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政府行为论文范文资料 与印度高职教育治理中的政府行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政府行为范文 科目:学术论文 2024-02-10

《印度高职教育治理中的政府行为》:这篇政府行为论文范文为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可用于相关写作参考。

[摘 要]政府行为在印度高职教育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职教育治理中的政府行为是印度政府在高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实施治理的战略行动,具有一定的法定性与强制性.这种政府行为有着深刻的制度文化渊源,以“无为”“有为”为具体形态,兼具特定的负面效应,需要从集权走向“共治”,达到高职教育“善治”的终极目的.

[关键词]印度 高职教育治理 政府行为

[作者简介]赵学瑶(1986- ),男,山东青岛人,广州市白云工商技师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助理研究员.(广东 广州 510450)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7-0079-06

作为高职教育治理的重要主体,印度政府在推进高职教育治理中的政府行为与加快传统高职教育发展改革中的政府行动一脉相承,与转变政府高职教育行政职能、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等改革路径一致,是对长期进行的高职教育管理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与行为外延.

一、政府行为的基因:制度与文化视角

政府行为贯穿于印度高职教育①治理的全过程,根植于印度独特的政治体制与文化生态.伴随着不同的政治体制与文化生态,政府行为在印度高职教育治理各阶段表现出差异化的行为特征.

印度现代意义上的高职教育治理发轫于19世纪的英国殖民时期.这一时期,印度受英国传统的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影响较大,倡导“自我管理”的高职教育文化观,政府在高职教育治理中起着非主导作用,政府行为表现出对立统一的形态特征,一方面并不介入高职院校的内部治理,既不提供高职院校发展的专项教育经费,也没有出台相关的高职教育政策;另一方面则通过创办各级各类高职院校的方式参与高职教育的外部治理.

以鲁尔基土木工程学院为例.1847年,英印政府高级官员詹姆斯·托马森为解决印度西北省公共工程建设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创办了印度鲁尔基土木工程学院.该学院主要以培养公共工程和勘测部门所需的助理工程师及行政管理人员为主,面向具有工程力学学科背景和操作技能精湛的优秀学生招生,自主开设高级数学、测量学、绘图学等必修课程.自学院创办以来,尽管作为法理意义上的治理主体,但政府既不提供经费支持,也不参与学院办学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领域的治理.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赢得民族独立后至80年代前,印度逐步确立了国大党“独大”的政治生态格局,实施了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了政府对高职教育治理从不干涉阶段向逐步集权管制阶段的转变.在此阶段,政府在高职教育治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具有一定的法定性与强制性,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参与高职教育治理:一是制定实施高职教育的政策法规,以制度化的形式正式介入对高职教育的治理.如1961年,制定推行“印度技术学院法”,明确了印度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二是加大对高职教育经费的财政拨款.1951—1956年,印度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拨款为18亿卢比,约占教育拨款总额的4.8%.

20世纪80年代至今,印度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变,在高职教育治理上实现了从集权管理向引导扶持的转变.究其缘由:第一,印度优质高职教育资源总量紧缺;第二,印度政府对高职教育的经费投入减少;第三,印度高职教育质量不断下降.这一阶段,政府在高职教育治理中起着引导作用,主要通过扩大各邦政府在现代高职教育治理中的统筹权、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高职教育治理的政策环境等方式引导高职教育治理的可持续发展.如2008年,印度社会力量投资创办了1691所涵盖工程、技术、建筑、教育、管理、农业、医学等类型的高职院校等.

二、政府行为的特征:“无为”与“有为”

梳理印度高职教育治理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印度政府在高职教育治理中的行为方式历经了从不干预到进行集权管制,再到逐渐形成“印度政府—高职院校—社会力量”多元“共治”的变化过程,其行为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

(一)基于无为而治视角的分析

无为而治指印度政府对高职教育的宏观治理,即通过正式的制度安排完善高职教育治理的生态环境,其实质是对印度高职教育进行宏观治理,而非直接干涉,并非对高职教育治理的无所作为.实施无为而治行为方式的主要动机是政府治理高职教育未能超越英国殖民者管理印度的现实需要.具体来说,政府对高职教育的无为而治,既是培养印度工业和工程建设所急需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政府不倾向运用行政权力手段致力于高职教育微观治理的路径选择.

就行为表现而言,印度政府的无为而治可表现为如下三点:一是制定实施各类高职教育治理政策.1888年6月,印度政府颁布的《关于职业技术教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印度传统教育过分强调人文教育,忽视了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1898年,印度国大党向政府建议:“实施职业技术计划,加大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拨款力度.”1900年,印度总督柯曾勋爵主持西姆拉会议,通过了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若干决议,但会议上有关高职教育的决议尚未付诸实践.1937年,印度政府公布了“伍德-艾博特报告”,着重提出:“一方面建立各类职业培训学院,另一方面成立省属职业教育咨询委员会,负责省内职业教育管理和高职院校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制定等.”

二是创办各类专业委员会.1940年,印度政府成立了科学和工业研究委員会,负责对现有高职院校内部科研机构给予经费支持.1945年11月,印度政府成立了全印技术教育理事会,负责在国家宏观层面部署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协调与指导等工作.1947年,印度政府建立了科学技术人力委员会,负责对各类技术技能人才的组织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如下:第一,承担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不断完善专业人才队伍结构;第二,全面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发挥人才评价体制导向作用;第三,创新人才引进体制机制改革,拟定国外专家来印度工作或定居政策.

政府行为论文参考资料:

政府法制杂志社

行为金融学论文

组织行为学论文选题

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论文

政府会计改革论文

消费者行为学论文

结论:印度高职教育治理中的政府行为为关于政府行为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政府行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