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教育改革论文范文资料 与晚清筑城书院新教育改革的先范——学古书院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教育改革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9

《晚清筑城书院新教育改革的先范——学古书院》:本论文为您写教育改革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学古书院亦名正习书院,清嘉庆五年(1800年)贵州布政使常明建于贵阳城南隅顺城街之左侧,即今之会文路至护国路一带.故一般称之曰“南书院”.书院有斋舍堂室计43间,专建尹公祠奉祀汉代贵州先贤尹道真.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粮储道倭臣布又进行了大规模的增建,规制进一步完备.光绪初年,恭聘乡贤莫庭芝为山长,增建“敬业楼”3楹,增购各类图籍藏之于内,供师生披览研习.庭芝字芷升,号青田山人,贵州独山人,世居遵义,系黔北“沙滩文化”主要学者,誉称“西南巨儒”之一的莫友芝之弟.庭芝一生淡泊名利,静默不华,怡退修德,坎坷穷困,惟嗜学不辍,苦吟不绝,诲人不倦.学崇许、郑,法行程、朱,亦承家学,时有“主黔中文坛祭酒”之誉;掌教学古书院,“汲汲以古学倡导后进”,“远近宗师者数十年,所裁成茂学之士甚众.凡莅临之大吏学臣,莫不争谒师敬之.”尝训诲诸生:诗辞文章,只是寄“道”之载体;“省身寡过”,才是人生之要义.光绪六年(1880年)巡抚岑毓英对书院又一次进行增修,规制空前完备.

甲午之战中国惨败后,民族灾难深重空前,民族命运危似倒悬.多少志士仁人、爱国先贤,无一不在寻求救亡图存的方略,或向西方追寻挽救中华民族垂亡的真理.最终都得到一个共识:必须从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体系以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型人才入手.因为国家的兴衰治乱,根本在于人才,而人才之本源,乃在于学校之教育培养.光绪二十年(1894年)津门南开学校(今南开大学)的创始人严修奉旨督黔学政.是年9月中离京,11月底甫抵筑.下车伊始,即发布《观风告示》、《劝学示谕》.提倡“讲求为学之本原,推究读书之实用”,“所习必课诸所用”,“严去取以核真才,慎关防以祛诸弊”.拟“辨志”、“明师”、“评文”、“匡时”策论四题,考课全省生员.

针对贵州地瘠民贫,加之交通闭塞、藏书不富、典籍尤缺之现状,他将入黔时所携带的14大箱, 凡65种重要图书典籍,全部存之学舍,供所有师生公开阅览.后又不断捐资和私人借贷,以购买各类图书和筹建贵州官书局,广通书籍销路.各州县均能兼价购之,供学校诸生阅读.

严修还主张学校教学,必须学兼中西,“师夷长技”,引进教学泰西诸学,改革书院教学和课程是为当务之急.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9、10月间,他首先倡议“变通书院”.于是选择省垣离学政署较近的学古书院为重点.翌年初首先亲订《学古书院肆业条约》12条,即书院一份完整全面教学改革管理章程.后由书院生徒,著名学者画家姚华书写勒石立于院中,惜其今已无存.书院实施住斋课额,中西兼学.由全省各地先行考核选拔,保送高才46名,通过书院复试,最后取中40人.礼聘乡贤雷廷珍为山长,主经学讲席.廷珍字玉峰,贵州绥阳人,光绪十四年(1888年)举人.通小学、群经、子、史.游京师,遍览时务西书,“内探圣经之要秘,外观中外之事机”.先主讲乡里“洋川书院”,后又主讲兴义笔山书院.时“黔中英俊多出其门.教学以“孔子时中”为宗旨,以实行为目的.教育作用在于变化人的气质,“学缘性而学,亦缘习而异.”.导人以“守经、达权、实行”为务.古今中外“育人材,周人用之学”仅“政”、“艺”二者.课毕,常与严修论学术时事,严修尝赞其“为当代通儒”.后讲学四方、东渡日本、遍游欧美,更至学贯中西.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服其贤,专门迎往任教,不幸道卒于重庆.

书院除开授“中学”,即经史课外,另分授时务、数学、格致、地理、英文诸科.当时数学教师奇缺,省内“求一粗通者,已不可得”.严修只得每日亲临书院为诸生解答数学习题,同时电请张之洞,于两湖书院中高薪(年俸亦达450金)代聘一通微积分的数学教师.英文教员特聘留美居洋10年的祁祖彝先生.严修也亲伏门下,学习英文.同时严修利用京津亲友的关系,捐资购进西学书刊80余种,并《时务报》、《申报》等,供师生披览研习.梁启超主编的宣传维新变法、社会改革、开发民智的《时务报》,竟能做到人手一份.学古书院的改革,被视为开黔省新教育之滥觞.成为贵州传播西学之摇篮,鼓吹变法图强的第一阵地.书院因以培养经邦济世的人才为宗旨,故世人又常以“经世学堂”称之.

严修视学黔省3年,无一日不是三更眠,五更起,可谓尽职尽责,心力焦瘁.多方捐资置购图籍,发放花红奖金,最后离黔时,不仅囊空如洗,且还负债累累.竟落得“视学三年,负债八千”之赞叹.

戊戌变法失败,“六君子”喋血西市.时任礼部尚书的贵阳人李端棻因引导变法维新,被革职遣戍新疆,行至甘州(今甘肃张掖)因病留住,旋得赦归里.即又继严修担纲主讲学古书院,李端棻毫不畏惧杀身之祸,尝以《新民丛报》展示学生,大肆向学生宣讲西方的政治,博爱、平等、自由.讲解孟德斯鸠的“三权鼎立”论,赫胥黎的“天演论”,卢梭的“天赋人权”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让学生考课作文,居然出“卢梭论”、“培根论”等在南国破天荒的论题.如此的教学活动,曾引起了当权顽固派极大的震恐.有人还写打油诗揭示以威胁恐吓,其中一首最为狠毒:

康梁余党至今多,叫你常将颈子摩.

死到临头终不悔,敢将孔孟比卢梭!

李端棻并没有向黑恶势力屈服,但官府也不准许他继续在经世学堂讲学.他率性集诸生于自己居宅的客厅内,继续讲授新学不辍.为表明宿愿,竟自撰一联,刻木悬之.其联曰:

我犹未免为乡人,甫邀恩命释回,莫补前愆,敢谓藐躬堪表示;

师不必贤于弟子,所愿英才崛起,突超先辈,庶几垂老睹文明.(笔者按:向知方先生《贵山联语》所录与此有个别字出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巡抚林绍年就书院斋舍改设蚕桑学堂.宣统时改建模范中学.不久中学迁出,原址相继建置住宅宿舍.综观从学古书院到经世学堂、模范中学一段教育革新的历史,在中国近代新教育发展书院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不仅在边陲贵州可谓独占鳌头,首屈一指,就在全国而言,也可算独步先驱之一,走在中华大地之前列.

新的教育,自然会培养出众多新型人才.现略举几人,便可窥其一斑.大学问家、著名画家、教育家姚华,曾任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北京京华美专校长,兼任中华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抗战前在中国画坛,曾与陈师曾、齐白石等大师齐名.著名学者、教育家任可澄,曾任过教育总长、贵州省省长、云南省省长等职,在黔办学校,并任贵州通志局总纂,主修民国《贵州通志》.著名教育家毛邦伟,曾任北师大教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还有达德学校的创始人黄禄贞,曾任贵州省教育厅长的周寿恭,民国初年曾任财政厅长的张协陆,任贵州督军署秘书长的熊范舆,任众议院副议长的陈国强,任议员的刘显治等等,真可谓盛极一时.

贵阳顺城街上的晚清书院教育改革的先范经世学堂,虽已消失近一个世纪了,但有如津门严修、贵筑李端棻、绥阳雷廷珍等改革事业和培养人才的先驱者,他们的敬业奉献精神和丰功伟绩,却永远彪炳史册,垂范千秋.

(作者系贵州教育学院教授、贵州文史研究馆馆员)

教育改革论文参考资料:

教育改革论文

医学教育管理杂志

艺术教育杂志

廉洁教育论文

国家级教育类期刊

教育教学论坛期刊

结论:晚清筑城书院新教育改革的先范——学古书院为适合教育改革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教育改革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