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工研院论文范文资料 与台湾工研院对岛内军工产业贡献(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工研院范文 科目:学术论文 2024-02-02

《台湾工研院对岛内军工产业贡献(下)》: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工研院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1991年1月26日,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郝柏村再度莅临台湾工研院,分别参观了化工、电子、电通、光电、机械、材料和能源资源等研究所,以全面了解岛内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状况.由于当时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不久,军人出身的郝柏村自然对工研院在台湾防务工业的研究现况非常重视,所以当时工研院搬出的展示品除了通讯材料外,还增加了战机引擎齿轮箱、装甲车传动系统、导弹弹体精密铸造等项目.郝柏村指示工研院应以发展世界一流技术为目标,同时加强次微米、环保和航太工业技术,使台湾跃居亚洲四小龙领先地位.

推动军工科技转民用

上世纪90年代初,军工科技转民用已成为台当局的既定政策,所以连当时隶属台军方的中山科学研究院下辖航空工业发展中心(简称航发中心,1996年7月改制为汉翔航太工业公司)也于1991年5月和台当局经济主管部门所属“工业局”达成技术转让协议,之后再和工研院航太专案处签订《航空备忘录》,委托其进行技术转让工作.

之所以航发中心的技术转让需要连过两道手,其实是因为航发中心的技术敏感度甚高,主管负责人担心日后要背负泄密的罪名,所以特别拖上述两个单位背书.该机构和“工业局”约定的转让方式是:先由岛内厂商向“工业局”提出申请,经台湾防务主管部门批准后,再由航发中心派人进行转让;而和工研院约定的转让方式则比较务实,即由航发中心先将某些技术转给航太专案处,该处可以先进行过滤,或者自行选择厂商进行转让,技转方式更为灵活.

1992年9月5日,即在美国决定F-16战机给台湾数日后,工研院院长林垂宙和航发中心主任华锡钧正式签订《航空工业技术支援》协议,后者承诺将把不涉及军事防务机密的航空工业技术转让给工研院,后者在研究改进这些技术的量产制造过程后,再将技术转让给民间厂商,协助民间企业进入航空工业领域.

当时工研院为配合台当局发展航太工业,已在1991年成立航空和太空工业发展中心(简称航太中心),同时结合该院电子所、机械所及材料所研究力量,共同执行台当局“航太工业技术发展五年计划”,发展关链性的航空技术,并拟定未来五年的“航太工业技术发展策略”,预计到1997年可望完整建立30项航太关键零组件的制造技术,促使民间承制厂商达成年产总值30亿美元的目标.其近程主要发展方向为:(一)从航太维修技术起步,再进入航电零组件的开发;(二)发展精密加工、非传统加工技术,以提升制造加工技术;(三)着重二次材料加工,开发铸、锻技术;(四)结合化工生产技术和航空品保制度,开拓内装件产业;(五)建立关键零组件制造技术;(六)尽量运用台湾现有资源和能量,加速建立航太工业技术基础.

而在这次签约后,该院藉由中山科学研究院航发中心的技术支持,可以大幅缩短其自身的技术研发时间,也间接加速推动岛内航空工业技术的发展.

1994年3月3日,台湾工研院航太中心又正式和美国波音公司签约,共同设立航空质量检测实验室,接受岛内航空材料,特别是军机用材料的测试服务工作.此外,该中心还参和华航公司的引擎静态自动测试计划和三通公司的真空硬焊检测技术、复材压力斧成型技术、直升飞机齿轮箱等厂商指导 计划.后来又接受雷虎模型公司提出的“小型喷射气滑轮引擎”计划,成功地开发出具有16磅推力的喷射引擎.

随着台湾工研院航太中心取得的科技成果不断增加,仅在1996年转让民间厂商的技术即有七大类37种,分别是:(1)航空引擎零组件,其中包括涡轮叶片叶型设计、小引擎设计、齿轮箱测试等技术;(2)引擎维修和研制技术,其中包括激光钻孔及焊接、引擎自动检测、抗磨耗涂层等技术;(3)通讯电子,其中有差分卫星定位、调副载波广播系统集成、接收显示器、RDS*、信息信号处理和设计等;(4)结构加工技术,其中包括五轴CAD/CAM加工、结构分析和减重、快速成型模具铸造加工、结构分析和减重、快速成型模具铸造加工、绕线成型、树脂转注成型、高速铣削等技术;(5)技术引进及可行性评估,其中包括航太产品开发、技术引进规划等计划;(6)航空检测及制造过程控制技术方面有难燃泡棉内装材技术、环氧树脂 C制造技术、航空扣件钛合金真空热处理及锻打成型技术、检测服务及实验室规划和协助认证争取等;(7)质保技术及认证系统类,其中包括基本品质系统、品质机能展开技术(QFD)、供应商管理系统、实验室设计、DI9000高品质系统、内部及流程和基本、软件品质管理系统、汽车业OS9000品质系统、环境管理系统(ISO14000)、统计过程控制等.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台湾从美国引进C-130H“大力神”军用运输机初期,数量还无法替换原先的C-119勤务机,但后者的发动机已苦无备件,所以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除了委请台商前往越南寻找美军遗留的库存品外,也紧急授命工研院为该型机生产活塞零部件.

研制裝甲车动力系统总成

台湾自产CM21型步兵战斗车(大陆称装甲车或步兵战车)系依据美制M113装甲运兵车改良而来的装甲作战载具,采用铝合金焊接车体结构,第一部原型车于1979年出厂,1982年量产型配发陆军机械化师服役.由于成效良好,不仅发展出7种各式衍生型,其生产期程更延续超过20年,直到2006年才宣告停产,总产量估计超过1000辆,而这里面至少有半数都采用了工研院的动力系统总成产品.

工研院最早对外发布和装甲车有关的发明是在1983年8月,当时正是CM21开始量产之际,所以工研院可以说在国军第一代自制装甲车研发时就被赋予任务,宣称由于装甲车注重车身材料的保养,当要喷漆之前,必须将车体置入大型电解槽中进行阳极处理,使其表面附上一层耐蚀性强的薄膜.而要维护如此大型电解槽的成本非常高,因此工研院就研发出一种磷酸盐皮膜处理剂,直接喷上车体即可达到相同的防腐蚀功能,轻便而廉价.

当然,工研院对CM21的贡献绝非仅是喷漆设备那么简单,而是在他们最拿手的动力系统上.装甲车的动力系统总成除了引擎之外,还包括加力箱、差速箱和变速箱,当时工研院的技术还造不出引擎,所以由台当局防务主管部门下属“陆军兵工整备发展中心”(简称兵整中心)从美国进口GM6V53引擎,然后和工研院仿制的动力包件组合成CM21车系的动力系统总成.

工研院论文参考资料:

政研论文范文

研三写不出论文退学

政研论文

结论:台湾工研院对岛内军工产业贡献(下)为适合不知如何写工研院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复旦工研院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