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江南市论文范文资料 与明清江南市镇与其文学群落的形成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江南市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3-30

《明清江南市镇与其文学群落的形成》:本文关于江南市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摘 要:明清江南市镇集聚了大量文人,形成了相当规模的文学群落.这种集聚现象是经长期历史发展、融合而成的.在江南市镇文学群落中,江南人固然是主体,外来者也占有一定比例,其卜居或寄寓使江南市镇文人群体规模增加、内涵豐富、文化活跃.江南人与外来者的汇聚摩荡,造就了市镇人文兴盛,并逐渐形成了历史传统,使其成为明清江南典型的记忆识别空间和文化贮存空间.这个空间具有某种超验性结构,但又是一个合理的存在.要理解其存在的合理性,应该回到历史中去,特别是要注意作为历史要素的明清江南市镇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生态,发现蕴藏于其中的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力量.

关键词:江南市镇;文学群落;空间分布;流动汇聚;环境生态

中图分类号: 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7)08-0173-11

作者简介:罗时进,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 苏州 215123)

明清时期的江南,是文学创作最为繁荣的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无疑为文人交流、文学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这已经为学界所注意.但讨论这个问题时,涉及到的次级问题很多,比如,城市如何定义?明清江南城市文化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如何?明清江南城市经济与文学是否存在共生关系?明清江南城市景观如何成为文学意象进入作品的?明清江南城市文学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学术界有不少研究成果,有些大致可以形成共识,有些仍需继续讨论.我所关注的是一个与上述种种既有关联又有所游离的问题:明清时期的江南,在区域中心城市、市镇和乡村不同层次的社会结构中,“市镇”这个中间层级的发展与文学的关系如何?这方面学者们已经有所论及1,但整体来看受关注度仍不高,而研究明清江南文学,这恰恰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社会层面.

一、明清江南市镇的兴起与空间分布

江南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的重点,形成了相当丰富的成果.明清江南市镇研究是其中一个重要专题,川胜守的《明清江南市镇社会史研究—空间与社会形成的历史学》、刘石吉的《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陈学文的《明清时期杭嘉湖市镇史研究》、李伯重的《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00—1850)》、范金民的《明清江南商业的发展》、包伟民的《江南市镇及其近代命运(1840-1949)》、小田的《江南乡镇社会的近代转型》1等著作都有专门或重点的讨论,相关论文则更多,讨论颇为深入.

2000年,美国加州学派的重要学者彭慕兰出版了《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其中提出“十八世纪以前的中国江南农业与欧洲英格兰基本相似,江南甚至不少地方领先,只是约1800年以后才出现了根本性的分岔”2.此书在学界影响很大.明清时代江南经济的发达是海内外学者早已注意的,只是其先进性被明确地与欧洲并列比较,并提出了“分岔点”及其原因,便点燃争议了.值得注意的是,对彭慕兰观点的广泛讨论使明清江南市镇研究再度被激活,樊树志的《明清江南市镇的“早期工业化”》和《江南市镇:传统的变革》等可谓代表性的成果.

明清江南市镇在经济功能之外,自有其文化功能,而文学集群在其中发挥了核心作用.然而江南市镇文学集群不是孤立的存在,需要置于明清江南市镇的发展中加以探讨.

对何谓“市镇”的理解是研究相关问题的逻辑起点.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历史学家施坚雅(G.WilliamSkinner)以“中心地学说”为理论基础,对四川成都平原集镇墟市研究后提出了著名的“施坚雅模式”,他将中国分为九大区域,每个大区都有自己的中心城市,区内分布二级市场、市场和乡镇集市,认为它们共同组成了区域经济等级结构.3若依此说,明清江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指苏州、杭州等府治所在城市,但江南区域无论地理或经济都有其特殊性,其“二级市场、市场和乡镇集市”该如何确定呢?对于“施坚雅模式”在江南地区的适用性,学者大多持反对意见.范金民在研究苏州社会经济时就提出,施坚雅依据经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等学者的观点创立的中心地学或中心理论(centralplacetheory),并不十分适合苏州地区或江南地区.4

显然,关于江南市镇的界说,仍需回到明清江南士人的基本认知框架中.明清时代,江南士人对“市”“镇”的解释大致建立在民居的聚集、商业的交易和禁防管理功能上.如明代弘治《湖州府志》称“商贾聚集之处,今皆称为市镇”.弘治《吴江县志》称“人烟辏集之处谓之市镇.”正德《姑苏志》则以为“民居所聚谓之村,商贾所集谓之镇”.但也有对“市”与“镇”加以区别的,如钱大昕为徐昌期撰写墓志说:“东南之俗,称乡之大者曰镇,其次曰市,小者曰村,曰行.”5乾隆《吴江县志》也从区别性着眼:“民人屯聚之所谓之村,有商贾贸易者谓之市,设官将禁防者谓之镇,三者名称之正也.其在流俗,亦有不设官而称镇,既设官而仍称村者,凡县邑皆然.”6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一些学者对明清江南市镇界定在“介于县城与乡村之间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商业实体”7.这显然偏重于商业功能了,但对于我们展开市镇文学研究,不无借鉴意义.

明代中期至清代中期是江南市镇发展、兴盛期.明代嘉靖到万历间,江南市镇发展形成第一个高峰,数量约三百个,而到了清代乾隆年间形成第二个高峰,达到五百多个.其中以苏州、松江、杭州、嘉兴等府最为明显1.樊树志在《江南市镇的分布、结构与网络》中详细胪举了明清江南市镇状况,展示出一幅宏阔的图卷2,图卷中长江中游之南市镇密缀,灿若繁星.这里略看几例:常熟在明正德年间只有十四个市镇,嘉靖年间增加至二十二个,从原来的九市五镇,一变为十六市六镇.吴江县更为典型,弘治年间修志时其县志仅载二市四镇,嘉靖年间增为十市四镇,明末清初又增为十市七镇.也就是说,自明弘治起百余年间,吴江由六个市镇跃升到十七个市镇,增加到近三倍之数.嘉定县市镇由正德年间的十五个,增加到万历时的三市十七镇.松江府的市镇在正德与嘉靖年间仅四十四个,崇祯年间达六十五个,新增了二十一个.值得注意的是,松江府以二县之地,拥有如此多市镇,其密度甚至超过了苏州府.

江南市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明清江南市镇与其文学群落的形成为关于对写作江南市论文范文与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江南市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相关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