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浮沉论文范文资料 与孔雀西南飞浮沉中三线人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浮沉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16

《孔雀西南飞浮沉中三线人》:该文是关于浮沉论文范文,为你的论文写作提供相关论文资料参考。

[编者按]50年前,为了积极响应国家“一定要把三线建设好的号召”,一批人到偏远的中西部地区支援内地建设,他们来自五湖四海,这批人及其子孙通常被我们称为三线人.2014年10月起,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组织力量对四川德阳部分三线工程的职工进行了访谈,这些“三亲”史料大体勾勒出德阳几代三线人的人生变迁.本文以亲历者说的形式,试图让那些即将被大家遗忘的三线建设者的故事重新浮出水面,让更多的人知晓和铭记.

三线,是指在1964年至1978年那个特殊年代,依据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即受外敌侵袭的可能性),中国大陆的国防线,由沿边沿海地区向内地收缩划分的三道线.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 、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用今天的区域概念来说,三线地区基本上就是不包括新疆、西藏、内蒙古的中国中西部内陆地区.

1964年8月17日、20日, 在 书记处会议上两次指出,要准备帝国主义可能发动侵略战争.现在工厂都集中在大城市和沿海地区,不利于备战.各省都要建立自己的战略后方.这次会议决定,首先集中力量建设三线,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正式确立.8月19日,李富春、薄一波、罗瑞卿联名向 和 提出《关于国家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报告》.8月30日, 批示将报告印发 工作会议,以后又发给各 局、部委、省委执行.10月30日, 工作会议通过并下发了国家计委提出的《1965年计划纲要(草案)》.这个计划的指导思想是:“争取时间,积极建设三线战略后方,防备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提出的三线建设总目标是:“要争取多快好省的方法,在纵深地区建立起一个工农业结合的、为国防和农业服务的比较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

按照三线建设的计划,西南三线要建设几个工业基地:以重庆为中心的常规武器基地、以成都为中心的航空工业基地、以长江上游重庆到万县为中心的造船工业基地,以及沿成昆线布置的原子能工业基地.就这样,随着三线建设的战略全线铺开,仅6000万人口的江浙沪吴语地区,即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在此后迁往中西部.

三线建设作为新中国成立以后一个规模空前的建设战略,过去由于保密性质,以及和“文化大革命”时间交叉等原因,1990年代才开始出现个人研究.世纪之交, 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后,三线建设作为前驱历史也得到关注,各地区开始出现对本地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

2014年10月起,我们对四川省德阳市的部分参加三线建设的职工进行了口述历史调查,共采访10多位德阳工厂职工,最小的51岁,最大的80多岁.本文以德阳三线人的时空转换为脉络,呈现德阳三线几代人的浮沉,并思考探究经历了史上罕见的工程大移民的三线人,根的溯源在何方,现实现状如何,新的一代又走向哪里等问题.

本次采访对象均为德阳三线工程的职工或者家属,他们有的亲历了三线建设的全过程,有的作为第一批三线人的子女对三线建设的历史和再发展有着深刻记忆和切身体会.大部分受访者年龄集中于50至80岁之间,对于三线搬迁的时空变化有着较为清晰的记忆;较为年轻的亲历者把关于三线建设的记忆延伸到21世纪之后,为三线人的人生变迁提供了延续性的视角.当然,我们也应注意,德阳的三线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代表,这样的特征势必导致其口述材料具有相应的地方特点.所以,德阳作为全国三线建设的一部分,其三线建设的口述资料不仅具有共性,也具有其特性.

德阳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东北部,唐武德三年(620年),析雒绵建置德阳县,为德阳县名之始.南靠成都,北接绵阳,东壤遂宁,西邻阿坝.从1956年到1957年,国家建委组织的联合选厂组将四川眉山、德阳作为备选厂址.本着审慎的原则,西南重机厂选厂工作筹备处组织设计、地质、城建等有关单位、人员及苏联专家,先后多次对四川眉山、德阳、成都、石板滩等地的12个厂址方案进行了实地踏勘及技术、经济比较,最后选定成都、德阳两地4个工厂址方案上报部局和国家建委,并报李富春、薄一波副总理.1957年12月,李富春、薄一波副总理亲临成都,和四川省委研究,决定将重机厂厂址定于德阳县城南.1964年8月,国家建委召开一、二线搬迁会议,提出要大分散、小集中,少数国防尖端项目要“靠山、分散、隐蔽”(简称山、散、洞).有的还要进洞,导致东方电工厂等搬至德阳.

现如今的德阳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城市,是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拥有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一批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重装制造企业,德阳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基地和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之一.

那是他们的黄金时代

四川德阳,从昔日的西部小县城到如今的明珠之城,德阳的第一代建设者们,他们来自中国的天南海北,年龄不同、身份各异,却都怀揣着报国的壮志和梦想来到这片孕育希望的土地,这是一群人建成一座城的故事.

1. 迁徙和建厂

1966年,上海新业电工厂剥离一部分职工到四川德阳建立了东方电工厂(简称东工).在我们采访的东工职工中大多提到了当时的迁徙过程,多数职工是在30岁左右携家带口、从东到西迁至德阳.陈渭淇说:“我是1966年从上海过来的,当时30多岁和爱人一起过来的,很多单位一起过来,当时过来的还有20多岁的年轻人.”“爱人和我一起过来的,我是在上海新业电工厂,他是另外的厂,过来就住厂里面分的房子嘛.” 在这迁徙大军中,不仅仅有工厂职工及家属,还有支援内地的老师,李琼就此谈论到:“最初过来就像我父亲,先是建厂的.后头几年家属都过来了,厂里需要办幼儿园,读书的问题,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解决,就要调动一些过来.”而东电和二重都是1958年开始搬迁建厂的,江爷爷介绍到:“我是广东人,当时是东北电工局在沈阳招聘我们去的,后来调动支援三线建设,就坐火车分批过来了,当时坐车换了好几个地方,从东北沈阳到北京,北京完了就到湘潭,1958年到这来的.”二重职工凌师傅也回忆道:“我妈就带我们两个小孩过来,我们是从上海的上重调过来的,1966年过来的,1966年走的重庆那条线,属于南线.”

浮沉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孔雀西南飞浮沉中三线人为关于对写作浮沉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电视剧浮沉怎么禁播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