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城镇化论文范文资料 与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综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城镇化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21

《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综述》:关于免费城镇化论文范文在这里免费下载与阅读,为您的城镇化相关论文写作提供资料。

欧美发达国家在20世纪已经基本完成了城镇化过程,目前处于城镇化的后期阶段,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任务艰巨.同时,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历史时期欧美等发达国家不尽相同,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城镇化模式是不现实的,必须在传统的城镇化道路的基础进行创新.正因为如此,中国提出了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它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对其进一步探索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部分综述主要是对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内涵进行梳理,梳理新型城镇化概念提出背景及其主要内涵.

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

新型城镇化由城镇化概念发展演变而来,是基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学者开始使用“城镇化”一词(辜胜阻,1991).2000年10月第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第七部分用了500多字对城镇化进行了专门阐述,这是“城镇化”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国最高官方文件中.此后,在五年计划规划、党大会议报告、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中“城镇化”的使用愈加频繁.早期所提出的城镇化概念,更多是对西方城市化概念的引进和经验的介绍.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党和国家以及学术界在探索中国适宜城镇化道路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发展实际不断赋予 “城镇化”新的内涵,这为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做好了铺垫.

2012年 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首次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概念,“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的道路”,同时对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也进行了阐述“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2014年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更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未来城镇化的“发展路径、主要目标和战略任务,统筹相关领域制度和政策创新”.

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内涵

什么是新型城镇化?由于研究的侧重点和视角不同,不同的学科和学者对其有着不同的理解.在中国知网以“新型城镇化”为关键词,检索条件为“主题”,检索的结果有近7万个(截止于2016年5月),其中2012年共有4182个结果,而2013年则激增到15743个,增长了近3倍,可见2012年 首次提出新型城镇化概念之后,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研究.由于研究视角的不同,当前学者对于新型城镇化内涵的解读也是说法众多,但其中又有共通之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新型城镇化的引领思想.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水平较低的背景下,很多地区单纯追求城镇化速度和指标,不可避免地走入了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简单集中的片面城镇化误区,同时也易出现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冒进现象、牺牲环境和资源的粗放现象等(彭红碧、杨峰,2010).科学发展观强调是以人为本、全面可协调持续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理念相契合,因此科学发展观可作为新型城镇化前期的引领思想.吴江等(2009)也认为新型城镇化要依据“一个统领,五个重点”的原则,其中,“一个统领”即为科学发展观.需要指出的是,对新型城镇化的认知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在未来其指导思想将会发生改变,但以人为核心这一根本宗旨将不会变更.

二是注重体现城乡统筹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快速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如今已经形成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城市群,在国家的战略规划中多次强调要发挥城市群的区域带动作用.但由于行政区划的制约,已经发展起来的城市群或都市圈,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和辐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多局限于“点”的聚集,并没有形成面的扩散,如在河北甚至形成了奇特的环大都市贫困带(李程骅,2013)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突出,该问题在中小城市的中心城区和郊区、郊县之间也普遍存在.农业是城镇生活资料、工业原料、剩余资本和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农业健康发展和否制约着城镇化进程.新型城镇化旨在打破二元体制,走城乡一体化道路,经济共同发展,居民生活的质量、水平和方式同步发展,最终实现城乡融合(彭红碧、杨峰,2010).

三是强调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当前,我国不同等级城镇之间,同等级城市之间存在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中指出,在下一阶段的城镇化,应当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和促进各类城市(即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李程骅(2013)认为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战略导向,将使我国的大城市、中心城市告别自我膨胀的“恐龙型”增长方式,转变成带动区域联动发展,和中小城市、小城镇形成有机化的“都市群”、城市群空间扩张方式.张占斌(2013)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角度,认为应当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格局,以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强调城镇化建设和资源环境相适应,各类城市合理布局并和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等.

四是强调集约化高效度发展.传统的城镇化,偏向于追求城镇在数量上、规模上的扩展,城镇化质量不高.在新的历史时期,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持续增大,粗放式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在城镇化减速发展的过程中,应当坚持集约化发展的原则,加强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以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和质量(胡际权,2005).新型城镇化强调集约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一方面我国农村待转移人口众多而城镇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是城镇化自身发展的本质要求,城镇化是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体,质变是城镇化的高级形式,而集约化发展模式正是城镇化质变的重要途径(彭红碧、杨峰,2010);同时,我国已经形成的具有竞争规模的大城市,需要从过去追求空间规模的“外延式”向集约、高效的“内涵式”发展转变(李程骅,2013).

五是注重体现城镇化发展的核心要义.在城市诸要素中,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的基本功能以及城镇化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城镇居民营造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现社会公正,城镇化建设由偏重经济增长向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转变,使城乡居民都能够享有均等的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公共卫生、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保障民生,大力发展产业,吸纳劳动力,解决就业和生存问题;三是加快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解决和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刘海平,2012).

六是强调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和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是保障城镇发展的后续动力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土地、丰富的各类自然资源成为了“世界工厂”,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时至今日,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开始向周边地区转移,各项资源存量的日趋下降,以往以资源采掘为主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开始衰败(杜永红,2012);其次,计划生育政策弊端开始显现,国内老龄化不断加速,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中国以往经济快速发展优势正逐步丧失.因此,新型城镇化必须努力摆脱土地、资源和人口的三重依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单卓然、黄亚平,2013).纵观传统城镇化的历程,不难发现,城乡差距在持续扩大,城乡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环境条件恶化的问题也相伴而生.因此,以促进城乡一体化为目标、致力于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成为非常明朗的发展趋势(张占仓,2010).

城镇化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新型城镇化概念内涵综述为关于城镇化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中国城镇化2020年完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