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心理失衡论文范文资料 与大一新生心理失衡问题其教育策略探究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心理失衡范文 科目:职称论文 2024-04-12

《大一新生心理失衡问题其教育策略探究》:该文是关于心理失衡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摘 要:大一新生处于中学和大学学习生活的转折期,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内部心理都存在较大变动,容易出现心理失衡现象.关注此问题并及时有效解决,有助于引导大一新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为其大学四年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以华北科技学院120名大一新生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为基础,对大一新生心理失衡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可供商榷的引导策略,力求对大一新生教育工作有所增益.

关键词:大一新生;心理失衡;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4B-0040-02

大一新生入学后,不仅面临着外部环境的改变,更有学习、生活目标的转移,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有些新生会出现“心慌意乱,手足无措”的现象,这就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若不妥善引导、疏通和管理,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新生调整心态,建立合理、科学的学习观,产生良好的“首因效应”,引导他们积极地投入大学生活.笔者经过对本校大一新生的调查,发现了他们在心态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教育引导策略以供商榷.

一、目标缺失所致的迷惘空虚

2016年11月,北大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总督导徐凯文在第九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做了一个题为《时代空心病和焦虑经济学》的主题演讲,在此演讲中,徐教授提出“空心病”一词,并指出这是由价值观缺陷所致的一种心理障碍.2017年9月20日,该演讲稿又在“智谷趋势”微信公众号上刊登,引起网友热议.经徐教授调查统计,北京大学有30.4%的大一新生认为学习无意义,有40.4%的学生认为人生无意义,由此可见,大一新生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一般而言,当一个人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后梦想终于成真,会经历短暂的兴奋期,而兴奋期过后,就会有莫名的空虚感.徐教授在文中所说的“人生无意义”应该指的就是这种空虚(类似于钱钟书的“围城”说).如何填满这种空虚?要么树立一个新的目标继续努力(这是我们通常所做的),要么打破以往固有的思维模式,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搞清楚自己活着的真正意义,确立符合自己本心的目标.无疑,打破固有思维模式比树立新目标更有挑战性也更有价值.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中国的中学教育,尤其高中时期的学习,一切以“高分”为目标,唯“分”是图,不可避免地使学生建立起功利主义学习模式,当高考结束后,自然会有目标丧失的无聊感.所以,打破传统的功利主义学习模式及因之产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是解决“空心病”的首要前提.在打破以往思维模式之前,教师要先引导学生放弃以前功利主义的学习模式,认识到大学学习和中学学习的本质区别;然后,引导学生直面自己的本心,问问自己最想要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从长远看我们想做什么?而眼下,我们能做什么?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召开主题班会或集体讨论会,这样多问几个“为什么”,探讨该“怎么做”,有助于帮助学生走出新生入学期的困惑.

其实,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不是比学生多高明,而是能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潜能、反思自己的问题,进而成长为一个比老师更优秀的人.正如黑格尔所倡导的,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使人成为“人”本身.所以,引导学生对“人”自我的认识、发现和觉醒,是高校教育的终极目的.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本自由”.而“人”的发现和觉醒,“人”被异化之后的回归,首先表现在自由选择意志层面上.马克思认为,“人的类特性”正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而高校教育若是通过教育者引导学生将学习变成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其成效就有望事半功倍.

那么,打破功利主义学习模式是否就是放弃学习目标了呢?当然不是.在打破固有思维、建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具有开拓的视野之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建立新的学习目标,可行性目标的转换可以有效引导大一新生实现心态失衡的调整.如果说是“大学梦”支撑他们度过枯燥的高中生活的话,那么,这个新目标只有比“大学梦”更为光彩绚丽,才能激起他们的斗志和热情.无疑,这一新目标的确立是有难度的.

作为大一新生教师,要主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目标状况.可以对学生做心理问卷调查、利用课余时间找学生谈心、开一些激发学生确立人生目标的主题班会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于不满意本校的学生,教师可鼓励其考研,并引导学生如何选择考研专业,如何在大学四年中提高英语水平等;对想要出国留学的学生,教师也可鼓励他考雅思、托福等;对想要在大学毕业后考公务员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参和学生会工作,积极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对想将来从商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他参加社团,也可以在学习之余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总之,在和每一个学生交流过后,教师要大致了解他们对今后的打算,并引导他们如何从现在做起,积蓄经验和知识.还有的学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引导他建立积极的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这个工作时,我们可以从这类学生的家境入手.对于家境比较富裕的孩子,教师要引导他用自己的双手去努力获得幸福,使其建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家境比较贫寒的学生,教师要积极肯定他们的努力,和其沟通要以温和的态度,巧妙婉转的表达,鼓励这类学生树立长远目标,比如考研,现在应该在本专业上做何种努力等.总之,了解情况、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引导学生树立新目标的主要原则.

二、理想和现实差距所致的心理失落

大一新生面对的是自己十多年寒窗苦读,孜孜以求的“梦想成真”的现实,可是,这个现实却永远不是他心目中的样子.从心理学上讲,梦想真的实现之后是会有心理落差的,任何一种现实不可能是人主观想象的样子,这就造成了大一新生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了落差感.我们曾针对大一新生对就读大学满意度做过问卷调查,其中满意者仅占12.5%,一般者61.6%,不满意者占20%,无所谓者占5.9%.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经过个别访谈,我们了解到,有一些大一新生在众多高考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能够从地方中学进入华北科技学院深造,这样的学生在地方是優秀的,甚至有些学生在地方中学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高考目标锁定北京名牌大学,只是由于一时没发挥好才退而求其次.这样的新生一开始对高考结果的“现实”就有失落感,再加上入学后生活习惯的不适应,学习环境的改变等,失落感就会增强.还有一些新生虽在中学不是尖子生,但也是中等偏上的学生,并如愿以偿地考进理想中的大学.可是当他入校后发现现实中大学的样子和理想差距很大,也会产生心理失落.

心理失衡论文参考资料:

心理护理论文

小学生心理论文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心理杂志

大学心理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

结论:大一新生心理失衡问题其教育策略探究为关于心理失衡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心里不平衡的人的表现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