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人口迁移论文范文资料 与近代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社会的影响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人口迁移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4-21

《近代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社会的影响》:本论文可用于人口迁移论文范文参考下载,人口迁移相关论文写作参考研究。

[摘 要]19世纪中叶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关内向东北内地进行大规模迁居,我国历史上出现了几次大的人口迁移,二百年封禁政策的解禁使清末东北三省人口总数超过1 600万,1927至1929年民国时期,关内居民移居东北每年迁居人数高达70万,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资源的疯狂掠夺需要,又形成了近代东北的又一次移民.移居至东北的关内移民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了当地农业落后的现状,使耕种土地面积增加,工商业、交通运输业日渐繁荣,东北地区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关键词]近代关内移民;东北;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C92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6)11-0111-04

自清末民国以来,我国大量关内移民涌入东北,使东北地区人口得以快速增长,也给这一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移民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东北地区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提升,城镇化步伐加剧,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得到迅猛发展.可以说近代关内移民对东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移民”及“近代关内移民”

“移民”一词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战国时期,在《周礼》《管子》等书中都有过相关记载.而关于“移民”的定义,史学界一直存在多种说法.葛剑雄《中国移民史》一书对移民的定义是:“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距离,在迁入地居留了一定时间的迁移人口.” [1]对于这种阐述,笔者比较认同.“近代关内移民”则是对移民的外延进行了相对的限定.首先是时间上的限定,本文所涉及的移民指的是近代以来的移民,大致时间分界是指1840年战争至民国结束这一历史时期.其次是地域方面的界定,专指关内移居东北的移民.“关内”历史上基本认定为山海关以内,包括我国山东、河北、河南乃至江浙等中原地区.所以本文中所指移民,仅限定为近代自中原地区迁居东北的移民.至于此范围外的清末以前移民、新中国成立后的北大荒移民以及国际移民等,在此不再赘述.

二、近代东北地区关内移民

关内向东北地区移民,历史悠久.近代关内移民大规模迁居东北是明清以来就出现的东北三省移动的阶段,历经民国时期、伪满洲国时期的集中迁移,最终形成目前的状况.

(一)清末时期关内移民

自1840年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初始阶段.特别是乾隆、嘉庆年间,人口快速增加,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关内灾民流离失所,无以为生,成为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诱因之一.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清咸丰、同治年间,不得已改乾嘉时期的“封禁”政策为“弛禁”,允许关内灾民到东北谋生.而且这一时期沙俄发动对我东北地区的入侵,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大片疆土,使清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促使其加快了移民实边、抵御外侵政策的出台.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廷下谕,准景淳瑞麟奏请开荒一折,昭示清末东北地区招垦政策的出台.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清政府下令取消了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所有法令,更于光绪六年(1880年)颁布了放荒、免税及补助的一系列法令,鼓励关内民众到东北垦荒.自乾隆以来在东北地区实施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终于被彻底解除.在清政府鼓励招垦政策的引导下,大批关内移民纷纷涌入东北.1887年黑龙江人口为40.8万人左右,1895年为150万人,8年间增长近3倍 [2],关内民众移民东北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

(二)民国时期关内移民

1.关内移民促使东北人口剧增.自民国成立开始,迁入东北的关内移民不断增加,形成近代东北第一次移民.1912至1923年十余年间,东北移民年增长数量在20万至30万人之间,这其中关内移民占据绝大多数.1924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前的7年时间,东北移民急剧增长,前往东北的移民累计达到500多万人,特别是1927至1929年,关内居民移居东北人数每年都保持在70万左右,1927年移民人数甚至达到了百万人以上,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东北地区关内移民的高峰期.

2.关内移民动因:移民垦荒政策及生存压力.民国建立之初,政府颁布《国有荒地承垦条例》等措施鼓励关内移民来东北垦殖.在政府的鼓励和倡导下,东北移民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导致大量关内居民移居东北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因:一是来自原居住地的生存压力.中原地区历来就是中国人口集中地区,至民国时人口与耕地的矛盾已经变得愈发尖锐,而军阀混战、各种苛捐杂税的收取更令百姓苦不堪言.而且这一时期又经历了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受灾地区大量减产,甚至颗粒无收.遭遇如此困境,许多灾民为了生存只能选择远走他乡.二是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生存环境相对优越,吸引了大量关内移民来此定居.正是在关内恶劣生存环境逼迫和东北优越生活条件吸引的共同作用下,导致大量关内移民迁移东北并定居下来.

(三)伪满洲国时期关内移民

1.政策限制导致移民人数骤减.“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地区的近代移民被迫中断.日本侵略者为了永久占据我国东北地区,计划将本国国民逐步移居东北,开始对关内移民移居东北采取种种措施加以限制.先是取消了民国以来实施的移民乘坐铁路的减价优惠,之后又专门成立大东公司管理移民事务,对移民资格进行严格审查,只有核发护照的移民才能获准进入东北.这些政策的实行,致使东北移民人数每年较先前减少了数十万人,并出现大量移民回迁现象.1932至1937年间,关内人口移入东北总数为2 596 708人,而迁出人数为2 358 381人,离去人数居然占移入人数的87.5%[3].

2.第二次移民.1938年后,日本对东北资源再次进行疯狂掠夺,为解决劳工不足的实际问题,取消了关内民众进入东北的限制,大力招募劳工,用于开采矿山、修筑铁路及军事设施等需要.东北地区的关内移民数量又开始回升.1938至1942年间,迁入东北人数和迁出人数与前几年相比发生了较大变化,存留占比基本上都在40%以上,1939年甚至达到了60.3%[4],形成了近代东北第二次移民.这其中包括大量被日本强制征集和招骗来的军事劳务移民和产业移民,这些移民与清末和民国时期的主动性移民不同,并非出于自愿,加之生存环境险恶,因此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回迁率也很高.

人口迁移论文参考资料:

人口和经济投稿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期刊

结论:近代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社会的影响为适合人口迁移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相关本科毕业论文,相关人口迁移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和你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