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移民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清朝移民对嫩江流域农业经济的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移民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30

《论清朝移民对嫩江流域农业经济的影响》:本文是一篇关于移民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清朝(公元1636年)以前的嫩江流域,农业经济发展十分落后,随着清初贡貂赏乌林政策以及物物交换的兴起,逐渐开启了嫩江流域农业经济的发展意识.尤其是从清朝开始流人、流民、站丁等外来移民的不断进入,嫩江地区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受到外来移民的影响,尤其农业发展的影响更是突出.外来移民的到来对嫩江流域的农业经济提供了劳动力、种子和农具,而且还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支持,使农业经济的产生获得基础.移民充当农产品流通的载体,向该地区输送充裕的可交换的农产品,并把该地区土特产品积极输出外地.移民在嫩江流域开发农产品,并进行加工、销售、开设私营店铺,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便利的交易地点.在外来移民积极影响下,嫩江流域的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农业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商业经济繁荣,嫩江流域涌现出了大批城镇.

[关键词]嫩江流域;清朝移民;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K249;F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7)09-0100-06

嫩江(Nen River),一说为满语,又一说为蒙语,但都是“碧绿”之意.嫩江古称“难水”,明代称“脑温江”,清初名“诺尼江”,为黑龙江第一大支流松花江的支流.嫩江流域涵盖了三个省份,西起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盟、兴安盟,流经黑龙江省的大兴安岭、黑河、嫩江、绥化、齐齐哈尔、吉林白城,最终注入吉林省松原市的三岔河,与松花江南源合为松花江.嫩江流域大小河流纵横、物产丰饶,林木茂盛,两岸为著名的松嫩平原,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也是东北著名的经济文化产业带.

一、 嫩江流域的外来移民

历史上的嫩江流域空旷荒凉,曾是赫哲族、达斡尔族、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东北少数民族聚居地.土著少数民族人烟稀少,社会生活水平低下,一些少数民族部落不事耕种,不识五谷,捕鱼为食.“暑用鱼皮,寒用狗皮”,处于蛮荒未开发状态,直至清朝(公元1636年),源源不断的外来移民到来,对嫩江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清朝时期嫩江流域的外来移要包括流人、流民、站丁和垦民.

(一)流人

清初之际,为了镇压南方各省的反清武装起义,清政府把内地各种“罪犯”遣戍到黑龙江地区,即所谓的流人.这些大多因“科场之罪”“文字之狱”或“反叛之嫌”而成为流人,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被流放到嫩江流域的卜魁(齐齐哈尔),此后又流放至布特哈、摩尔根等地.流放的人数越来越多,“嘉庆年间(1796——1820年)发配到黑龙江地区的流人约有1万多人,其中大多数为汉族.他们除充当水手、站丁和壮士外,多数是‘赏给旗甲为奴’”[1].康熙初年流放人数最多,关内各省在黑龙江者几乎“无省无人”.为了充实边疆人口、安扎营地、戍守边防,从而发展当地的社会经济,清政府多次向嫩江地区的卜魁增加人口,以至于卜魁成了流人的主要集中地,被称为清政府所设置的“没有屋顶的大监狱”.

流人平时在站地、官庄劳动,因他们大多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生产技能,到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已经在嫩江流域开垦了大量的土地,对当地农副业技术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随着这些流人的陆续到来,嫩江地区的商品经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二)流民

嫩江流域的外来移民除流人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流民.嫩江流域土壤肥沃、水源充沛,适合农作物的栽培与种植,但由历代政府招垦或强迫而来的关内移民终因迁移路途遥远,冬季漫长而寒冷,多数移民未能定居于此,早期嫩江流域的人数并不多.清朝时期沙俄频繁骚扰黑龙江地区,甚至数次深入嫩江流域,清朝政府积极着手,实行流民充实嫩江流域开发的政策.即使清政府多次下旨招垦,但终因客观自然条件流民鲜少迁至嫩江流域垦殖的.

直至清朝中期,山东、河北、河南一带的破产农民因土地兼并、苛捐杂税,以及天灾人祸的逼迫而破产,他们长途跋涉,落脚嫩江流域垦荒种地,起初为佃工或者投身服劳役.嫩江水系滋润着松嫩平原,广袤的黑土地吸引着关内流民的目光,他们不甘心仅局限于租种佃主原有的土地,《清高宗实录》记载,“借旗田之名,额外开荒,希图存身,旗人亦借以广取租利,巧为护庇”.

(三)站丁、垦民

深入到嫩江流域的外来移民除流人、流民以外,还有站丁、垦民.缘于各种原因,清朝政府对东北长期实行东北封禁政策,因而造成的后果之一就是东北地区人烟稀少、防务空虚.嫩江流域土著民多为东北渔猎民族,渔猎生产的特点决定了土著民居住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分散性,这样就不能形成一个稳固安定的部落村镇,这就给沙俄侵略东北一个可乘之机.

在这种情况下,开放东北边疆,招民垦殖,以实边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自1880年以来,清政府对荒芜的东北边疆逐渐推行“移民实边”的积极政策.于是,关内北方各省垦民大量涌入东北,深入到嫩江流域的人数也逐渐增多,原本荒芜的嫩江流域逐渐被开垦成良田.同时,清政府为了加强对东北地区的管理、驻防与沟通,在边疆地区普遍设立驿站夫役,亦称“站夫”.各站从事传递和杂役的人丁,谓之“站丁”,除传送军报文书外,并承担蹓马、铡草、煮料、探喂、背包等项使役.

站丁的设立给原本荒无人烟的嫩江流域带来了生机,“上下站壮丁,自为聚落,每站不下百十家,皆有待过客.私开旅店,间亦有之”[2].驿站内配备较为齐全,“每个驿站配备有牛、马、车辆,其数目也多少不均.驿站设有站房,供来往官吏、商旅住宿.站房皆是元木垛起来的木刻楞房,房屋宽绰,大小不等.一般站房长约30米,宽约8米,有走廊、地板.大的站房,如摩尔根站房长约30米,宽约20米,能住100多人.外有马棚、牛栏、仓房”[3].垦民和站丁的到来,给嫩江流域农业经济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二、外来移民到来之前嫩江流域的农业状况

清代初期的嫩江流域土著居要是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满族、蒙古族在此地居住、游牧、狩猎、打鱼.“黑龙江省土著部落,向以游猎为生,不娴耕种”.从昂昂溪文化遗址出土的各种生产工具可见,清朝初期的嫩江流域是以渔猎为生,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没有商业贸易产生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无商业贸易意識的产生.在外来移民未至之际,嫩江流域荒芜、空旷而安宁,仅有个别官兵前来此处采集珍珠,“嫩江水势平缓,沙石停滞,多出奇石,与宝石、玛瑙相似,往往于岸侧拾得.打牲乌拉官兵采取东珠,间年一至.岸畔石子,多含水珠,有空类青”[4]124.

移民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论清朝移民对嫩江流域农业经济的影响为适合不知如何写移民方面的相关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关于移民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