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饰板论文范文资料 与一种轻型车门嵌饰板的设计与应用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饰板范文 科目:mpa论文 2024-03-01

《一种轻型车门嵌饰板的设计与应用》:关于免费饰板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饰板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微发泡注塑嵌饰板可以达到轻量化目的,并且能够在其他内饰结构上进行推广.

关键词:嵌饰板;微发泡注塑;轻量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4.022

随着汽车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轻量化设计已经成为汽车设计首要考虑因素,由于内饰件多为塑料件,本身密度就不大,重量所占比例就比较小,所以轻量化难度相对较大.为了保证产品的性能,传统的注塑工艺,从结构和料厚上优化的空间较小,鉴于此,出现了微发泡注塑成型工艺的应用.微发泡注塑成型技术突破了传统注塑的诸多局限,在基本保证产品性能的基础上,相比低密度材料以及麻纤板工艺,具有更高的减重率(低密度材料减重率为5%~10%,麻纤板为30%~50%,EIPP减重率为10%~30%).

1 轻量化原理

微发泡注塑:简称EIPP( Expanded Injection Polypropylene即注塑发泡聚丙烯)其原理是将聚丙烯原材料和小苏打类发泡剂均匀混合后进入料筒,熔融塑化射入模具型腔内,瞬间打开模具型腔一个精确位置,利用熔料中间层尚未凝结,并在发泡剂分解产生的气体推动下,迅速膨胀发泡,最终形成正常壁厚的产品.所以相比于传统注塑,更利于实现轻量化.

本文以车门嵌饰板的设计为例,说明微发泡工艺的可行性以及可推广性.

2 车门嵌饰板设计

2.1 门嵌饰板微发泡注塑造型约束条件定义及确认

(1)微发泡是通过定模沿拔模方向微开来实现的,例如,动定模先保持1.8mm间隙,同时注入含发泡剂的原材料,然后定模微开0.7mm,材料冷却过程中沿定模移动方向发泡,产品厚度由1.8mm变为2.5mm,达到正常设计厚度.所以车门嵌饰板的A面不能设计抽芯、滑块的结构,否则模具无法实现微开,例如门板上索环螺钉安装孔结构,抽芯方向与微开方向干涉,就不能采用此工艺;

(2)微发泡产品是沿着模具脱模方向发泡的,产品表面拔模角越大,发泡率越高,拔模角为α的面 ,发泡率为sin α,例如拔模角为30°,发泡率为50% .所以车门嵌饰板在开发时,将A面尽可能做平(除了必要的造型特征),以达到最佳的发泡效果.

2.2 门嵌饰板微发泡材质定义

基于对传统注塑材料PP+EPDM-T20的性能要求,门嵌饰板微发泡选用的材料性能不能低于传统材料,经过筛选,采用PP/PE-T20.

2.3 门嵌饰板产品结构设计

2.3.1 结构设计要点

(1)由于零部件发泡是沿着脱模方向发泡的,所以产品尽量是一个大平面,可以最大的发挥微发泡轻量化的优势,对于喇叭网、Boss柱、doghouse等受力要求高的区域,不能有发泡层,否则会影响到产品局部强度,需要增加模具随动机构,保证受力要求高的区域不发泡;

(2)由产品发泡率与拔模角的关系可知,产品拔模角越小,发泡率率越低,同时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将产品的基础料厚根据拔模角调整,产品的设计料厚为2.5mm,注塑原始壁厚为1.8mm,EIPP皮层厚度约为0.6mm,两层皮层约为1.2mm,中间可供发泡的厚度约为0.6mm,中间发泡层发泡由0.6mm發泡到1.3mm.发泡率一般控制在2-3倍,可保证发泡层均匀同时实现理想减重效果;

(3)分型线处不能有发泡层,否则会出现飞边毛刺.分型线处料厚设计成1.2mm,注塑后只有皮层,不发泡.

2.3.2 产品结构确定

(1)轮廓尺寸的确定.嵌饰板外轮廓根据造型要求确定,前门嵌饰板外形尺寸为567mm×220mm,后门嵌饰板外形尺寸为665mm×213mm.

(2)安装点的确定.EIPP嵌饰板与普通注塑嵌饰板安装点设定一致,通过BOSS柱与门板本体和扶手面板连接,保持各个安装点距离≤100mm布置,拐角处一般需要布置安装点.

2.4 门嵌饰板CAE分析

对嵌饰板进行刚度分析:模拟肘部推开车门,选择肘部与门嵌饰板接触点分析,要求使用Φ20的压头,施加50N的力,最大允许变形量5mm.

经过分析,前门嵌饰板变形量2.5mm,后门嵌饰板变形量3.6mm,均满足设计要求.

3 车门嵌饰板理论减重值和减重率

(1)在车门嵌饰板结部件构设计时,含BOSS柱,doghouse、加强筋等部分不发泡,大面发泡,假设大面占零部件总重量比例为b;

(2)假设EIPP注塑原始壁厚为T,传统注塑零部件料厚为2.5mm;

(3)零部件的减重比例变化说明: ① 若零部件结构复杂,不能发泡的结构占零部件的比重越高,则b值越低,EIPP减重比例就会降低; ② 依据(1.1产品的发泡率与拔模角的关系),拔模角越小,发泡率越小,原始壁厚T设计越大,也会降低减重比例.

经计算,四门嵌饰板理论减重0.228kg,理论减重率为22%.

门嵌饰板模具开发完成后,实物称重,共减重0.24kg,减重率为23%,满足轻量化指标,且不低于理论减重率.

4 微发泡注塑的扩展

EIPP嵌饰板目前已经成功开发完成,减重率也达到目标值,经过试验验证,各项性能也都达到试验标准,由此证明了微发泡工艺的可行性,在新开发的车型中,已经开始扩展到门内饰板本体使用.在后期项目中,会考虑在尾门内饰板本体、地图袋内板、副仪表板侧边板等尺寸更大的产品中应用,将会拥有更大的减重量.

5 结论

本文主要论述了一种轻型车门嵌饰板的设计及应用,该结构采用微发泡注塑工艺,微发泡注塑技术仅通过特定设备与模具的回退动作实现轻量化,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改善零部件翘曲变形等优点,与传统注塑相比,减重率可达10%~30%,该嵌饰板的成功应用,为注塑件提供了有效地减重方法,可以在其他车型、其他结构上进行扩展使用,实现产品轻量化设计.

参考文献:

[1]夏青.微孔发泡注塑工艺研究[M].北京化工大学,2012.

[2]胡广洪.微细发泡注塑成型工艺的关键技术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09.

作者简介:张露平(1989-),女,工程师,从事内饰设计工作.

饰板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一种轻型车门嵌饰板的设计与应用为关于饰板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饰板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