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东方艺术论文范文资料 与金国方用古琴和刻刀演绎东方艺术神韵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东方艺术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1-24

《金国方用古琴和刻刀演绎东方艺术神韵》:本文关于东方艺术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古琴与刻刀,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两种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在艺术家金国方的手下,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演绎着东方艺术神韵.

古琴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丝桐和七弦琴,是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3000年以上历史.由于古琴及其所象征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式微,2003年11月7日,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第2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第1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划分在“民间音乐”类,编号Ⅱ—34.

古籍记载伏羲作琴,又有神农作琴、黄帝造琴、唐尧造琴等传说;舜定琴为五弦,文王增一弦,武王伐纣又增一弦为七弦;可见古琴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琴是中华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20世纪20年代为与钢琴区分改称古琴.

古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被视为高雅的代表,亦为文人吟唱时的伴奏乐器,自古以来一直是许多文人必备的知识和必修的科目.

金国方是一位古琴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他不仅痴迷于古琴的韵律,更懂得古琴深厚的文化内涵.他不仅教人抚琴,还自己制琴.金国方制作的古琴当中,据说,最高的一架卖到了相当于三五台钢琴的价值.金国方认为,古琴的价值不是仅仅是琴的选材要经过严格的筛选,更重要的是要在古琴上留下古典音乐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因此,金国方的古琴制作特别繁琐和讲究,从琴胎的木料选择到上灰胎,再到刷漆,通常要花上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来打磨.其中,光是生漆就得上十余道之多.金国方的制琴理论是,一架古琴就是一個生态系统,古人的世界观都在里头.比如琴长3尺6寸5,象征一年365天;宽4寸,代表一年四季;13个标志音律的徽,代表一年12个月,外加1个闰月.此外,还有7弦寓意流水,架弦的硬木象征高山等等.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也可说与人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金国方所制作的古琴造型优美,常见的为伏羲式、神农式、仲尼式、列子式、连珠式、落霞式、灵机式、蕉叶式、剑式等.主要是依琴体的项、腰形制的不同而有所区分.琴漆有断纹,可以仿制古琴久远的标志.由于长期演奏的振动和木质、漆底的不同,可形成多种断纹,如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裂断、龟纹等.有断纹的琴,琴音透澈、外表美观,所以更为名贵.

金国方制琴的木料要选用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老房梁来制作音色才通透稳定,但并不是每一根老房梁都有用;用鹿角霜和八宝灰调制的灰胎得上六道,三道粗的,三道细的,来不得半点马虎;还有每块木头的纹理都不一样,制琴时得顺着木头的纹理去做,细节处的粗细薄厚全凭多年积累下的经验和手艺.

在金国方的眼里,一把好的古琴本身就是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由于琴没有“品”或“码子”,非常便于灵活弹奏,又具有有效琴弦特别长,琴弦震幅大,余音绵长不绝等特点,所以才有其独特的走手音.

就古琴的构造而音,琴的各部分结构十分合理.其体积不大不小,既便于携带,又方正雅致.有心品琴,其形已足以使人心怡.从琴各部分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响.琴前广后狭,象征尊卑之别.宫、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征君、臣、民、事、物五种社会等级.后来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称为文、武二弦象征君臣之合恩.古琴有泛音、散音和按音三种音色,泛音法天,散音法地,按音法人,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征意义实际反映出儒家的礼乐思想及中国人所重视的和合性.因为礼的作用是为了保障个体,使个性有所发挥,乐以同和,其作用是与群体谐协.礼乐之同时并用可使个体和群体之间能互相调剂,形成人与人之间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礼乐这两套表面相反的技艺的推行,实为求达到相辅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从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会秩序、等级的名称来著,可见其制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伦的深意.

留青竹雕的传承人

金国方成为坊间制作古琴的高手,但他更擅长在刀笔的世界里遨游,金国方是文化部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库成员、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刻传承人.

留青竹雕是竹雕界难度最高的雕刻技艺,也是是金国方的成名之技和绝活.留青竹雕由青绿而鹅黄,由浅淡渐趋浓丽,由干涩而莹润,琥珀质感日益养成,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竹刻手艺,是跨越百年的家族传承.岁月流转,草本植物与刻刀间演绎的东方雕刻艺术神韵之美.

一直以来,江浙地区因其特有的人文历史积淀,可以说是国内从事竹雕人数相对较多的地方.相对于其他竹雕艺术形式,金国方认为,留青竹雕在解放初期的时候已经几乎绝迹,后来在*家王世襄、雕刻家徐素白等老师们的大力倡导和弘扬古典的竹刻文化影响之下,留青雕刻才逐渐重新被文人们喜好,此后嘉定、常州、丽水、东阳等地也开始陆续有人从艺.

多年来,金国方一直不停地呼吁留青竹雕的发展困境与时代机遇.《今日缙云》《楚州晚报》先后以罕见的大版面报道了金国方坚守留青竹雕的事迹,一度引起社会各界对留青竹雕的关注.之后金国方开始建立培训基地,尝试传教一些艺术爱好者学习雕刻技艺,目前也已经有近200人参加了雕刻培训,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是手工作业,通常情况下,一件作品的完成少则三五天,多则几十天,最后坚持下来专业从事雕刻的人其实并不多.留青竹雕这门艺术在丽水、东阳、常州、嘉定等地一直在做的也大都以手工小作坊的形式存在.

东方艺术论文参考资料:

艺术科技杂志

艺术创想杂志

艺术导论论文

领导艺术论文

艺术期刊

艺术教育杂志

结论:金国方用古琴和刻刀演绎东方艺术神韵为关于东方艺术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东方艺术形式有哪些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