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文学创作论文范文资料 与论医学背景对当代作家文学创作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文学创作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26

《论医学背景对当代作家文学创作影响》: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文学创作论文范文相关的参考文献,对您的论文写作有参考作用。

摘 要:医学与文学分别属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有相当大的差异;但是在研究人性本质的层面,两者是殊途同归的.当代文坛上,一些作家具有医学背景,这种独特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医生的职业素养使得他们将视角对准生命、疾病和死亡这些永恒的文学主题,对普通人充满了悲悯的情怀.同时,也使得他们把医学术语、工作习惯带入到作品中.长期以来形成的冷静的做事风格,使得这些作家观察细致,笔法犀利.本文将通过当代文坛有医学背景的代表作家毕淑敏、余华和冯唐来论述医学背景对当代作家文学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医学背景;当代作家;创作影响;毕淑敏;余华;冯唐

古往今来,从事文学创作的人们涉猎到的领域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史学科,他们中的很多还有着不为人知的自然科学背景.医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个分支,自然吸引了很多创作者投身其中.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们最终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医学背景提升了这些作家的创作,帮助他们用自然科学赋予其的理性翅膀在充满感性的文学领域中翱翔.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曾经做过近10年的外科医生.在接受新浪采访时,被问到从医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他说:“在研究人性本质的层面,医学、文学走的其实是一条道路,只不过是方法和角度的不同.医学是从身体上对人进行探求的科学,从理论上研究人的结构.但是经常会碰到理论上无法解决的问题,所以只能把它转到心理和精神层面上,也就是文学,用小说的方式去描写或者解决这些问题.我想这两者既不一样,又有共通的地方.”两者虽有诸多不同,但是在生命的诞生、死亡和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上面,文学和医学殊途同归.

在当代文坛上,有医学背景并且较有成就的代表作家有毕淑敏、余华和冯唐.医学不仅影响了这些作家的创作还影响了他们整个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毕淑敏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文坛时,以其冷静和对人事悲悯的情怀而独树一帜.她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1969年入伍,在喜马拉雅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军医达11年之久.1980年回京,她被分到工厂医务所任主治医生、所长.1991年她告别医院,开始专业写作.7年后,正处在写作黄金时期的毕淑敏放弃写作,进入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读书,2002年心理学博士方向课程结业后成立了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2005年关闭心理咨询中心,再次弃医从文.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长年的医学生涯使得她对生与死有从身到心的全面理解,怀着高度的作家使命感关怀着人生.

因为毕淑敏当了20多年医生,所以能感同身受.她为我们塑造了各具特色的医生形象.毕淑敏在谈及自己创作的体会时说:“我只敢写我大致经历过的事情,我只敢描述我确有把握的感觉和记忆.”在她的小说中,医院是一个小社会,医生是主角.他们不再是隐藏于白大褂之后神秘的群体,而是有血有肉、有缺点的普通人物,拥有更丰满的人格.毕淑敏呼唤良知和责任,着力塑造的是有良好医德的医生.这些医生有高度的责任感,克服极大地困难,只是为了救人,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做医生的,就该终生穿着白的工作服,永远一尘不染.需忘我,需認真,需冷静如水,需严谨如丝丝入扣的卡尺.”毕淑敏如是说.

在她为我们精心创作的故事中,往往以医学故事为切入点,同时将各种社会、人生问题巧妙地编织在故事中,在医院这个小天地里经营着一个高度浓缩的人生舞台.我们经常说人生如戏,经过作家精心创作的人生更有韵味.好恶、美丑在医院里纷呈,生和死每天一幕幕在医院里上演.作者几乎每天都面对死亡,慢慢习惯以敬畏之心缅怀死者,祝福生者.对人事悲悯的情怀,对人生命的关注,灌注在毕淑敏的作品中,使其作品具有思想深度,耐读又感人.

余华是中国当代文坛有鲜明创作特色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明显带有医生这一职业印痕.余华自称“他的童年岁月在医院里”.因为父母亲都是医生,余华从小就出入于医院,对生死离别看的多了,他说道:“我喜欢闻酒精和弗尔马林的气味等我对从手术室里提出来的一桶一桶血肉模糊的东西已经习以为常了”.这种感官体验,影响了之后余华的创作,成为内在的渊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余华能够冷静地、不动声色地描绘*、残暴,描写人性中的黑暗和丑陋.

另一方面,余华做牙医时面对口腔这一小方天地,锻炼形成的精准、利落,也极大地影响了余华的现实创作.他的小说一直存在着一个清醒的叙述者,利落、冷静地描写生存和死亡.

冯唐是一个新生代作家,70年生人.他被称为文学界的“异类”,作品有难得的轻狂和痞气,同时也充斥着旺盛的青春气息.他的身份无疑是多重的,医生、商人、作家,这三者同样指向了敏锐这个特点,正是这个特点滋养了冯唐的文学创作.1990-1998年间,冯唐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主要学习妇科肿瘤专业,并获得了临床医学博士.在一次专访中冯唐这样回答从医经历对他的影响:“我记得卵巢癌晚期的病人如何像一堆柴火一样慢慢熄灭,如何在柴火渐渐熄灭时,身影还在病房慢慢游荡,还站到秤上,自己称自己的体重.从这个意义上讲,学医的8年是我练习素描人类的8年,是我了解生死的8年.这两点,对于我的世界观和写作至关重要”.医学背景对冯唐文学和人生的影响毋庸置疑.

冯唐引起大众的关注,是因为《北京三部曲》的出版发行.《北京三部曲》由《十八岁送我一个姑娘》《万物生长》和《北京北京》三部小说组成.小说以自传式的口吻叙述了在学院背景下主人公秋水由男孩向男人转变过程中的迷惘和青春所经历的伤痛.作者在作品中对“性”这个话题大胆、开放地描写突破了一定的尺度;对小说中几位主要女主人公的描写,我们能感受到浓厚的男性荷尔蒙气息.出现这种描写的深层原因是冯唐作为妇科医生的职业敏感,他十分了解女人身体的构造,而且能够冷静、理智地对待人身体的.冯唐要表达的并非是无度空虚的性欲,他并没有依靠性描写博人眼球,而是在调侃中解构性欲,让人们正视正常的.

冯唐的小说还常常用人体器官做比喻.他会将建筑物的外形比喻成男性的,这和余华的小说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将自己熟悉的医学场景或医学名词写到文字中.冯唐在《万物生长》后记中写道: “我在满足读者阅读期待和还原生活之间,徘徊许久,最后选择了后者.”

每位作家的思想观念不同,因此即使有着同样的人生经历,获得的认知和体悟也不尽相同.生命最高形式的书写,必定充斥着对生死、命运的认真观察和思考.人一生会经历生、老、病、死,难以预料.但它之于有医学背景的作家又完全不同了.他们比一般人更能直面痛苦,直面死亡.在这些作家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更好地看清死亡,直面深层人性.读完作品之后,我们这些普通读者面对现实,或许能够更冷静、理智,将更多的热情和关注投向未来所向往的生活.

[注释]

[1]宋耀良.艺术家的生命向力[M].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276.

[2]金银花.试论医学对毕淑敏创作的影响[D].长沙,中南大学,2009.

[3]李巍巍.用生命擦拭生命[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4]毕淑敏.红处方[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477.

[5]余华.医院里的童年[Z].1998.

[6]余华.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Z].2005.

[7]米歇尔·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M].刘北成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

[8]冯唐. 万物生长: 后记[M].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2012,234.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民生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文学创作论文参考资料:

文学杂志征稿

文学杂志排名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文学刊物投稿

关于文学的论文

结论:论医学背景对当代作家文学创作影响为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论文题目、论文提纲、文学创作方法的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相关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