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探微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语中士的思想探微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探微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4-02

《论语中士的思想探微》:这是一篇与探微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摘 要:“士”形象的构建和形成折射出孔子一生的追求和进取.本文试图从《论语》中“士”的道德修养、强烈的入世意识、博大的胸怀与开放的心态、清高意识、重义轻利五个方面来探讨《论语》中“士”的形象.

关键词:《论语》;孔子;士;人格形象

中图分类号:B2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387(2008)04-0123-03

《论语》是一部影响中国思想界几千年的著作,从古至今给人以智慧的启迪、心性的陶冶和行为的感化.《论语》中多次论及“士”,大到安邦治国,小到修身养性,从多个方面对“士”形象进行了规定.《论语》中的“士”是孔子对周代贵族所崇尚的士的重新阐释,是历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文化品格和行为境界.目前学界关于《论语》中“士”的形象论述并不多见,本文试图从《论语》中“士”的道德修养、强烈的入世意识、博大的胸怀与开放的心态、清高意识、重义轻利五个方面来探讨《论语》中“士”的形象.

第一、内外双修完满的人格

士人知识群体形成以后,与其社会阶级、阶层、群体相比.只有一种特殊的社会属性,就是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个人人格的完满.春秋战国时期,士人虽流派不同,学术追求各异,但都注重个人内在的修养.儒家士人强调志道,“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下引只注篇名)就是说知识分子不仅仅要有知识,还要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而只注重物质文化追求的知识分子,就不能成为“士”,所以也就不屑于和这些人辩论,交谈.把对个人修养,对仁义道德的追求作为士人的终生的奋斗目标,即所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论语》中还有一个讲士人的道德修养的例子: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日:“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颜渊》)子张问:“士怎样才可以叫做通达?”孔子说:“你说的通达是什么意思?”子张答道:“在国君的朝廷里必定有名望,在大夫的封地里也必定有名声.”孔子说:“这只是虚假的名声,不是通达.所谓达,那是要品质正直,遵从礼义,善于揣摩别人的话语,观察别人的脸色,经常想着谦恭待人.这样的人,就可以在国君的朝廷和大夫的封地里通达.至于有虚假名声的人,只是外表上装出一副仁的样子,而行动上却正是违背了仁,自己还以仁人自居不惭愧.但他无论在国君的朝廷里和大夫的封地里都必定会有名声.”在这里孔子提出了一对相互对立的名词,即“闻”与“达”.“闻”是虚假的名声;而“达”则要求士大夫必须从内心深处具备仁、义、礼的德性,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而不仅是追求虚名.这里讲的是“士”必须名实相符,表里如一.士看重自身的道德修养,自然而然会提出道德修养的途径.“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学而》),强调通过内省这种独特的思想修养方式,达到道德和理智的自我完善.内省修养方式体现了士的自律精神,它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将对于宇宙、世界、人生的理性认识,凝聚为个体的意志,使感性行动成为一种由理性支配、主宰的自觉.内省式修养.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圣贤如孔子,也只有到了七十高龄,才能真正达到道德修养的完善境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论语中的士强调律己、严格自省的道德修养,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培育知识阶层自觉维护正义,讲求气节情操,忠于事业理想的高尚人格;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导知识分子走向脱离实际的玄想之路.

第二、强烈的入世救世意识

士人群体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春秋战国时期,新的士人群体来源于各阶级、阶层,一般来说,各种人一旦进入士人群体,基本上失去了原来的身份地位和经济方面的担当,成为以知识技能服务于社会的人.在中国古代,士人为社会服务最重要的途径便是入仕参政.

春秋战国时代刚刚形成的士阶层作为民族的精英,具有极强的敏感性,自然会对社会现实表示深切的关注和忧虑.春秋战国时期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环境,使得士阶层在开始形成时就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参与意识.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出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都争相养士,广邀天下才学之人为自己服务.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就邀请了80多人作为他的参谋、顾问.他曾感慨地说:我“得士则昌,失士则亡”.由于社会环境的需要,主观忧患意识的驱使,再加上各诸侯国君的赏识,所以当时的文人学士纷纷卷进政治漩涡之中.他们有的根据自己的理想提出治国平天下的理论,创立自己的学派、体系;有的投入君王的怀抱,充当幕僚,为其出谋划策;有的投笔从戎,参加诸侯争战;有的作为外交使节,游说各国,合纵连横,涌现了像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这样的思想大家,管仲、商鞅这样的政治家,孙武、孙膑、吴起这样的军事家,苏秦、张仪这样的外交家.

先秦士人虽然政治主张不同,各为其主,所属势力集团不断变更,但是他们拥有共同的特征,就是有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参政意识.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便是使命感极为强烈的思想家.孔子树起“学而优则仕”的旗帜,不仅自己声盲“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子路》),而且培养了一大批弟子参政,如子路、冉求、子贡、漆雕开等.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周游列国,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希望能得君行道,一展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充分显示出一种不避艰难,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

曾子曾对士人人世思想和态度进行阐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充分表现了士人的人世思想,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总结历史规律和经验教训,为现实政权提供参考.“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为国家政权寻求长治久安的理论根据.同时,大批士人直接参与政权,在和地方任职,亦官亦师,教化民众,规范社会,为安定和维护社会秩序而尽职尽责.总之,士人强烈的人世思想是士人群体的重要属性.

第三、博大的胸怀与心态

士与一般社会成员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他们往往能超越个人经济地位和阶级背景的狭隘限制,从社会进步、国家兴旺、民众富足的宏观角度和长远目标上思考政治人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宪问》).“士志于道”(《里仁》),基于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很早便融入了中国儒家的人格之中.

在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有许多名士当自己穷困潦倒的时候,

探微论文参考资料:

微信营销论文

微信投稿平台

微信投稿

微杂志

关于微博的论文

结论:论语中士的思想探微为关于对写作探微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探微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