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贵阳豆腐果论文范文资料 与品贵阳豆腐果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贵阳豆腐果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03

《品贵阳豆腐果》:此文是一篇贵阳豆腐果论文范文,为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如今,贵阳街上豆腐果的形状,或仿从“青岩体”,或呈“大块头”状,没有立方体状,连“豆腐果”的基本风味也失去了.现在的贵阳豆腐果名不符实,至于恋爱豆腐果,根本就无踪影,相比之下,青岩豆腐果就更显得具有独特魅力.

豆腐果是贵阳特色小吃,大街小巷都有卖豆腐果的摊档.烤熟的豆腐果外皮呈金,一咬进嘴,烫、脆、嫩、辣,满口流香,在蘸水和火烟味的刺激下,食欲大增,往往是吃了还想吃,难怪吃豆腐果会令人上瘾.

豆腐果蘸水在贵阳属于素蘸水类,在糊辣角面中加进姜米、葱花、酱油、醋等调制而成.豆腐果的卖点因蘸水调味不同而有别,各摊档还会添加其他不同材质的调料,加上对各种调料分量的配比,形成各自的秘制风格.现在的贵阳豆腐果蘸水中还加进了折耳根、苦蒜、酸萝卜等等作料.豆腐果从上个世纪50年代一分钱一个卖到70年代的5分钱一个时,曾经有一对工友恋人下夜班后,一道在喷水池街边吃豆腐果花去了5块钱,成为吃豆腐果的“奢侈豪举”.要知道,当时一个集体所有制工厂的工人一个月工资只有二十几块钱,可见豆腐果魅力之大,有瘾之人,常常是一提起豆腐果就hold不住.也有一些不愿意吃“过街遛”的“斯文人”用容器装回家去吃,但是,经证实,凡装回家后的豆腐果不好吃,不只是只热不烫,不只是皮不脆,关键是没有吃豆腐果的现场气氛和乐趣.所以,贵阳吃豆腐果的行家都晓得,要守在摊档边,蹲在烤摊旁,饱浸在豆腐果和火烟的混合气味之中品尝.蹲食豆腐果,一是方便取食,因为当时的豆腐果烤盘只比地面高二三十厘米,二是可以有效防止吃的时候蘸水滴到身上,因为豆腐果划开灌进蘸水后,滴汤漏水,除了手上会沾到蘸水汁外,不小心还会弄脏衣服.另外.蹲着品尝豆腐果还有一大作用,就是采用蹲姿低头面对烤盆,背朝行人,能遮掩自己的饕餮不雅食相.贵阳现在卖豆腐果的摊档都比较高,而且都会用一只塑料小盒连豆腐果带蘸水装给顾客.

绝迹的贵阳恋爱豆腐果

原先,贵阳豆腐果大多都是沿街摆卖的,所谓豆腐果摊摊,就是一副担子,一头是带烤架的火盆,一头是用布盖着豆腐果半成品的竹提篮和蘸水罐罐,外加一个小板凳.或者干脆就是一只手拎提篮一只手拎烤盆,街边现场烤制叫卖,经营成本低,这个应该称为摊食豆腐果.

除了街边的豆腐果摊而外,贵阳自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起有一些带门面经营的豆腐作坊,除了卖豆腐制品外,兼卖小吃豆腐果,顾客可以高桌子矮板凳地坐在店堂中品尝豆腐果.豆腐果是用小碟装给顾客,每碟装两个,另配以蘸水,酱油、醋、葱花、辣角面等调料摆在桌上,由顾客自己调制蘸水,这种堂食豆腐果就是正宗的恋爱豆腐果,如今耄耋老人还能回忆起到红边门坪子上去吃恋爱豆腐果的经历.

贵阳摊食豆腐果体积大多是长宽高约3厘米的立方体,而恋爱豆腐果形状则像枕头,呈长方体,约3厘米见方,七八厘米长.由于两个碟装豆腐果的形象好像一对恋人,而“恋爱”在当时的贵阳是一个新鲜时髦文明词,于是那个时代的贵阳人就给堂食豆腐果起了一个非常形象的雅号——恋爱豆腐果.恋爱豆腐果是豆腐果本身的形象掺杂了时代元素而得名的,这个具有时代风味的雅号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说从形象上来看像一对豆腐果在谈恋爱,另一层含义是指吃豆腐果从街边蹲吃变成了店铺坐吃,不仅售卖方式变文明,吃豆腐果的方式也变文明了,不是在街边用“五爪金龙”拿起吃,而是端坐桌旁用筷子夹起从容品尝.于是乎,摊食豆腐果与有“恋爱”雅号的堂食豆腐果一个“俗”,一个“雅”;一个是“粗朴”的街边货,一个是“文明”的桌上餐.那些想吃豆腐果又不愿意吃“过街遛”的斯文人自然成为主要目标市场,一家老小可以像“下馆子”一样前来吃豆腐果,吃完之后又顺便买些其他品种的豆制品回家.恋爱豆腐果的高桌子矮板凳和筷子进食,形式上是先进文明了,也博得了时尚雅号,但是缺少了摊食豆腐果那种蹲街边、闻火烟、手抓进食的原生态品位.贵阳恋爱豆腐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已绝迹,计划经济体制下,蔬菜公司负责经营豆制品,而不能经营小吃豆腐果,如要专门经营堂食豆腐果则成本过大,所以贵阳只剩下个体经营的摊食豆腐果.

有关贵阳恋爱豆腐果的伪文化

时下一些报刊、网络、电视节目在介绍贵阳小吃豆腐果时,统统将贵阳现在的豆腐果硬指为恋爱豆腐果,还说是因为抗战时期,贵阳避空袭的青年男女把烤豆腐果店当成谈恋爱的场地,久而久之,因为谈恋爱的青年男女吃豆腐果而给豆腐果冠名成恋爱豆腐果.一时以讹传讹,对贵阳恋爱豆腐果的历史内涵乱搞“包装”、随便“戏说”,彻底贬低了贵阳恋爱豆腐果的时代文化价值.

其实,稍了解一点历史,略加推敲就知其谬.试想,当时躲避日寇飞机空袭不是去郊游,哪有闲情逸致去谈恋爱?关键的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青年人谈恋爱不像现代青年人如此前卫开放.那时的贵阳社会风气保守落后且鄙俗,为此,当时的省长吴鼎昌还大搞“民众教育”提高贵阳的全民素质.舞蹈大师戴爱莲20世纪40年代初到贵阳表演芭蕾,舞台上当她抬后腿的时候,听到了观众的笑声,对这些贵阳人的笑声,直到她89岁高龄时还耿耿于怀.她2005年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我所有演出一生里头就是那么一次我跳的时候我听人家笑的声音.”当时这“贵阳人的笑”对大师打击很大,使她认为“中国不需要芭蕾,不适应那个文化.因为他们是两种文化,他们感觉到这个东西,不习惯了.”当时,贵阳话剧界的先辈麦放明、林薇等路过贵阳最时尚的大十字时,经常会被路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说:“这些人是唱文明戏的.”当时的社会民风如此,可想而知,那时敢在躲空袭的同时,边吃豆腐果边公开谈恋爱得要有极大的勇气才行.抗战时期处于落后边远山城的贵阳青年人,绝不可能随随便便成双成对在外谈恋爱,即使有恋人斗胆利用躲空袭的短短几个月时间在豆腐果店谈恋爱,也绝对是极其少数,而极少数敢公开恋爱身份的顾客绝对不可能形成豆腐果的主流买家,更不可能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在豆腐果店内营造出恋爱的氛围,更不可能将豆腐果哄吃出个“恋爱”的品牌来.何况贵阳那个年代异性成双成对随便在外吃小食,定会被人指责为不正经,不正经人的举止一般来说攀不上恋爱这个时髦高枝,豆腐果要靠其行为冠名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贵阳恋爱豆腐果绝迹了半个多世纪的今天,胡乱将贵阳豆腐果乱名为贵阳恋爱豆腐果是地地道道的伪文化,是在糟踏贵阳恋爱豆腐果的名声.

青岩豆腐果独有风味

到离贵阳30公里的古镇青岩去吃豆腐果,别有一番风味.严格说青岩豆腐果应该是烤豆腐干,因为经烤制膨胀后形状和贵阳豆腐果差不多,所以叫它青岩豆腐果也不错.

在青岩吃豆腐果,最好是冬天,到制作豆制品的人家,主人会带你参观豆腐制作过程和介绍豆制品,让客人先见识豆腐文化.然后,招呼你坐在炉子(煤炉或电炉)旁,在炉子上放一个铁丝烤架,在每人面前放一碟蘸水,然后将豆腐干撒在烤架上.青岩豆腐干呈方形,约3厘米见方,厚约3-4毫米,经烘烤后,体积膨胀变大.与贵阳豆腐果相比,特有嚼头,味道不亚于豆腐果.围炉品尝豆腐果,除了豆腐香味、火烟味和蘸水味而外,更增添了一丝家庭的温馨味,这是和贵阳摊食豆腐果与堂食豆腐果相近但又不相同的豆腐果文化滋味.如今,贵阳街上豆腐果的形状,或仿从“青岩体”,或呈“大块头”状,没有立方体状,连“豆腐果”的基本风味也失去了.现在的贵阳豆腐果名不符实,至于恋爱豆腐果,根本就无踪影,相比之下,青岩豆腐果就更显得具有独特魅力.

贵阳豆腐果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品贵阳豆腐果为关于对写作贵阳豆腐果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贵阳豆腐果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