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温度世界公民论文范文资料 与做有温度世界公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温度世界公民范文 科目:研究生论文 2024-02-13

《做有温度世界公民》:本文是一篇关于温度世界公民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北京啊,在我眼中,你既古老,又年轻.你是高龄的老妪,而我最喜欢的,也正是你的古老楼房、老旧石碑和沧桑老人;但你也是年轻的、活泼的,不断进行着‘新陈代谢’.”

本书是奥地利学者、古典语文学家雷立柏的破执之作.雷立柏扎根北京二十余载,在这本书中,他以“世界公民”和“文化桥梁”的视角,将自己对北京深沉的感情倾注于文字,并凭借其学贯中西的学识,旁征博引,纵论古今,或从语言、文字、历史、艺术、宗教等诸多细微之处挖掘那些鲜为人知的、被淹没的历史,或以全新视角解读那些为人熟知的历史,在文化的相遇和碰撞中破除迷执.

北京是我的母亲

新金融:你把自己写的书视为“孩子”.在你众多“孩子”里,《我的灵都》这本新作在你的心中占据着怎样的位置?

雷立柏:可能是最可爱的孩子.因为我的其他著作都是学术性比较强的,我写了很多拉丁语教材、拉丁语词典,分析了很多希腊语的语法等等.如果你不是学西方古典语言的,就会觉得晦涩枯燥.但《我的灵都》这本书,对历史稍微有些兴趣的人都能读,而且这本书里有不少图片,关于北京和我自己的生活等等.

新金融:在北京22年,对这座城市,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雷立柏:其实,这跟爱情故事很相似.你和一个人或一个地方相识以后,就会陪伴着这个人或这个地方,就会发现TA有很多优点,所以对TA的爱也会越来越深,越来越广.无论北京的容貌是不是那么美,她都是我的母亲:是她把我养大,每天提供水、空气、食物、一个相对舒适和安全的环境,也为我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机会(我曾在北京大学上学达四年之久)和工作(2004年以来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工作).北京是我的母亲,她为我备下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她拥有全国最大、最好的图书馆,而她的学校也吸引着很多优秀的学生.

新金融:你表示:“我爱北京,最关键的理由不是北京的餐厅、燕京啤酒、治安、气候等等,而是北京人,我尊敬和爱慕的北京人.”为什么对北京人有这么深厚的感情?

雷立柏:建筑和自然环境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我每天接触的这些人,包括我的学生、同事或者路上的人,也包括那些曾经在北京生活过的人,这本书里面也谈到一些外国人很多年以前就来到北京并且在这里生活.我和这些人的故事始终陪伴着我,这些人在我心里都是很可贵的.

新金融:为什么称北京为你的灵都?

雷立柏:北京是我的“灵都”,因为她给了我无数的灵感,也因为她有很多灵境,有灵气的地方.对我来说,那些摩天大楼和广场只让我感觉到自己是“蚂蚁”,而超级宽大的路和桥我也不喜欢;我喜欢小巷和让人感到舒服的小角落.这些地方也很多,我们人民大学校园内就有一些.我把北京当作我的“灵都”,一种精神性的实体,也是神圣的地方,是一个“圣城”.

新金融:你喜欢在中国旅游吗?除了北京,你还喜欢中国的哪些地方?

雷立柏:喜欢,但时间不多.不具有历史氛围的城市我不大喜欢,相反就很喜欢.有时会被邀请到外地作演讲,去年我去了一次南京,朋友带我去看了古城墙、中华门,这使我很震惊.南京是中国的古都,在那里有很多地方值得去看,去年只去了三天,因为我没有那么多时间,这是很遗憾的.

汉字,是第二座“长城”

新金融: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停留在“中国餐厅”的水平上.似乎中国地理、历史、文学、思想、宗教离他们很远.你认为这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有什么解决办法?

雷立柏:我想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阻碍力量是汉字很难.汉字是世界上最繁杂的一个文字体系,它包含大量的文字符号(偏旁),而且那些文字符号还不告诉你它的发音是什么.我很渴望有汉学家把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但是汉学家非常少,把中国文化介绍到国外的力量也很有限,很多中国的东西传不出去.而中国人通过学习ABC和翻译,将外国的东西大量地传进来.

我自己学了很长时间汉字,到现在还不是特别精通,读汉字写的书、用汉字写书都比较慢.几百年来,西方人一直很想多了解中国.怎么克服这个障碍?如果有可能,创造一种更简单的文字体系,我自己已经设计了一个,一边是偏旁,一边是拼音,我想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外国人读汉字的问题.中国人到外国,通过ABC,到处都可以学习.但外国人在中国,如果没有一点汉字基础,他几乎什么也看不懂,不能顺利地进入自学状态.口头上的沟通之外,外国人要具有文字沟通的能力,才能大量阅读文献,丰富自己的知识.如果不读书,只有口头上的沟通是没有深度的,也无法对中国历史产生兴趣,很难形成对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敬爱.

我觉得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汉字不是一座桥梁,而是第二座“长城”.

新金融:不论是外国人学汉语,还是中国人学西语,你都强调一定要阅读原文.这是为什么?

雷立柏:这是我的经验,我读高中时学了古希腊语,我记得有一个句子来自《圣经》,《圣经》里的这些句子我从小就很熟悉,但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原来这些句子的原文不是德文,而是古希腊语文.能读到它的原文让我觉得非常兴奋.到21岁时我去到台湾学汉语,是因为我想要读古书的原文.我買了留学生版本的《论语》《道德经》,开始一个词一个词地读,然后我发现其实孔子的话并不难懂,可以读两千年以前的经典,这让我觉得太美好了.因为读了古书,所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另外一种尊敬和喜爱.读原文是一种特别的体验,会生出一种自豪感,我希望把自己读古人经典的经验告诉给我的学生和学习语言的人.

另外,国际学术界也强调,如果你没有看过原文,那么你的研究就没有分量.和译本比起来,原文能给人一种新的启发和感受.文化需要不断地反省和整合.文化不能制造,文化是生长出来的.

我是中国教育的参和者

新金融:为了激发中国人对西方古典文化的兴趣,你开设了古希腊语、拉丁语和希伯来语课程,这些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如何?据你了解,学生们大多是抱着怎样的心态来学习的呢?

温度世界公民论文参考资料:

海洋世界杂志

世界中医药杂志社

世界经济和政治期刊

体育世界期刊

世界哲学杂志

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论文

结论:做有温度世界公民为关于对不知道怎么写温度世界公民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世界公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