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凄苦少年时代论文范文资料 与凄苦少年时代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凄苦少年时代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1-31

《凄苦少年时代》:这是一篇与凄苦少年时代论文范文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程树榛,江苏省邳州市人,创作一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一九五七年毕业于天津大学机械系,曾任中国第一重型机器厂技术员、工程师,工厂党委宣传部长.一九八二年调入文学界为专业作家,先后任黑龙江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主席、《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等职.中学时代便开始发表作品,至今共发表约五百余万字,结集二十部,其中长篇小说《大学时代》、《钢铁巨人》等六部,中篇小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等十余部,散文、报告文学集多部.多次获奖(包括全国奖),二○○八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程树榛文集》(十卷).

一、我的家族及其由来

我的故乡在江苏省邳县(现改为邳州市).邳州古称邳国,后称下邳,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史.她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京杭大运河横贯其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为苏北著名的鱼米之乡.我们家就住在运河边上一个古老的村寨——程家圩.

我们程家乃宋朝理学家程颢、程颐(世称“二程”)之后,论辈数,我是他们的第二十七代后人.根据家谱和有关史料记载,我们的先祖程颢(公元一○三二年至一○八五年)字伯淳,是北宋嘉祐进士,曾任湖上元(今江苏南京)主簿、晋城(今山西晋城)令等地方官,熙宁初,被荐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元祐初,被召为中正承.他早年和其弟程颐(公元一○三三年至一一○七年)就学于北宋大哲学家周敦颐,同为理学的奠基人.他们的哲学思想是,“道是形而上,气是形而下”;说“天下只有一个理”、“理是心”、“天人本无二”、“天地之用,皆我之用”;宣扬“气禀”说,认为“人有贤、愚之分”,宇宙为“阴、阳二气演化”.竭力维护“三纲五常”、“周孔之道”,主张“灭私欲、存天理”.后来的南宋理学家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二程”学说,构成了完整的“程、朱理学”体系,对后世一千余年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思想的核心是唯心主义的,但也有某些合理和进步成分,对他们的评价,应该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史观来考量,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楚的.

“程门立雪”这个著名典故,我们程氏一直引以为荣.它源于和“二程”同时代的大学者杨时、游酢年轻时求见程颐的故事.据《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和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明初思想家谢应芳著《杨龟山祠》有诗云:“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于是,“程门立雪”便成为国人尊师重道的典故.我们程家亦以将此典故作为一种家传盛典予以世代传扬,历久不衰.我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程家家祠的大门上,高悬一块金匾,上边镌刻着“立雪堂”三个大字;而在过年时,家家户户的门前都挂着硕大的红灯笼,灯笼上同样印着“立雪堂”的字样,足以为证.

又据家谱记载,我们程家这一支原来居住在河南洛阳,后因躲避战乱,迁居到现在的江苏省邳州市,子孙繁衍,形成一个数百年的老村——程家圩,我一九三四年七月就出生在这里.由于祖上曾经官高爵显,故一直是名门望族,诗书传家,代代相袭,被誉为书香门第;直到我的祖父程作云,仍为前清的末代秀才,他才赋甚高,饱读诗书,是家乡的一代名儒.但是他恃才傲物,孤高自诩,故为世人所不容,一生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于是便退而求其次,从事家乡教育,设塾于家祠,广招乡邻子弟,孜孜不倦地向他们传道授业,谆谆解惑,育以成才.因此,桃李遍四方.而且祖父还以书法见长,先学柳公权楷体,后效王羲之行书,大篆一挥,笔走龙蛇,或如行云流水,或似天马行空.据说,当年来我们家向祖父求书者不绝于缕.遗憾的是,因饱受连年战乱和兵燹所苦,屡遭盗匪抢劫,以及几次浩大的火灾,不仅家财毁尽,而祖父的墨宝亦荡然无存.

历经劫难,我们原为富庶的门庭此后便一蹶不振,到了我的父辈,即沦为平常百姓之家.幸有我的大伯父程之藻(字耀卿),继承父志,苦读诗书,学业有成,先是以教育为本,后又从事医疗事业;经过他苦心的钻研中、西医术,长期的诊病疗伤实践,成为当地的名医.他心慈量宽,厚德载物,广接善缘,胸怀国家.当抗日战争爆发, 领导的新四军开拔到我们家乡,和日本侵略者展开游击战,经常有伤病员前来请伯父就诊;伯父都及时地予以疗治,并且不收任何费用,从而得到父老乡亲和人民政府的热诚称赞.当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抗日政权时,伯父被推选为首届参议员.后来虽因时世多变,历经坎坷和多重磨难,但他仍活到百岁高寿,最后无疾而终.只是他的三个弟弟(包括我的父亲)和妹妹,均先后英年早逝,没有什么骄人的业绩.

我们这一代,根据旧的封建家庭大排行,共有兄弟四人.长兄树槃,为二伯父之子,中学毕业后,恰逢日本鬼子侵略中国,出于满腔爱国热情,在“七七卢沟桥事变”后,便投笔从戎.因受时代所局限,他报考了黄埔军校,毕业后,成为国民党的一名军官.抗战八年,辗转于华中、西南各地,曾身经百战,和侵略者拼搏于疆场,多次负伤,也算为保卫祖国流了血;解放战争期间,他供职于傅作义将军部,随北平的和平解放而进入革命阵营.但后来因为厌倦军旅生涯,解甲归田,意欲终生隐居乡野,不问时政.但是,现实是不允许他那不切合实际的奢望的.回到家乡后不久,不得不改行从事教育事业.由于他学识渊博,阅历丰富,加上非常的敬业精神,他的教学工作受到乡亲的好评,得到学生的由衷敬爱.但是,后来因受到极“左”路线的迫害,在教师的岗位上,死于“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

二哥树棨和三哥树荣都是大伯父的儿子.二哥从小聪慧,为伯父所钟爱,初中毕业后,考入清江(现在的江苏淮安市)医士学校,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算是苏北的医学最高学府了.毕业时,抗日战争爆发,遍地烽火,他难以去大城市的医疗部门就业,只好回到家乡在伯父开设的乡村医院“屈尊”当了医生.对这个乡村医院,伯父当时很低调,不事张扬,名曰“农民诊所”.在门前贴着一副对联,上联是:诊病疗伤但求有所;下联是:农村陋巷为便贫民.其宗旨一看自明.但由于当时战乱中的农村,缺医少药,诊病困难,伯父的这个农民诊所,就给家乡的那一带疾病患者,带来了求医的方便条件.加上伯父中医功底深厚,二哥西医的医疗水平较高,父子俩中西结合,许多疑难病症都可以疗治,以致臻于药到病除之效,因而每天患者来往不绝,一时名扬下邳.特别可贵的是,这一对父子医生,思想并不保守,我们家乡刚刚解放时,二哥便进入革命行列,成为我们县人民医院的业务领导.他率领全院医护人员,救死扶伤,不辞劳苦,受到群众和领导的广泛好评.但是,极“左”路线也没有放过他这个在生活上、工作上都曾经犯过“错误”的人,最终被迫害而死,使当地的乡亲失去一位非常信赖的好医生.

三哥树荣的命运虽平常而又坎坷.也是因为战乱的关系,他没有求学的机会,及早便辍学在家务农.他老实憨厚,勤于耕耘,使我们家的农田得以收获,以维持全家的生活,无饥馁之虞.但因我们家的成分不好,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他也吃了不少苦头.好在他熬过了那艰难的岁月,耄耋之岁,仍很硬朗,在儿孙绕膝中,颐养天年,于二00八年秋,驾鹤西去.

我在众兄弟中,年龄最小,排行老四.谈到我的生平,必须首先说一下我那英年而去的父亲.父亲名程之藩,是祖父最小的儿子.自小天资聪明,读书过目不忘,尤其喜爱绘画和雕刻,被祖父母视若掌上明珠,对其期以厚望.但他却生不逢时.年龄很小时,祖父便去世了,家里灾祸频仍,使他没有能够受到完整的教育.不过,由于他过人的聪慧,而自学成才,及长,便成了一个多才多艺的青年.同样作为清末秀才的外祖父,慕我们程家的盛名和我父亲的才华,便把最心爱的女儿——我的母亲,许配给我的父亲.外祖父为孔子的名弟子颜回的后裔,在家乡亦属名门大户,和我们程家也算是门当户对吧,所以才会结成亲眷.母亲是外祖父十二个子女中倒数第二,应属大家闺秀之列.和我父亲结婚后,夫妻感情甚笃,加上待人接物礼数周到,深受祖母和兄嫂的关爱,贤惠之名,闻于乡里.我是父母的第三个孩子,不幸的是,我的哥哥和姐姐,出世不久便先后患病夭亡了,父母曾经为此非常悲伤;我的出生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喜悦,对我无比珍爱.为了我,父亲曾经花了数月时光,精雕细刻,做了一只小手推车.小推车描龙绘凤,小巧玲珑,其工艺之精巧,受到人们热烈的称赞.父亲经常把我放在小车上,走街串巷,亲子之情,备受邻里的欣羡.但是,这种幸福的时日没有持续多久,就在我不到三岁时那年,父亲却意外地撒手西去.

凄苦少年时代论文参考资料:

时代周刊杂志

时代教育杂志

美和时代杂志

少年大世界杂志

中华少年杂志

少年文艺杂志

结论:凄苦少年时代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凄苦少年时代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我的少年时代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