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马克思论文范文资料 与马克思的机器思想与其对认识互联网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马克思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24

《马克思的机器思想与其对认识互联网》: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马克思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包含了丰富的机器思想,内容涉及机器的性质,机器对生产方式、资产阶级政权、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以及机器的发展前途.在产生和影响上,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机器与今天的互联网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决定了《资本论》中的机器思想对深刻认识互联网以及利用互联网发展生产力、化解网络政治经济问题、引导家庭和社会适应网络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启示.

關键词:马克思主义;机器思想;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68(2017)01-0089-07

马克思对机器现象及机器的性质、影响和发展前途所进行的深刻阐述构成了马克思的机器思想.马克思对待机器现象的态度以及在分析机器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我们今天正确认识同样属于工具范围、同样复杂且影响力巨大的互联网及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的机器思想

马克思的机器思想包括三个主要的方面:机器的性质、机器的影响和机器发展的前途,下面从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分别加以梳理和提炼.

(一)机器的性质

马克思认为:“作为工业革命起点的机器,是用这样一个机构代替只使用一个工具的工人,这个机构用许多同样的或同种的工具一起作业,由一个单一的动力来推动,而不管这个动力具有什么形式.在这里我们就有了机器,但它还只是机器生产的简单要素.”从这段话出发可以发现机器的以下性质:

1.历史阶段性

马克思特别强调机器的历史阶段性,将自己论述的对象限定办:“作为工业革命起点的机器.”马克思并未使用“最初的”这类词语来限定机器,而是把机器放在其所处的生产力发展阶段上,即“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来看待,从而具有了历史纵深感和合理性.这个限定表明马克思已经意识到了机器永续改进的前景,机器的发明、使用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作为工业革命起点的机器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这个具有典型意义的机器才可能下定义,而且这样的定义也才具有现实意义.

2.劳动替代性

马克思分析了他人的机器观点,例如“工具是简单的机器,机器是复杂的工具”.马克思指出:“他们看不到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甚至把简单的机械力如杠杆、斜面、螺旋、梗等等也叫做机器.”马克思认为机器的性质是替代人的劳动,原话是“用这样一个机构代替只使用一个工具的工人”.马克思强调机器代替的是“只使用一个工具的工人”,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一个工人往往只能同时使用一个工具,机器代替了工人驱动工具运动,即在工具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使掌握工具的人被“机构”代替.这个“机构”被马克思称为工具机.

3.规模和效率性

如果替代人的劳动的“机构”只能带动一个工具,即只能同时代替一个人的劳动,则其在生产上的意义将大打折扣,甚至由于低效率而根本不可能获得发展.因此,机器不仅要代的劳动,而且一定要具有规模效应.马克思说:“这个机构用许多同样的或同种的工具一起作业”,这就表明机器的使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同时替代多个人的劳动.在当时的纺织业中,工具机所体现出来的主要是同时使用多个同样或者同种的工具.就机器的规模效应来看,同时使用一个能够承受或者发出更大力量的工具,或者使原来的工具运转频率加快也能够提高生产效率,所以机器具有的规模和效率性是其最大的优越性.

4.单一动力性

机器是否只能是单一的动力来源呢?在马克思所处的时代这是个事实.在以电气化为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大多数使用蒸汽机或者内燃机的机器都同时还要使用电动机作为动力的来源,而且“动力”的内涵也被扩大了,电力不通过电动机而是直接推动电子的运动就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因此“单一动力”只是机器的阶段性特征,用“能量”来替代“动力”更为合适,即机器必须有能量来源.

5.发展的系统性

马克思说:“在这里我们就有了机器,但它还只是机器生产的简单要素.”马克思认为当时的机器“只是机器生产的简单要素”,这表明马克思只是将机器作为大工业中的机器体系的一个构成因素,他指出:“只有在劳动对象顺次通过一系列互相联结的不同的阶段过程,而这些过程是由一系列各不相同而又互为补充的工具机来完成的地方,真正的机器体系才代替了各个独立的机器.”可见马克思是从机器的作用状态和相互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机器体系的,从完成一定工作的角度观察,机器体系就是由多个“互为补充”的机器组成的“大机器”,是机器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工作时间的有机组合——机器的系统化.

(二)机器的影响

马克思揭示了机器在生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科学作为生产力的要素和生产过程的必然组成部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得到了特殊的应用”,劳动者“只是围绕着生产工具或机器、机器体系进行活动”.

1.机器对生产方式的影响

基于《资本论》的定位和内容逻辑《资本论》第一卷第十三章“机器和大工业”中所蕴含的机器思想的逻辑框架是剩余价值论.

(1)机器不能创造价值

“一切劳动,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就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另一方面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就具体的有用的劳动这个属性来说,它生产使用价值.”剩余价值问题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在剩余使用价值产生至到整个社会的使用价值极大丰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这个期间,社会的剩余使用价值的多寡,不能改变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质.机器的使用虽然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机器只不过是将其自身的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品中去,并且整体性地导致商品价值的降低.从根本上说,机器的使用只是表明人历史地使自然力服从于人的需要的程度又跃升了一个层次.机器发展的终极效果是与其它自然条件一起构成一个充分满足人需要并且不需要人被动参与的自动体系.只有到这个时候,机器才最终地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才会使剩余价值规律丧失基础.

马克思论文参考资料:

马克思主义投稿

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马克思主义杂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马克思哲学论文

结论:马克思的机器思想与其对认识互联网为关于马克思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马克思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