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移动互联网论文范文资料 与国内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评述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移动互联网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16

《国内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评述》:本文是一篇关于移动互联网论文范文,可作为相关选题参考,和写作参考文献。

【摘 要】本文论述我国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的研究主要关注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特征、影响因素和决策过程三个方面,其中消费者行为特征和决策过程的研究相对薄弱,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多,研究方法和内容相对成熟.认为虽然移动互联网消费行为的研究相对滞后,但随着行业的发展,相关研究的热度和水平都会提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消费者行为 评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C-0058-03

2001年11月中国移动通信推出的“移动梦网”计划被认为是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端.2009年1月,为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颁发了3G牌照.3G网络的推广,加上智能手机的出现,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翻开了新的一页.2012年往后,中国智能手机逐渐普及,移动终端的互联网应用得到快速发展.2014年以来,中国4G移动网络逐渐普及,较高网速的4G移动网络将移动智能终端从较低网速的3G移动网络和固定WiFi无线网络中解放出来;同时,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终端不断更新换代,功能越来越先进,一个更普遍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式到来.

2017年9月15日,互联网资讯聚合平台艾瑞网发布《2017年Q2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季度数据发布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末,我国移动互联网市场规模已达5840.1亿元,这表明我国移动互联网消费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移动互联网消费者正在越来越重要地影响着中国市场.

一、国内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研究与探索

国内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和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与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有关的研究文章数量却不多.笔者于2017年10月17日以“移动互联网”并含“消费者行为”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检索到的相关文章记录只有711条.虽然相关研究数量不多,但是整体来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2001—2008年的论文数为27篇,2009—2013年的论文数为141篇,2014—2017年10月为543篇.可见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的研究越来越为研究者所关注.

从已有文献看,研究者关注的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决策过程.

(一)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特征研究.国内有关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特征的论述不多,而且出现的时间较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下几位研究者.廖卫红(2013)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随时随地、更显个性化、更显诚信、“碎片化”、互动性、对更敏感.董正浩(2013)则侧重需求更加多样化和时间更加碎片化这两个主要特征.张琰、孙亮(2014)认为移动网络消费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移动化、即时化、私密化、个性化和位置响应.王斌(2015)将其归纳为七个方面:随时随地、碎片化、及时的关注、互动性、位置性、线上支付然后线下消费、热衷于信息的传播和分享.胡治芳(2015)认为移动终端用户网络消费行为特征可以归纳为:便利性、碎片化、更加具有针对性、对更加敏感、购物行为更为复杂.温娜(2016)则认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的典型特征是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

从上面几位研究者的概括来看,词频较高的有“碎片化”“随时随地”“个性化”“敏感”等.笔者认为这些关键特点出现的原因在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泛在性,使得消费者可以广泛地、自由地使用移动终端与移动互联网连接.泛在性连接使得消费者可以比较随意地进行消费,因为随意,往往时间不容易保证,容易被打断,于是碎片化特征明显;同样是因为随意,消费者就比较容易率性,容易获得各种资讯和进行互动,也容易货比三家从而对更敏感.因此,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比某个线下特定场景中的消费行为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可以看出,研究者所归纳的观点具有较好的概括性和科学性.

(二)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是消费者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者从这一领域的各个角度进行阐述,研究手段丰富多样,成果丰硕.受此影响,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文献也相对较多,现拟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两方面对一些代表性的研究进行概括分析.

首先,在研究方法方面,研究者大多采用实证研究路线,例如杨水清(2012)、黄杰(2013)、贾萌君(2014)、吳威(2015)、金婉怡等(2016)、朱鹏等(2017)均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他们共通的做法是在遵循某一种或几种的理论基础上,采取背景阐述、提出假设、建立模型、开发量表、收集数据、检验分析以及提出管理启示等研究路径,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纳.这种实证性研究是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中实证性分析传统的继承,无疑给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研究领域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和树立良好的榜样.

这些研究者所遵循的理论基础一般有技术接受模型(TAM)、计划行为理论(TPB)、用户价值接受模型(VAM) 、期望确认理论(ECM)和创新扩散理论(IDT),或者是这些理论的扩展或复合模型譬如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与使用模型( UTAUT)等.其中技术接受模型(TAM)因其成熟度高所以使用频率较高,但有的研究者存在生硬套用此模型的问题,笔者会在后文对此进行评述.

其次,在研究内容方面,研究者关注的重点集中在移动互联网消费者采纳决策、使用和持续使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比如李晶(2012)、杨永清(2012)、廖卫红(2013)、林琳(2014)、万君(2015)、张欢(2016)、陈容(2016)、朱鹏(2017)等从不同角度及不同层次对消费者采纳、使用和持续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其研究结果基本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第一类是促进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工具因素如网络或渠道的有用性和易用性等;人的因素如消费者创新性、愉悦感和认同感等;环境的因素如即时性、便利性和交互性等;品牌产品因素如传播方便易于对比和相对低廉等.第二类是制约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主要包括感知成本、感知风险、消极的社群资讯以及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可以看出,建立在实证分析基础上的影响因素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结论所依据的基础也较为坚实,这不仅为学术界奠定了坚实的研究基础,也可以为行业提供积极的参考.

移动互联网论文参考资料:

有关互联网的论文

互联网创业论文

关于互联网金融的论文

互联网金融论文题目

互联网论文

关于互联网的论文

结论:国内移动互联网消费者行为评述为适合移动互联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移动互联网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