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洛可可艺术论文范文资料 与从粉彩轧道锦地工艺看中国外销瓷和法国洛可可艺术的关系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洛可可艺术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2-13

《从粉彩轧道锦地工艺看中国外销瓷和法国洛可可艺术的关系》:关于免费洛可可艺术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洛可可艺术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摘 要:轧道锦地工艺是清乾隆时期粉彩瓷装饰的经典技法之一,其制作工艺是使用针状工具在釉彩色地上拨划,从而刻印出极为细小的纹饰.轧道粉彩工艺的纹饰以凤尾纹为主,卷草纹、万字纹、花叶纹、绣球花纹等也都在器物上可见.轧道粉彩的装饰工艺受到法国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影响,纹饰呈S形和漩涡状曲线,细密铺陈于整个器物表面.而中国外销瓷对法国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影响主要为缠枝青花装饰纹样中反常规的蓝色曲线花纹装饰以及使用线条的随意性.中国外销瓷与法国洛可可艺术的关系为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关键词:粉彩;轧道锦地;外销瓷;洛可可;关系

轧道锦地是粉彩瓷装饰使用的工艺技法之一,这种装饰技法在清乾隆时期十分常见,目前仍有不少使用该工艺进行装饰的瓷器流传于世.轧道粉彩装饰繁缛细密、柔美华丽,与洛可可艺术极为相似,而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又受到中国外销瓷器装饰风格的影响,由此可见中国外销瓷与法国洛可可艺术之间应存在某种关系.文章从分析轧道粉彩工艺特色的角度出发,探索中国外销瓷与法国洛可可艺术之间的关系.

1 粉彩轧道锦地工艺特色及发展历程

轧道粉彩工艺又称轧道锦地,是在粉彩瓷上使用的装饰工艺之一.此工艺多见于清乾隆时期,且在该时期最为精美.乾隆之后轧道锦地工艺虽然仍然存在,但由于国力衰退以及外销瓷器的减产,其精美程度不断下降,工艺也逐渐粗疏.

轧道粉彩工艺的制作方式主要是使用绣花针状的工具在瓷器的各色釉彩上拨划,从而刻印出极为细小的纹饰.这种工艺使用的纹饰以凤尾纹为主,除此之外还有卷草纹、万字纹、花叶纹、绣球花纹等.通过观察乾隆时期的粉彩瓷器可以发现,该时期轧道锦地工艺在装饰过程中并非独立存在.在凤尾纹等色地纹饰装饰的基础上,往往还有其他图案纹饰,如花鸟纹、山水纹及人物纹等.其图案装饰常常与开光、镂雕等装饰手法相结合,使做到运用轧道锦地工艺进行装饰的器物显做到极为繁缛华丽.

轧道锦地工艺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十分精细的刻划装饰工艺,其发展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刻划装饰作为中国瓷器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从东汉成熟瓷器烧制成功开始就已经在瓷器装饰中运用,如弦纹、水波纹等.至唐宋时期,刻划装饰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在诸多窑口的瓷器中都有使用,如越窑、耀州窑、龙泉窑、定窑等,其使用刻划装饰的瓷器工艺精湛且各有特点.虽然明代瓷器装饰的主流开始转向彩绘,但刻划装饰并未就此衰落,而是与彩绘结合,形成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装饰效果.乾隆时期轧道粉彩装饰工艺的形成就是历代刻划工艺发展精进的结果[1].

轧道粉彩装饰工艺的繁荣一方面体现了乾隆时期的社会审美风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满汉文化装饰艺术的结合.从乾隆朝的社会审美角度看,该时期国力强盛,经济繁荣,贵族阶层开始了奢靡的生活,由上而下形成了追求奢华之风的风尚.乾隆皇帝自身痴迷于各类奇巧的工艺品,对瓷器亦是如此,因而推动了轧道粉彩装饰工艺的形成.从满汉装饰艺术结合的角度看,满族崇尚奢华,而汉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讲求繁密充实,从而体现吉祥寓意,因而从轧道粉彩工艺的形成可以看出满族装饰文化满密布局特色以及汉族装饰文化对吉祥寓意追求的结合[2].

2 洛可可艺术对粉彩轧道锦地工艺形成的影响

粉彩轧道锦地工艺的形成除了受到本土文化因素的影响外,也受到西方文化艺术的影响.乾隆时期,有一批才華横溢的传教士艺术家进入清宫(以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为代表),他们将西方绘画等艺术形式带入宫廷,与中国传统艺术风格结合进行创作,使做到乾隆时期的宫廷艺术受西方艺术风格的影响.同时,中国瓷器外销至乾隆时期正值高峰,欧洲等国对中国瓷器的购藏热度不断攀升.为了使外销瓷器在实用性和装饰性上更符合西方民众的需要和审美,西方客商将大量带有西方文化艺术特色的图纸和样品带到中国进行,也称“来样加工”.在这种风尚的影响下,中国陶瓷的装饰融入了大量西方元素.通过对比轧道粉彩和洛可可艺术的装饰风格,可以发现两者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轧道粉彩的装饰工艺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呈现出中西合璧的特色.

洛可可艺术装饰纹样题材以缠枝纹、卷草纹为主,纹样造型为连续不断、复杂繁琐的S形、C形以及漩涡状的曲线,从而营造出一种精致优美、华丽繁琐的装饰风格.而轧道粉彩的纹样题材以凤尾纹为主,其纹饰形态也呈S形和漩涡状,细密华丽,与洛可可艺术风格十分类似.清代中国瓷器大量外销,带有轧道锦地装饰的粉彩瓷器由于极具洛可可艺术风格,受到了欧洲民众的青睐.而出于迎合消费者审美的考虑,粉彩瓷的装饰更加热衷于模仿法国洛可可艺术风格,这使做到轧道粉彩工艺进一步发展.

3 中国外销瓷对法国洛可可艺术形成的影响

洛可可艺术发端于路易十四时代晚期,流行于路易十五时代,又称“路易十五式”,从产生到没落的时间大致是1700—1775年.洛可可艺术风格继承于巴洛克风格,多使用曲线与反曲线进行装饰造型,华丽繁琐.伴随着洛可可艺术风格逐渐为世人接受,其影响力不断扩大,在绘画、建筑、雕刻、家具等诸多领域都能见到洛可可艺术风格的作品.

洛可可艺术与路易十四时代崇尚庄严、盛大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截然不同,显做到更为柔弱和矫饰.而形成这种艺术风格的原因一方面与路易十五的成长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则受到了中国工艺装饰风格的影响.从路易十五的成长环境分析,其童年生活与路易十四不同.他长期生活在繁荣安定的环境中,这种氛围使做到路易十五养成了享乐、奢靡的习惯.而这种风尚也影响到了整个法国上层社会,令宫廷的装饰风格转向精致细腻,庄严静穆的古典主义艺术风格被抛弃,精致华丽的洛可可风格做到以成型.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角度分析,受到“重商主义”观念的影响以及对利益的追逐,该时期中法之间的商贸往来频繁,规模不断扩大,从而推动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当时,以瓷器为代表的中国商品不断涌入法国,这些独特的东方工艺品做工精巧细致,风格典雅优美,与法国传统的艺术风格截然不同.由于中国的外销产品以东方伟大的文化作为背景,一种与西方文化全然不同的文化氛围深深吸引了欧洲贵族.中国艺术品独特的艺术风格被引入法国多种艺术品的制作中,工匠们竞相模仿中国工艺品的工艺特色与艺术风格,并与法国传统工艺结合,为法国乃至欧洲的多种艺术风格以及工艺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新的审美思潮影响下,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洛可可艺术终于形成了,并且在建筑、绘画、造型艺术等诸多领域使用.由此可见,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法国本土审美习惯变化以及中国装饰艺术风格引入两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中国瓷器对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影响十分明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景德镇青花瓷装饰纹样线条的随意性及写意性,不规则的线条使用体现出一种轻松自由的氛围,这在欧洲历史上是未曾出现过的;二是缠枝花装饰纹样的使用,青花瓷器上不规则的曲线花纹的使用直接被洛可可艺术借鉴,缠枝纹、卷草纹等纹饰成为洛可可艺术中最为常见的装饰纹样;三是器物边缘部分的纹样装饰[3].洛可可艺术风格在多方面受到中国外销瓷器的影响.

4 中国外销瓷与法国洛可可艺术的关系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发现,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形成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路易十四通过加强专制统治使做到法国称雄欧洲、路易十五对奢华享乐生活的追求、法国宫廷对艺术的重视和有力资助等,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是法国对中国直接贸易的开辟,推动了法国社会对中国艺术品的追捧,欧洲大陆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而这种风潮使做到中国工艺品的工艺和装饰风格尤其是中国外销瓷器的装饰工艺被引入西方艺术,从而推动了洛可可艺术的成型.同时,正是由于洛可可艺术风格在18世纪逐步发展并受到了欧洲社会的喜爱,中国的瓷器生产工匠在制作瓷器的过程中为了迎合欧洲消费者的审美和兴趣,也将洛可可艺术风格引入本国的瓷器装饰.这种艺术风格被粉彩瓷器的装饰工艺吸收,并与本国传统的刻划装饰手法结合,最终形成了粉彩轧道锦地这种独特而华美的装饰工艺.

由此可见,中国外销瓷与洛可可艺术并不是单方向的谁影响谁,而是两者互相学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并以此推动了各自艺术风格的进一步发展繁荣.

参考文献

[1]林卫国.清乾隆粉彩“轧道锦地”装饰特色与内涵解析[J].中国陶瓷,2012(3):68-69.

[2]李祖华,李祖强.论清代粉彩轧道装饰的兴起与审美观念变迁的关系[J].江苏陶瓷,2012(5):5-6.

[3]韩冰.中国外销瓷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D].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

洛可可艺术论文参考资料:

艺术科技杂志

艺术创想杂志

艺术导论论文

领导艺术论文

艺术期刊

艺术教育杂志

结论:从粉彩轧道锦地工艺看中国外销瓷和法国洛可可艺术的关系为关于洛可可艺术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洛可可艺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