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论文范文资料 与社会治理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和治理体制转型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新生代农民工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21

《社会治理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和治理体制转型》:本论文为您写新生代农民工毕业论文范文和职称论文提供相关论文参考文献,可免费下载。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工人阶级作为社会阶级而兴起,即作为有着强烈公民权利意识的社会集团出现并同国家处在持续的冲突之中,为此必须容纳新生代农民工的公民权利诉求进而构建开放型的劳资治理体制.构建开放型治理体制的实质就是将劳资领域从国家直接控制的状态转化为自治性质的社会领域,这就意味着劳资治理要相对独立于行政管制的过程,进入社会治理的范畴.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领域,劳资冲突治理的关键是借助制度创新确立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权利,从而最终将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工人阶级制度化.创建国家制度以整合工人阶级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议题,一个制度化的工人阶级的存在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关键词:工人阶级转型;新生代农民工;全能型治理体制;开放型治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5)09-0013-09

导语

回望中国开国建政以来的历史,不难发现工人阶级一直同的治国理政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者说如何定位工人阶级在国家体制中的地位,怎样处理工人阶级与政权之间的关系,始终同党的领导地位和国家权力的正当性密切相关.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中国工人阶级经历了一个从政治阶级向社会阶级转型的历史过程.政治阶级和社会阶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两种存在形态,反映了国家与工人阶级之间不同性质的关系.政治阶级的塑造、社会阶级的兴起和政治阶级向社会阶级转型,都是在国家治理体制的基础上进行的,也对国家治理体制的创建、巩固和变革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国家治理体制的创建、巩固和变革构成了现代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中国工人阶级的转型过程,既反映了国家建设的实际进程,又构成了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

政治阶级就是在计划体制时期依靠单位体制组织起来的传统产业工人.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冲击之下,政治阶级走向解体,与此同时,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社会阶级开始在中国社会结构之中兴起.新生代农民工的兴起是大规模的、快速的工业化进程的结果,同时也是国家推行以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发展战略的后果.根据国家统计局2012年的年度报告,我国农民工的总体规模将近2.5亿,其中出生于1980年之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的比重为75%左右,这就是说新生代农民工的总体规模将近两亿.新生代农民工广泛分布在钢铁、交通运输、机械、电子、纺织、制衣、能源、化工、采掘、建筑等产业,其中劳动强度大、劳动风险高的产业新生代农民工的比重非常高,新生代农民工在采掘业、建筑业和电子制造业中的比重都超过了80%.

同作为第一代农民工的父辈们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加明确的权利意识、受过更长时间的教育、早已脱离了农业生产活动(或者说基本上不熟悉农业生产)、对城市生活有着更为强烈的向往、能够比较熟练的使用现代通讯技术,因此新生代农民工同城市的联系超过了同农村社会的联系,定居在城市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目标.同计划体制时期的传统产业工人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并不具有国家权力的保护,甚至处在亲资本的地方政府的压制之下,他们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依靠出卖劳动力赚取工资性收入的雇佣劳动者,并且由于他们所具有的劳动力资源在中国是十分丰沛的,因此在市场交换中他们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这些导致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业生产领域处在十分弱势的地位,他们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合法权益的严重受损以及由此导致的不公平感,引发了新生代农民工此起彼伏的集体抗争,其中南海本田汽车工人罢工、富士康工人的连环跳楼事件、东莞裕元制鞋工人罢工等标志性事件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的社会阶级的兴起意味着必须将其制度化,从而使其成为国家政权的社会基础,而要想实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制度化就必须进行劳资治理体制的改革,在兑现新生代农民工政治权利的基础上构建开放型的治理体制.构建开放型治理体制的实质就是将劳资领域从国家直接控制的状态转化为自治性质的社会领域,这就意味着劳资治理要相对独立于行政管制的过程,进入社会治理的范畴.社会治理不仅要求来自社会的资源、行动者成为治理过程不可或缺的参与者,而且意味着构建国家政权与社会之间的制度化协调联系.作为社会治理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劳资治理的水平或者说劳资双方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以自主的集体谈判方式解决利益冲突,将制约着中国社会治理的整体水平.在的高层政治精英启动社会治理的背景下,一方面整合、重组现有的制度资源,另一方面从事必要的制度创新,逐渐确立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权利,并将其延伸到中国工业生产领域中去,最终构建由劳资双方共同参与的开放型治理体制,这是中国社会治理的核心议题和迫切的工作任务.

一、政治阶级的塑造与全能型治理体制的演变

中国领导的革命是在以农民阶级作为主力军的条件下进行的,这就是说中国工人阶级不仅力量弱小,需要联合其它社会集团才能形成革命的大军,而且主要依靠自身的先锋队政党参与革命过程,发挥领导作用.因此,在开国建政时,城市工人阶级与国家政权之间缺乏制度化的联系,甚至在城市工人阶级中的组织和影响也由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而受到极大的限制.不言而喻,中国工人阶级的现状与新国家政权对工人阶级的需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如何将中国工人阶级塑造成为自觉自为的工人阶级,并使之成为党的领导地位和国家权力正当性的社会基础,就成为治国理政的重中之重.为此,先后启动城市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两个战略过程,于是中国工人阶级在国家治理体制的基础上形成政治阶级.显而易见,作为政治阶级的工人阶级不是政治革命的前提,而是国家政权主导下社会革命的结果.

国家对政治阶级的塑造开始于企业的改革.1948年8月,领导了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召开,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职工运动当前任务的决议》,该决议的核心思想是重新设计企业的权力结构,建立由工人参与企业管理的工厂或者企业管理委员会作为统一的领导机关,实行企业管理的化.六届劳动大会的决议在中国七届二中全会上得到进一步强调,确定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和将工作的中心转移到城市的战略决策.1949年5月,华北人民政府根据六届劳动大会和七届二中全会的精神制定了《关于在国营、公营工厂企业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与工厂职工代表会议的实施条例》,从而使得企业管理有了第一个法规性文件.1949年9月,新政协制定的《共同纲领》也明确规定实行企业管理和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于是管理不仅获得了根本法的支持,而且开始向全国范围内推行.伴随着全国大部分地区得到解放,国家于1950年初开始全面推行企业改革,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实行企业改革确实是国家贯彻工人阶级领导地位的重要步骤,但是,企业改革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实现工人参与企业管理,更为重要的目的在于借助工人阶级的力量快速改造旧企业,发展在工人阶级队伍中的组织,强化党与工人阶级之间的联系,教育和改革脱胎于旧社会的工人阶级.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参考资料:

新生代杂志

结论:社会治理视角下新生代农民工和治理体制转型为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新生代农民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