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蘩医局芳踪论文范文资料 与采蘩医局芳踪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蘩医局芳踪范文 科目:硕士论文 2024-04-03

《采蘩医局芳踪》:这是一篇与蘩医局芳踪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在龙海市紫泥镇浒茂村溪洲社,有一座采蘩寺.乍看起来,平静如一泓春水,不显山不露水的,很是一般.但留给人的却是一种平凡、平和、平实的朴素印象.

踏进寺庙围墙前门,我们不禁发现,原来采蘩寺里别有洞天,另有一番情趣.其中左侧医舍的墙壁上,至今犹存的、略显斑驳的民国初期制作的世界、中国、福建、漳州龙溪等四幅地图,似乎在向人们诉说当年创办者非凡的远见和卓识,开放的胸襟和情怀等.在一片烟雾缭绕的世界里,在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呢喃中,我们有幸揭开了采蘩寺的前世——采蘩医局.

一、采蘩寺前世

采蘩医局,位于浒茂洲中北溪头围社,创建于1919年,由新加坡华侨林秉祥、林秉懋兄弟耗资三万一千元(银元),以其父(即林采蘩,也称林和坂)名字命名创办的福建省最早一所民办医局.

该医局旨在继承弘扬先人“乐善好施之念,完(先人)未竟之功”.整座医局坐北向南,前后两进,左右卫以护厝,埕围以短墙组成的建筑结构.为加强对医局的监督和管理,救死扶伤,服务大众.医局特别制定章程计二十五条,聘请医士二人,轮流施诊,兼办施药、施棺、赈恤、修路等义举.不仅如此,他们还从各乡中选举公正、清廉的人士组成董事成员,并且从亲属兄弟中挑选出财会业务优秀者,参与监督管理.建立了一整套相对比较完善的管理和监督制度.《石码镇志》对此专门予以记载.

这座近百年的采蘩医局,不仅开启了福建省海外华侨捐资兴建医院的先河,而且树立了施医赠药、救死扶伤,“功在社会,造福桑梓”的平民化、大众化医局的典范.

二、父业子承,造福桑梓

一勤天下无难事——实干家林和坂

提起采蘩医局,得从林和坂、林秉祥父子说起.

林和坂(1841~1914),又名采蘩,龙溪县浒茂洲(今龙海市紫泥镇)人.清咸丰六年(1856),15岁的林和坂怀揣仅有的2元钱,凭着闽南人的胆略与勇气,单匹马,独闯南洋.在新加坡,他赤手空拳,以其勤快灵活利索的身手,投身于黄敏船务公司.很快他的吃苦耐劳,精明干练,诚实可靠为人,不仅赢到同事们的好感和敬重,更是得到了老板黄敏的赞赏和青睐,不久他入赘黄家,成了老板的得力助手.随即,担任了海港船坞公司经理一职,开始了他独当一面,打拼天下的历史.黄敏船务公司在林和坂的精心管理下,蒸蒸日上.最艰苦工作最能锻炼人,最基础工作最能成就人.林和坂就是这么一个从最底层最繁重的杂工干起,一步一脚印,直至走向成功的人.

同治七年(1868)黄敏撒手西去,公司在林和坂和黄文德(黄敏之子)共同主持,业务不断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辉煌业绩.光绪十四年(1888)黄文德溘然去世时,船务公司已拥有大小船只16艘,航行于北婆罗洲、菲律宾、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马来亚及中国南方各大商港的新加坡最大注册船务公司,跻身新加坡航运巨头行列.

光绪二十七年(1901)黄敏的孙子黄祥达不治病故,辅佐了黄敏一家三代人的林和坂,不得不全盘承接了公司资产.但他没有就此而放松、懈怠,相反,他更勤快、努力,以超乎常人难以想象的干劲,致力于航运业.为表彰他在发展航运业方面的功绩,新加坡英国殖民政府委他为华人参事局参事、海港局议员、保良局委员,并封他为太平局绅,还把一个码头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和坂基”.

林和坂在事业上取得成就后,积极为当地华人谋福利.他独自设立机构接待从家乡浒茂洲到新加坡谋生的乡亲,食宿一概免费,直至找到职业为止.他还为前往新加坡的中国妇女,争得免去污辱性脱光衣服检疫等不合理要求.

不单在新加坡是这样,在家乡浒茂洲,他同样十分热心赞助社会公益.例如,捐资兴办学校,供贫苦子弟上学.开设慈善社,给穷苦死者施棺施赈,年年给贫苦人家发放度岁金.创办医药铺,请名医为病患者问诊治病.等等.种种良行义举,为他赢得了“身前身后名”.

民国3年(1914),林和坂在新加坡逝世,享年73岁.灵柩运回福建家乡安葬.就这样,一代侨商走完了他那充满艰辛却多彩缤纷的人生之路.

爱拼才会赢——航运巨子林秉祥

长江后浪推前浪.在林和坂的身体力行影响和教育之下,他的儿子——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林秉祥,并没有躺在父辈们功劳簿上,享受安逸舒适的纨绔生活,而是接过先辈的衣钵,秉承了先辈们吃苦打拼的精神,继续带领林氏家族驰骋在新加坡、国内外的航海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东方神话.也成就了这个传颂至今,以示不忘父辈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精神的福建省首家医局.

林秉祥(1873~1944),民国时期,曾担任交通部顾问,荣获北京特别奖章.在二十世纪20年代,林秉祥先生是星马华族社会的杰出领袖(胡文虎、陈嘉庚、林秉祥).他既是伟大的实业者,又是新加坡“龙溪会馆”首任主席,中华总商会会长.堪称二战前东南亚华侨史上一代侨雄.

他不但继承了他的父辈那种吃苦的精神和勤快的风格,发扬他们那种大胆开拓的意志和勇于进取的胸怀,且传承了他们那种急公好义,乐善好施的博大胸襟,捐资办学、施医治病、赠药赈恤的济世情怀.

光绪三十年(1904),林秉祥和弟弟林秉懋合办和丰轮船公司,当时只有3艘轮船.为了熟悉港口业务,增长见识与才干,他多次回到厦门、福州、上海等地参观,还到日本、英、美等国考察.宣统三年(1911),和丰轮船公司改为和丰轮船有限公司,增资500万元,时拥有排水量千吨以上的远洋轮船8艘,其中丰庆号排水量达5284吨;航线也扩展到欧洲及太平洋沿岸各埠.该公司还拥有20余艘小型轮船,川行于荷属东印度(印尼)和英属马来亚各港口,促进了新加坡与东南亚各地的贸易.货运之外,该公司每年还运载成千上万的中国移民到东南亚各地从事开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大船行减少了在亚洲的运输业务,林秉祥抓住有利时机,进一步扩大营运,获利数百万元,成了新加坡的“航运大王”.为纪念他开发新加坡所作的贡献,当局又将一个码头命名为“秉祥基”.此外,他还与林文庆等合办和丰银行.

在事业发展的同时,他十分关心当地文化教育和时局发展.光绪二十九年(1903),捐献6万银元扩建当地莱佛士专科学校,与李俊源合捐飞机一架,支持英国对德战争.因此被英国当局授予“太平局绅”荣誉称号.

在家乡,他除了与弟弟一起在石码、漳州、厦门等地创建华泰锯木电灯公司、建祥电机纱织厂、建丰酒厂、榨糖厂等实业,还积极捐资办学校、建公园、修道路、迁厕所、推行文明婚礼和丧事简办,极力移植外界文明,等等.其中最让人称道的是,就是秉承先父遗愿,肩负起先父的未竟公益事业,创办采蘩医局和采蘩慈善社.为此,民国4年林秉祥获大总统题赠“急公好义”牌匾.该匾长2.4米,宽0.8米,四周雕镂精巧,花团锦簇,中间朱底金字,色泽鲜润.至今仍悬挂在紫泥镇城内村中心小学教学楼上.以上所有这些汇串成珠的点滴感人事迹,是他一生惠及桑梓,造福社会的最好写照.

三、采蘩医局今生

弹指一挥间,九十四年过去了.如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采蘩寺,已是方圆几十里的信男信女们顶礼膜拜的地方.在这里,处处耳闻的是阵阵的梵音,眼见的是烟雾缭绕的檀香,庄严肃穆的慈祥面孔.哪里还有当年的踪影呢?要不是向导的特地指点说明,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当年医局的模样.采蘩寺已不仅仅是一座寺庙,还是一座人们心灵慰藉之所.

从采蘩医局到采蘩寺,虽然只是简单的名称改变而已,却犹如“换了人间”一般.如果说当年采蘩医局救治的是人的生命,那么现在的采蘩寺医治、净化的则是人的心灵.回想至此,我深有感触,当年采蘩医局早已完成了其历史使命.而今的采蘩寺,则延长其原有的价值和影响.有道是,救人救世皆善举,治身治心尽良行.

蘩医局芳踪论文参考资料:

医食参考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结论:采蘩医局芳踪为适合蘩医局芳踪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蘩医局芳踪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