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国际化论文范文资料 与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途径探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国际化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31

《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途径探究》:本文是一篇关于国际化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工程教育国际化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教育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充分共享国际资源、制定国际统一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国的石油高校为了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石油、石化领域工程技术人才,也在积极探寻工程教育国际化的手段和途径.但是受中国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模式的影响,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道路也是困难重重.探寻工程教育国际化途径是石油高校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中国的石油高校已经与十几个国家、几十所大学有人才合作关系,并为海外石油公司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但是,这种国际化的步伐无论在规模、速度,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及其海外发展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在分析了中国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传统的教育思维及宽口径的教育模式是阻碍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的主要因素.想要突破这一阻碍,培养石油、石化行业国际化工程技术人才,教育方法、手段和内容不仅要符合本地实际情况,也要注重国内以及国际需求,充分利用本土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优化配置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发挥资源和要素的最大效益.石油高校要突出行业特色,开展校企深度融合,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

[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7)07-0143-04

“全球化不仅仅是经济,因为全球化要靠人来做,人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所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实际上是人的全球化的背景.而在人的全球化背景下,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领域.”这是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泽在一次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其明确指出,教育的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基础.目前,在全球化背景下,工程教育国际化也逐渐凸显,中国石油高校也开始积极寻求高等教育国际化道路.但是,这种国际化的步伐无论在规模、速度,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满足不了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及其海外发展的需求,石油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也处于较劣势地位.在国际经济联系与合作日益密切的今天,如何培养符合国际需求的石油、石化行业工程人才是摆在石油高校高等教育面前的紧迫问题.

一、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为顺应世界经济发展,都开始大力发展国际化道路.中国工程教育国际化也是应经济全球化而生,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必然产物和必要途径.所谓的工程教育国际化就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教育贸易市场开放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进行配置、国际交流与合作加速、充分共享国际资源、制定国际统一的教育评价体系,同时,教育方法、手段和内容不仅要符合本土化要求,也要注重国际意识,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技术人才.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或者本質,说到底就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教育市场,充分利用和优化本国的教育资源和要素,发挥资源和要素的最大效益,培养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工程教育国际化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趋势,是顺应时代需要的必然产物.只有走上了国际化道路,才能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科人才.只有达到了国际先进教育水平,才能在培养出大批优秀人才的基础上脱颖而出一批杰出人才,提高工程技术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也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

二、我国工程教育国际化存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的国家.深远的历史影响和多民族文化差异,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教育事业.中国工程教育国际化道路进程中,传统的中国文化教育理念、教育模式与先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之间矛盾重重.

(一)传统文化与工程文化相背离,阻碍工程教育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重学轻术”的理念长期以来主导着我们的教育工作[1].不仅仅是高等教育存在这一问题,从小学、中学开始,这一教育观一直主导着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国的教育更热衷于“人脑”的培养,更倾向于你拥有多少“idea”,而对具体的实施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却提不起兴趣.在高校中,对具有研究能力的“科学家”更加关注,他们能够获得更高的荣誉、地位和更多的研究资金,而具有应用性、实用性的技术专家和工程师地位一直低于科学家们.虽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积极向重实践的方向引导,并且很多的高校加大投入建立了良好的工程实训基地,实验条件也有所改善.但是,随着学生规模的扩大,师资相对薄弱使得实践指导教师等终日疲于应付教学,实验教学人员地位相对较低、收入较差,导致原有的工程知识得不到进一步提高和开发,实验项目更新速度迟缓.即使引进先进的实验设备,愿意开发新实验项目的教学人员也较少,因为学校在这方面缺少侧重和鼓励政策,大多数实验人员都是从自身兴趣出发而去从事该项目工作.实验内容的陈旧落后,必将跟不上行业所需,使教学和实践脱节,严重阻碍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进程.虽然我国正积极朝着科学研究与实用性并重的方向引导,但距离彻底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局面仍然任重道远.

(二)宽口径培养方式阻碍了“高、精、尖”人才的产生

目前,中国高校基本处于“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方式,宽口径培养势必会带来授课知识的基础化、浅表化,同时,宽口径培养容易引发授课知识老化、专业性不强等问题,使学生样样知道,但了解不深、不精,学生在就业后处于一种学校知识用不上、不会用的尴尬局面,通常需要花3~-4年适应企业工作.教育部曾就“厚基础、 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理念提出过一些纠正性的指导意见,各高校也达成了共识并采取了一些措施, 但效果并不理想[2].美国和德国的工程教育培养模式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影响着世界其他国家的教育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些教育机构指出美国的本科教育应该侧重“宽口径”的“通才教育”,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培养艺术、人文、自然科学的和社会科学的能力,并在大学期间能够深度的体验这些学科,为学生毕业后提供广泛的知识基础[3].但这种观念很快被另外一些教育机构,美国工程教育协会(ASEE)、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等纠正,指出“工程教育必须更密切的回归到工程实践的根本上来”.德国的工程教育属于典型的“专才”培养模式.德国高等教育总法将培养目标定位为“教学和学习应为学生今后从事某一职业打下基础,按学生所学专业传授给他们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培养他们在一个自由、和幸福的法治国家里以负责的态度从事科学艺术工作的能力”[4].我国的本科教育为避免宽口径教育带来的教育泛泛化,应在制定培养目标上区分应用型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了继续深造做前期准备工作,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学术性,学科知识自身性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性和知识的复合性.

国际化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高校工程教育国际化途径探究为关于国际化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国际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