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深潜论文范文资料 与深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深潜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3-23

《深潜》:此文是一篇深潜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我们”,是近60年前和黄旭华一起被选中的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人,29个人,当时平均年龄不到30岁.一个甲子的风云变幻、人生沧桑,由始至今还在研究所“服役”的就剩黄旭华一人.“我们那批人都没有联系了,退休的退休,离散的离散,只剩下我一个人成了‘活字典’.”

这句话听来伤感.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活字典”黄旭华和1988年共同进行核潜艇深潜试验的100多人还有联系.那是中国核潜艇发展历程上的“史诗级时刻”——1988年,中国核潜艇在南海进行了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有了这第一次深潜,中国核潜艇才算走完研制的全过程.黄旭华

这个试验有多危险呢?“艇上一块 牌大小的钢板,潜入水下数百米后,可以承受1吨的重压.对于100多米长的艇体,任何一块钢板不合格,一条焊缝有问题,一个阀门封闭不严,都可能导致艇毁人亡.”黄旭华当时已是总设计师,知道许多人对深潜试验提心吊胆:“美国王牌核潜艇‘长尾鲨号’比我们的好得多,设计的深度是水下300米.结果1963年进行深潜试验,下潜不到190米就沉了,原因也找不出来,艇上129个人全找不到了.而我们的核潜艇没一个零件是进口的,全部是自己做出来的,一旦下潜到极限深度,会不会像美国核潜艇一样回不来?大家的思想负担很重.”

深潜试验当天,南海浪高1米多.艇慢慢下潜,先是10米一停,再是5米一停,接近极限深度时1米一停.钢板承受着巨大的水压,发出“咔嗒、咔嗒”的响声.在极度紧张的气氛中,黄旭华依然全神贯注地测量和记录各种数据.核潜艇到达极限深度,然后上升,等上升到安全深度,艇上顿时沸腾了.人们握手、拥抱、哭泣.有人奔向黄旭华:“总师,写句诗吧!”黄旭华心想,我又不是诗人,怎么会写?然而激动难抑.“我就写了4句打油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一个‘痴’字,一个‘乐’字,我痴迷核潜艇工作一生,乐在其中,这两个字就是我一生的写照.”

对大国而言,核潜艇是至关重要的国防利器之一.有一个说法是:一个高尔夫球大小的铀块燃料,就可以让潜艇巡航6万海里;假设换成柴油作燃料,则需要近百节火车皮的体量.

黄旭华用了个好玩的比喻:“常规潜艇是憋了一口气,一个猛子扎下去,用电瓶全速巡航1小时就要浮上来喘口气,就像鲸鱼定时上浮.核潜艇才可以真正潜下去几个月,在水下环行全球.如果再配上洲际导弹,配上 头,不仅有核打击力量,而且有核报复力量.有了它,敌人就不大敢向你发动核战争,除非敌人愿意和你同归于尽.因此,《潜艇发展史》的作者霍顿认为,导弹核潜艇是世界和平的保卫者.”

正因如此,1958年,在启动“两弹一星”的同时,主管国防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向建议,启动研制核潜艇.中国曾寄希望于苏联的技术援助,然而1959年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访华时傲慢地拒绝了:“核潜艇技术很复杂,要求高、花钱多,你们没有水平也没有能力来研制.”闻言,愤怒地站了起来.赫鲁晓夫后来回忆:“他挥舞着巨大的手掌说,你们不援助算了,我们自己干!”此后,在和周恩来、聂荣臻等人谈话时发誓道:“1万年也要搞出来!”

就是这句话,坚定了黄旭华的人生走向.组建了一个29人的造船技术 ,大部分是海军方面的代表,黄旭华则作为技术骨干入选.苏联专家撤走了,全国没人懂核潜艇是什么,黄旭华也只接触过苏联的常规潜艇.“没办法,只能骑驴找马.我们想了个笨办法,从国外的报刊上搜罗有关核潜艇的信息.我们仔细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拼凑出一个核潜艇的轮廓.”黃旭华在核潜艇建造现场

黄旭华至今保留着一把“前进”牌算盘.当年还没有计算机,他们就分成两三组,分别拿着算盘计算核潜艇的各项数据.若有一组的结果不一样,就从头再算,直到各组数据完全一致.

还有一个“土工具”,就是磅秤.黄旭华在船台上放了一个磅秤,每件设备进艇时,都得过秤,记录在册.施工完成后,拿出来的管道、电缆的边角余料,也要过磅登记.黄旭华称之为“斤斤计较”.就靠着磅秤,数千吨的核潜艇下水后的试潜、定重测试值和设计值完全吻合.

1970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74年8月1日建军节,交付海军使用.作为祖国挑选出来的1/29,黄旭华从34岁走到了知天命之年,把最好的年华铭刻在大海利器上.

准确地说,黄旭华是把最好的年华隐姓埋名地刻在核潜艇上.

“别的科技人员,是有一点成果就抢时间发表;你去搞秘密课题,是越有成就越得把自己埋得更深,你能承受吗?”老同学曾这样问过他.

“你不能泄露自己的单位、自己的任务,一辈子都在这个领域,一辈子都当无名英雄,你若评了劳模都不能发照片,你若犯了错误只能留在这里扫厕所.你能做到吗?”这是刚参加研制核潜艇工作时,领导对他说的话.93岁的黄旭华回忆起这些,总是笑:“有什么不能的?比起我们经历过的,隐姓埋名算什么?”

黄旭华出身于广东海丰行医之家,上初中时,日寇入侵,附近的学校关闭了.14岁的他在大年初四辞别父母兄妹,走了整整4天崎岖的山路,找到聿怀中学.但日本飞机的轰炸越来越密集,这所躲在甘蔗林旁边、用竹竿和草席搭起来的学校也坚持不下去了.他不得不继续寻找学校,慢慢地越走越远,梅县、韶关、坪石、桂林等1941年,黄旭华辗转来到桂林中学.

深潜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深潜为关于对写作深潜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初次深潜一般能潜几米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