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黄沙论文范文资料 与吹尽黄沙始到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黄沙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1-25

《吹尽黄沙始到金》:关于免费黄沙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黄沙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历史如一部厚厚的大书,经常是落落大满,灰丝蒙卷.有的人对其视而不见,有的人对其嗤之以鼻.但只要你能平心静气地坐下来,翻开这部大书,那就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从成都尊经书院走出的资州(今四川资中)才子骆成骧(字公骕,1865—1926)成为新贡士.在随后进行的殿试中,他得到光绪皇帝的赏识,被钦点为状元.骆成骧由此成为清代状元中唯一的四川人.

一、名高天下,经历坎坷

我对历史上那个自高自大、不听忠言的亡国之君隋炀帝向来不太感冒,但我对记载其生平的《隋书·炀帝纪》中的一句话却过目难忘:“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无奇秀!”

从前,中国人喜欢说“家贫出孝子,茅屋出公卿.火中生莲花,烦恼成菩提.道在苦中求,佛在道中生”.骆成骧的家世,很好地印证了这个说法.

清同治四年(1865年)五月十二日,骆成骧出生在四川资州舒家桥一个贫寒农家.他的父亲虽是个农夫兼小贩,但却不甘心让儿子过一辈子贫苦的生活.他督促年幼的骆成骧学习圣贤之书,希望骆成骧能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从而光耀门楣.

骆成骧一家,属于浙江骆氏,大概是骆宾王的后裔.骆成骧对此也引以为荣,在《将归成都留赠董冰谷》诗中说:“我诗临海无宗派.”(按,骆宾王于唐高宗调露二年,即公元680年担任临海丞.)骆成骧在《赠骆柳州懋勋》诗中,更是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宗亲观:“十年相见在都门,又聚天南笑语温.诗卷柳州名士字,世家花县相公孙.好传祖德为生佛,莫负民心愧太尊.惆怅吾宗兄弟少,会稽一脉属昆仑.”

改朝换代之际,天下大乱,骆家由浙江一迁至湖北,再迁至贵州,三迁至四川资州舒家桥.据骆成骧的曾孙骆鸣涛老先生2013年9月24日、10月2日两次亲口告诉我,骆家初到资州的时候,落户在舒家桥的骆家沟.过了几代,才移居到五公里外的七里沟(现资中县双龙镇状元村);骆鸣涛他们小时候曾经去骆家沟祭祖.2010年4月4日,我曾实地考察骆成骧的曾祖父、祖父的墓地.

骆家迁到资中的始祖叫骆万钟,从骆万钟到骆成骧,共计十四世.资中民间传说,骆万钟有一次在山上砍柴,看到几个猴子抬着一个死猴,后面跟着一群小猴子,显得很悲痛的样子;前面有个老猴则东张西望,跳来跳去,然后在一个山坳上选了一个地方,指手画脚,叫猴儿们刨了个土坑,将死猴埋了下去,却把尾巴露在外面.猴儿们的举动被悄悄跟在后面的骆万钟看得一清二楚,但闹不清楚是什么意思,便请了阴阳先生前去瞧看.阴阳先生说那是死的猴王,而老猴子有一种天生的堪舆风水的本领,它选的这个地方是弯弯屋基嘴嘴坟,如果人埋在这里,后世儿孙必出状元无疑.骆万钟回家便告诉儿子,他今后死了就葬在那里.后来果然应验:其裔孙骆成骧中了状元.当然,民间传说,不足为凭;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旧时埋葬先人讲究风水宝地的观念.

所谓卓荦之人,必具卓荦之才.骆成骧9岁时,随父亲到了成都,就读于锦江书院.很快,骆成骧就显露出他“初为文字,即惊宿儒”的过人才华.锦江书院的老师看到年纪幼小的骆成骧下笔不凡,非常惊奇.据说,四川学政张之洞(同治二年癸亥,即1863年探花)巡视锦江书院,看到骆成骧的文字,断定这个孩子以后一定会有大“造化”.五年后,年仅14岁的骆成骧应州试,果然考了个第一,成为“县案首”.后来,他被资州知州高培谷推荐到省城,为名儒王闿运所器重.当时王闿运担任成都尊经书院山长,骆成骧随即入院读书,并拜王闿运为师.

年纪尚小的骆成骧考中秀才,这不由得让我们联想到其远祖、那个7岁就能引吭高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骆宾王.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样的童真,当然值得嘉奖.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一段历史,我们不禁为骆成骧而庆幸!在那个时代,出身贫寒的骆成骧能遇见识才、爱才的高培谷、王闿运,并得到他们的奖掖,对他以后的成才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对于骆成骧而言,在尊经书院这所名校读书,自然是莫大的福气;但他家徒四壁,一贫如洗,没有更多的钱供他读书.骆成骧的日常开支,全靠书院发的一点“膏火费”.他自己省吃俭用,每月还存下一点钱寄回家孝敬父母.骆成骧有个同学名叫谢泰来,来自四川射洪,其贫困的家境和骆成骧不相上下,于是两人很是投契.一次谢泰来和骆成骧对对联,出了个上联:“至穷无非讨口”,叫骆成骧对下联.“讨口”是四川话,意指当乞丐要饭.谢泰来话音未落,骆成骧马上很豪气地大声应对:“不死总得出头!”他的这一豪言妙对在书院一时传为美谈.

从尊经书院肄业后,骆成骧参加了光绪十九年(1893年)的四川乡试,夺得第三名举人;然后到北京参加下年甲午恩科会试,发挥失常,落第.骆成骧没有气馁,滞留京师一年,然后参加了光绪二十一年乙未(1895年)的会试,成为乙未科的贡士;随后参加殿试.殿试当天,光绪帝亲自策问.当时光绪帝出了四道有关军事、民生、节俭和水利农业的考题,骆成骧一气呵成,很快写成文章.这篇应试之文虽然只有1704字,但直指时弊,批评官僚机构庞大臃肿,贪污成风;应当整顿朝政、厉行节俭、发展水利和农业.此外,骆成骧还提出皇帝必须亲政,拥有权力,才能“转祸为福,转败为功”.这也迎合了光绪帝不愿意当傀儡,要变法图强的心意.骆成骧的文章被皇帝看中,钦点为状元.

骆成骧虽贵为状元出身,却不像其他顽固封建官僚那样抱残守缺、思想僵化保守.戊戌变法前,骆成骧和维新志士康有为、杨锐、刘光第等关系密切,相聚磋商变法方案,并和杨锐、刘光第等四川籍京官组织“蜀学会”,以“讲西学,开风气”为宗旨.骆成骧认为:士人不习西书,不讲西政,“则风气无由而开”,为此,他又與杨锐、王乃征等创设“蜀学堂”,并屈状元之尊,报名入堂,学习西学.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后,骆成骧被授以提调之职,“任事皆殚精力为之”,极力倡导西学、新学.正当骆成骧在筹建事务中忙碌的时候,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训政”,光绪帝很快被幽禁,支持维新的官员有的被杀,有的被流放.杨锐、林旭等“六君子”被屠杀在北京菜市口,戊戌维新失败.骆成骧虽然侥幸保住了性命,却系光绪帝用过的维新派,慈禧再也不加重用.骆成骧沉湎在对殉难者的怀念当中.特别是老乡兼师友杨锐的被杀,更是让他悲痛不已.后来他为绵竹杨公祠题了一联:“大节壮人寰,谁谓君子道消,小人道长;两行垂老泪,我伤梁木其坏,泰山其颓.”楹联一唱三叹,其满腔遗憾和悲愤,跃然纸上.骆成骧的政治主张较为平和,不似康有为、梁启超那样激进外露,因此戊戌政变后,他虽再未得到清廷重用,但也未遭受革职 之厄.

黄沙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吹尽黄沙始到金为关于黄沙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上海黄沙多少钱一吨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