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迷醉论文范文资料 与良知的迷醉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迷醉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31

《良知的迷醉》: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迷醉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孟子》一书有九处论及“酒”,其中有在日常意义上对酒的承认,但更多的是从道德理性的绝对性与纯粹性出发,体现出对酒之迷醉的拒斥.如此拒斥,引而至于政治上的禁酒,体现出孟子政治上的迷惘.而这在更深层次上,体现了孟子哲学追求绝对而纯粹的道德透明,最终走向了其反面,即由绝对自觉透明的道德自我,转而消解了天的自在性,湮没了万物的自在性和整体世界的自在性,且否定了他者的差异性与独立性.就此而言,拒斥酒之迷醉的孟子良知哲学,实质上是无酒的良知迷醉,它在彰显生命存在的某些侧面之际,却遮蔽了生命更为深邃与广袤的整体.

关键词:酒;良知;明觉;迷醉;良知的迷醉

中图分类号: B22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8)04-0113-08

生命存在的状态有显和隐的不同面相.就这个角度而言,良知更为突出理性之明觉,是显的一面;而迷醉则更为侧重情绪之体验,是隐的一面.但是,更为深入地看,良知之在其自身而孤零,则可能显现为迷而不醉;醉,就其消融自身与回返自身而言,则呈现为澄明而不迷.在道德生存之域,良知作为明觉,意味着生命存在的透明与敞亮;迷醉则意味着生命的幽深与潜隐.实际上,生命存在是作为隐-显、幽-明、迷-觉、醒-醉等共生的整体,如果片面地彰显任何一方面,都会造成生命整体的瓦解与分裂.没有良知明觉的人生,是黑暗昏昧的;但没有迷醉沉沦的人生,则是虚妄不实的.孟子突出良知,与孔子对酒有所肯定不同,孟子对酒有着明确拒绝.

饶有趣味的是,《孟子》本文有九次引用到“酒”字,并且,孟子鲜明地将“酒”与“德”联系在一起加以言说.其中,孟子为了突出道德自身的纯粹性与崇高性,表达出对于酒的拒斥与否定.对“酒”的如此拒斥与否定,我们可以称为“孟子式拒酒”.孟子式拒酒所彰显的道德观,表面上似乎是理性主义的;但因为混淆了理性明觉与情感沉醉的界限,片面地以理性明觉淹没情感沉醉,实质上是主观主义和独断论的.在政治上,通过道德与政治的一致性来拒斥、否定酒,不但不能保证政治的合道德性,反而掩盖了其不合道德性,成了专权的辩护,引向政治的迷惘.我们可以通过对《孟子》中关涉“酒”之文本的分析,看出孟子道德哲学中的一些潜隐倾向,即孟子强调主体的道德觉悟,以区分在我者与在外者为基础 《孟子·尽心上》.,突出道德主体性或道德自我 孟子对性、命的理解,有一个“君子不谓”与“君子谓之”的区分(《孟子·尽心下》),这个区分的关键在于,人自身的主体性自由选择是人之性命(人之本质)的更为本质之处,或者说是人之本质之为本质的基础;同时,孟子对所欲、所乐和所性也有一个区别(《孟子·尽心上》),也是突出君子(作为学有所得的有德者),其本质的基础是能动的选择和自主的行动.这都是作为“在我者”之道德自我或道德主体的突出之处.,要求反求诸己 《孟子·公孙丑上》与《孟·子离娄上》.、求其放心 《孟子·告子上》..但是,如此反求诸己的道德自我,最后却又以神秘主义的方式,将自我膨胀为知天的天人合一者,而消解了天的客观性与自在性;对道德德性的重视,转而为“浩然之气” 《孟子·公孙丑上》.和“万物皆备于我” 《孟子·尽心上》.,消解了外物的自在性;对于一己道德价值的强化,进而走向对他者差异性的否定与湮没.如此,孟子的良知,以绝对的光明趣求,反而走向了绝对的迷醉,或者说迷而不醉——即让天下、万物或他者迷于一己之主观,而不能让自身沉醉消融于大全之世界,也不能让他者回到其自身.在孟子良知中顯现出某些事物(道德自我与道德价值)的同时,它也隐藏了很多事物(自在的世界整体、自在的万物与自在的他者)——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孟子显现了“作为道德主体之我”,掩匿了作为所有人、所有物共存的“广袤生活世界”以及这个世界的“差异物”.因此,以拒斥酒而凸显道德纯粹性的主张,存在着某种遮蔽.在单纯的觉而不醉的道德主张中,存在某种可能的“迷”;而在真正的醉而不觉的情感沉沦中,则存在某种可能的“明”.

一、“酒”是日常生活的基本内容

酒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可以表现为诸多不同的样式,比如个人嗜好、礼仪祭祀、宴请酬酢等.一般而言,酒源自粮食而又是粮食的某种转化消耗形式.在等级社会中,粮食的生产与对其的占有和消费具有分离、异化.作为粮食转化形式的酒,也同样具有与其生产相分离、相异化的占有和消费.但是,尽管存在着分离、异化,酒作为基本生存资料(粮食)的转化形式,是人类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方面与基本内容.在《孟子》中,酒也以与日常生活不可脱离的形式表现出来.

孝是日常人伦的基本方面,孟子亦如孔子一样强调孝.在儒家对孝行的赞扬中,曾子具有典型意义.在孝行中,孟子较为醒目地提到,为父(母)提供酒是一个重要的表现:

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将撤,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曾皙死,曾元养曾子,必有酒肉.将撤,不请所与.问有余,曰亡矣,将以复进也.此所谓养口体者也.若曾子,则可谓养志也.事亲若曾子者,可也. 《孟子·离娄上》.

曾子养曾皙“必有酒肉”,因为对曾子孝行的肯定,这里也可以看出酒并非仅仅具有否定性的意义,至少可以视为在孝行中的基本食物.《孟子》另外有一则故事说,齐国有个男人出去偷食人家祭祀的食物,伪称说是其朋友的款待,每次总是“必厌酒肉而后反”: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瞰良人之所之也.”早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卒之东郭坟间,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

这里有意思的是,齐人之小人行径与偷食祭祀的酒肉有关.一方面,祭祀中有酒肉,而且被齐人僭称为朋友款待,表明这是社会生活(祭祀)中的基本必备物;另一方面,齐之小男人的偷窃酒肉,又使得酒成为某种与道德上的瑕疵相关联之物.孟子还与学生讨论征伐问题,以商汤征伐葛而得天下为例来加以说明.孟子的叙述,将维护社会日常的祭祀与征伐战争联系在一起,一方面提到祭祀之礼必具酒肉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指出葛伯之无礼、无道尤其体现为夺酒肉:

迷醉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良知的迷醉为关于本文可作为迷醉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迷醉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