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史料论文范文资料 与国语现存最早国别体史料汇编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史料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06

《国语现存最早国别体史料汇编》: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史料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国语》是左丘明写的吗?

《国语》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料汇编,内容涉及先秦时期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周当时虽为 王朝,实已和诸侯国无异),记事时间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时代大致和《春秋》《左传》相同而稍长.

关于《国语》这部书,争议最大的是它的作者.

一种说法是,《国语》和《左传》都是出自左丘明之手.这种观点的最早提出者是司马迁,他在《报任安书》中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西汉后期的刘歆,则首创“内、外传”说,认为《左传》是“《春秋内传》”,《国语》是“《春秋外传》”.东汉时,史学家班固除认同司马迁之说,以及刘歆之称外,还落实了《左传》和《国语》的关系.《汉书·司马迁传赞》说:“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纂异同为《国语》.”这是认为先有《左传》,后有《国语》;《左传》为主,《国语》为辅.此外,《汉书·律历志》引《国语》也都称《春秋外传》.于是,就有这样一个观点:左丘明在作《左传》之余,利用剩下的史料,写成了《国语》,以补《左传》之不尽,并共同“辅佐”《春秋》.这是汉朝人的流行看法.到了宋代和清代,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仍不乏其人.

不过从晋*始,便有不少学者对《左传》《国语》同出一人(左丘明)的说法提出了疑问.像唐代陆淳便引赵匡之语说:“《左传》《国语》,文体不伦,序事又多乖刺,定非一人所为也.”这是从文体上对《左传》《国语》出于一人说提出了疑问.宋代叶适的《习学记言》则认为《左传》虽曾参考过《国语》,但二书并非成于一人之手,而是两种著作.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赞同《国语》非一人完成的作品这一观点.主要理由有:

第一,《国语》一书共八国“语”,二十一卷,其中《周语》三卷共记有周穆、恭、厉、宣等十二王时期的事迹,前五个是西周统治者,后七个是东周统治者.如果从数量上看,《周语》记东周时期史事多于西周,但稍加留意,不难发现,真正记周朝大事的多在前半部分,而后半部分多是记周朝和诸侯的往来及一些琐言碎语;《郑语》则主要记西周时史伯纵论天下局势;《鲁语》着重记载鲁国上层社会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且记事仅局限于春秋之内;《齐语》则集中在齐桓公称霸一事上;《晋语》是国语中占篇幅最多的,共九卷,几乎占了全书的二分之一,记事始于鲁桓公三年,迄于战国初年,时间延续长,内容涉及广,相对于其他各国要全面、具体得多;《吴语》《越语》则是记春秋末、战国初之事.可见,《国语》一书在分配比例、记事的时间和内容上,存在着很大差距.

第二,《国语》中文章风格的差异也是非常明显的.像《周语》《齐语》《郑语》《楚语》等多长篇大论,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宗教、历史等诸多方面,文章理论性、逻辑性都较强.和此形成对照的《晋语》《越语》等,多为短小文章,文笔也较简洁精炼.《鲁语》则往往一事一议,虽显琐碎,却每有真知灼见于其中.《吴语》《楚语》文字流畅整饬,气势充沛饱满,且讲究词句的安排利用.《越语》则如柳宗元所云“尤为奇峻”,而且还出现了许多用韵现象.

第三,《国语》一书的指导思想也很杂乱,既有重民、崇礼、知天命的儒家思想,如《周语》的“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也有重“ 法、术、势”,主张赏罚分明、“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法家思想,如《吴语》记越王勾践兴兵伐吴前,聚众发令,有罪者斩;还有主张“兼爱、非攻、节用”的墨家思想,如《周语上》祭公谋父劝穆王弥兵:“先王耀德不观兵.”此外,更有提倡君主“和民并耕而食,警飨而治”的农家思想,以及主张“以奇用兵”“顺时而发”的兵家思想.

总的说来,《国语》中的篇目,无论是在各自所占的比例上,还是记述的侧重点上,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如果是一个人统撰全书,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而且,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一个人能够兼容各家思想并将其杂糅在一起撰成一书,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较为合理的解释是《国语》不是由某个人单独撰成的.

关于《国语》的几个问题

关于《国语》这部书,有以下几个要点需要说明:

第一,《国语》之“语”,是西周春秋时期一种记载君臣治国之语的文体.《楚语上》记楚大夫申叔时论太子教育:“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由此推测,楚国宫廷用来教育太子的《语》,是一部记载先王德治言论的典籍.不仅楚国有《语》,周王室和各诸侯国也都有《语》.《语》之前冠以国名,就成为某国之《语》,诸如《鲁语》《齐语》等等.各国之《语》最初可能都是单独流传的,并借朝聘赴告的机会得到交流.到了战国初年,某位或几位史官把他手头上所掌握的各国之《语》按国别编为一书,就成了今本的《国语》.

第二,《国语》主要在于记言(如《祭公谏穆王征犬戎》《邵公谏厉王弭谤》等).每篇的形成过程是:王侯卿士大夫就某些具体现实政治问题发表言论,史官将其言论载之简帛.所以,每篇的作者实际有两位:一是讲述者,即言论的发表者;一是记载和整理加工的人,通常是史官.同时,《国语》中的“语”还形成了一个相对固定的模式:开头用简要的语言叙述有关事由和缘起,导入主题;主体部分提出论点(这是文章的主旨),展开论说(论述、论证或辩诘,通常是以议论或问对的形式出现);结尾交待事情的结果.

第三,《国语》内容广泛,涉及“ 邦国成败,嘉言善语,阴阳律吕,天时人事逆顺之数”,宗旨是为王侯治国“道训典,献善败”,其中劝谏的内容远远多于颂美.应该承认,《国语》的编者是具有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强烈敬业精神的史官, 他(或他们)所选入的每一条材料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垂鉴意义.例如周宣王本是西周中兴之主,但《国语·周语上》有关宣王的五条材料中,有四条是写西周名臣讽谏宣王弊政的,从中可见编者提供借鉴的意识是多么强烈!

第四,《国语》是“编”而不是“著”,是“选”而不是“作”.这一点和《左传》的性质有着根本区别.前面已经说到,《国语》的文章是不同时代的各国史官早就写好的,编者只是起到选篇、编辑的作用.每国的《语》所占比例差距很大,正是由于编者手中的史料多寡不一所致.而书中未收入陈、宋、燕、秦等诸侯国之《语》,大概是因为编者手中本来就缺乏这些资料.

史料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国语现存最早国别体史料汇编为关于史料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如何收集 史料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