一鸣,见证宇宙的涟漪》:这篇涟漪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北京时间2016年2月11日23:40左右,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负责人、加州理工学院教授Did Reitze宣布,LIGO发现了引力波.

在这场伟大的科学发现中,一个叫胡一鸣的中国年轻人,一起参与了引力波的研究,并在第一时间,用严谨的语风、斐然的文采,向中国的读者解释了这个深奥的科学现象,让我们在面对浩瀚宇宙之时,仿佛真的听到了来自时空的涟漪.

喜欢“看天”的孩子

胡一鸣出生于上海崇明区.他上小学的时候,正上初中的姐姐指着地理课本上的插图对他说:“看,这是银河系,你听说过吗?”对绚丽星河充满好奇的胡一鸣缠着姐姐念完了这一章节的内容,从此就爱上了天文学.

初中时,胡一鸣央求父母给他买架天文望远镜,可600多元的对于一个母亲下岗,父亲只是普通工人的家庭来说,实在不是小数字.父亲胡永祥咬咬牙:“这钱就当是为孩子补课花掉的.”这架天文望远镜开启了胡一鸣的观星之梦,至今还保存在他的房间.

在无数个晴朗的夜晚,胡一鸣会在村子里的小桥上架好望远镜,运用自学的天文知识观测星空.时间长了,村里人都知道有这么一个喜欢“看天”的孩子.邻居看到了,就逗他:“你一直看天,那帮我看看明天会不会下雨.”“这个我可不会,我只会看星座,天上的星座我都认识.”浩瀚的宇宙打开了胡一鸣的人生,他说:“相对于这漫天星空,人类无论从质量、密度、尺度、温度,还是寿命来看,都渺小得无以复加.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烦恼忧愁或喜极而泣的各种大事,在宇宙看来都不值一提.”

到高中时,胡一鸣已经是个天文学的小专家了,他参加了学校的天文社团.高中地理课上,老师提问关于宇宙、天体的内容时,胡一鸣一口专业的天文术语就把地理老师震住了.

高三时的班主任还记得,有一天胡一鸣突然向他请假,说要代表国家队去印度参加第十届国际天文奥林匹克竞赛,上海只有他一人,而且要去两三周.班主任有点担心,马上就要高考了,怕他因此耽误学业.结果胡一鸣不仅代表中国队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回学校后,他的学科成绩也没有因此下滑,而且他当时还在继续坚持参加天文社团的活动.

胡一鸣第一次引起学校轰动,是在高考填志愿时,他任性地只填了一所学校一个专业:南京大学天文系.在此之前,他已经获得了上海交通大学的预录取资格,可因为交大没有他钟爱的专业,所以选择了放弃.

当年南京大学天文系的录取分数极高,而且在上海只录取一人.胡一鸣的父母希望儿子可以多补填几个志愿,但胡一鸣怎么都不愿意,他坦言如果考上别的大学,他也不愿意读;如果考不上,就复读再继续报考南大天文系专业.高考成绩出来后,一个同学比他的成绩稍微高了几分,被南京大学天文系录取.不过,他这份坚定报考的决心和对天文学的热爱感动了南京大学,同时他的比赛获奖经历也为他带来了一次机会,他就这样被南京大学天文系破格录取.

加入LIGO科学合作组织

进入大学后,胡一鸣如饥似渴地吸取着专业知识.除了泡图书馆,跟着老师泡实验室,他还将南大天文爱好者协会的社团玩得风生水起.他很快成为南大天文爱好者协会会长,和伙伴们组织了很多精彩的活动,例如野外观星、星空摄影竞赛等等,他希望把自己对天文的热情与朋友们分享.

本科时,胡一鸣曾经犹豫过未来的科研方向.有一次,他跟着老师参加一次天文学的国际研讨会,在专家们的讨论中,他第一次接触了引力波的概念.当时做报告的是西澳大学的温琳清教授,她通俗易懂的报告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前景:十亿年以前,宇宙深处,两个巨大的黑洞在经历了漫长地绕转以后,通过引力波辐射能量,越转越近.长年累月的公转,已经让它们不堪重负,能量的损耗也在日渐加快.最后,它们终于放弃了抵抗,猛地撞到了一起.这两个黑洞消亡了,一个更巨大的新黑洞,诞生了,伴随着时空中被搅动的滔天巨浪,那是它这一生也许是唯一一次的啼哭.这个新生儿的第一声哭喊,以光的速度飞速向外传播等经过十亿年的漫长旅行,一小部分引力波信号终于抵达了地球,而人类现在已经研究出了数学和物理,捣鼓出了相对论和激光,还用激光编制出一张捕捉引力波的网等

温教授的话让胡一鸣振奋不已,这个领域就是一个大宝矿.引力波探测有很长的过程,虽然科学家经历了几十年的探索,依然没有搜索到任何引力波信号,但胡一鸣查阅资料了解到,在经过了五年左右的硬件升级以后,新升级的LIGO探测器灵敏度将大大提升.所以胡一鸣很确信在经过不长的时间以后就可以探测到引力波,为人类打开一扇全新的认识宇宙的窗口.

从此,胡一鸣就坚定了研究引力波这条道路,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读博士,研究的就是引力波的数据处理.毕业后胡一鸣选择加入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因为它就是LIGO组织成员单位,胡一鸣可以直接参与引力波的探测.

LIGO科学合作组织是由参与建造、维护仪器、分析数据的一千多名科学家共同组成的科研团队,从材料、镀膜、隔震、激光、真空,到超级计算机、数值相对论、快速信号处理、数据分析、快速空间定位、参数估计,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细节,都凝结着研究人员数十年的积累和心血,看着简单的几个数字,每一步背后都是厚厚的几十本博士论文.对于他们来说,学术生涯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一种没有数据的探索阶段.但胡一鸣坐得住冷板凳,每天在办公室里写写画画,记录分析数据,和全球的科学家电话沟通交流,他相信心诚则灵,总有一天,会听到来自时空的涟漪.

3分钟发现信号

2015年9月14日,引力波信号到达地球后3分钟,就被程序发现,胡一鸣收到了一封有关引力波的内部邮件Event G184098,他的第一反应有些冷淡,因为LIGO会人为注入模拟信号,但事先只有三个人秘密地知道这些信息,也就是所谓的“盲注”.盲注的目的是看在不知道“信号”存在的前提下,LIGO的软件和工作人员是否能把信号找出来.四年前这样的事故就出现过,大家疯狂地忙碌了几个月以后把论文都准备好了,那三个人才肯宣布,那是一次盲注事件.所以,这一次有些像狼来了的故事.

直到半小时后开电话会议时,有人提到当时把人造信号注入到仪器中的设备发生了故障正在检修,所以这不可能是一次盲注事件.听到这个消息,胡一鸣当时就愣住了,这说明,这的的确确是一次真实的信号!

尽管如此,胡一鸣恪守内部规则,在没有万分的把握之前,严禁任何成员向任何组织外的个人透露消息.LIGO科学合作组织非常的严谨,只有当你握有强有力的证据,你才可以做出超出常人想象的论断.胡一鸣说:“对于大众读者而言,这不过是屏幕或者报纸上的几个简单数字,但是我们所发表的论文中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漫天飞舞的电子邮件的讨论和反复的计算和确认,浸满了科学家的汗水.可以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3分钟就发现信号,却用了半年来论证.这次引力波信号的发现是长达一个世纪物理学家梦幻的达成,是上千科学家数十年辛勤付出的回报.胡一鸣作为“听波者”一员,他很庆幸见证这一伟大的历史性突破,更重要的是亲身参与了这样的历史进程.

虽然胡一鸣现在还在德国,但通过网络,他在国内的一些科技网站和报刊上,用文采飞扬的笔墨对引力波做了很多科普,并告诉中国读者:发现引力波意味着一个终点,但同时,它更是一个起点.这不是一个尾声,仅仅是个开端.事实上,引力波的种类有很多,LIGO的科学目的除了探测来自致密双星并合的信号外,也会搜索来自银河系内的中子星的连续信号.这个搜索由于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哪怕用上LIGO自己的超级计算机也不够,所以常年征求志愿者贡献CPU时间,只需要登录http://www.einsteinathome.org/,你就可以下载Einstein@Home的程序,用你电脑闲暇时间的空余CPU,处理来自LIGO的数据,搜索时空的涟漪.哪怕你不是物理学家,一样可以为搜索引力波做贡献!

编辑 钟健

涟漪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听波者胡一鸣,见证宇宙的涟漪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涟漪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涟漪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