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筛选
分类筛选:

关于天人论文范文资料 与绝地天通和古代天人叙事的特征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版权:原创标记原创 主题:天人范文 科目:专科论文 2024-01-14

《绝地天通和古代天人叙事的特征》:本论文为免费优秀的关于天人论文范文资料,可用于相关论文写作参考。

[摘 要]《国语·楚语下》是研究“绝地天通”与天人叙事的重要史料.“绝地天通”后,重黎氏世叙天地,重新经纶宇宙秩序与天地准则,天人纲纪得以固定、文化秩序得以重建,蕴含着天地一体,上通天地之理下达自然人事的思维,标志着天人思维叙事的自觉.从中可以看出古代天人思维叙事的基本特征:在叙事主体上,经历了从巫觋——重黎——重黎氏(羲和氏)——司马氏的过程,实现了由神化向人化的转变,但天具人意、人通天心的互渗现象依然存在;叙事内容上,沟通天人,分序天地,古代叙事作品善于探究天人关系的奥秘,这在哲学层面上影响并深化了叙事作品的内容;在叙事结构上,以贯通天人的整体思维去把握世间万物,形成天人二元的基本结构模式,实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叙事之道与叙事之技完美结合.注重天人关系是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一大特色,这种天人思维模式成为中国古代叙事的基本模式,也是中国本土化叙事理论之基.

[关键词]绝地天通;天人互参;叙事模式;基本特征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284(2017)05-0062-05

《易传》在解释贲卦之彖辞中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此将“天文”与“人文”对举,其意义不仅在于说明天道与人事是叙事的视角与对象,而且将“天文”与“人文”界定为摄天地自然万物的纹理.根据上述观点,可以窥探天人之间共通相融的规律与法则.这种天人思维是后代叙事所依据的主要思维模式.然欲明晓这种天人思维叙事的基本特征,不得不从“绝地天通”说起.

一、《国语·楚语下》是研究“绝地天通”与天人思维叙事的重要史料

关于“绝地天通”,《尚书·周书·吕刑》《国语·楚语下》《山海经·大荒西经》等文献皆有记载.首先看三者的成书年代.关于《吕刑》的成书年代,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穆王说”,皮锡瑞的《经学通论》、王国维的《今本竹书纪年疏证》等持此说;一种认为作于春秋或春秋之后,郭沫若、钱穆、傅孟真等人持此说.徐旭生认为《吕刑》“作于穆王的时候,然则可信为西周前期的传说”[1].《国语·楚语下》的成书年代,学者一般认为是战国中期以前[2].至于《山海经·大荒西经》的性质及成书年代,历来学者各持己说,并无定论.自王国维根据甲骨卜辞取《山海经》《古本竹书纪年》王亥之名以证甲骨卜辞以来,学者多承认其为先秦古书大率没有问题[3].郭璞为《山海经》作注时多采用《国语·楚语下》之语,特别是在注释 “献”“邛”二字时遵从韦昭注《国语》中“举”“抑”之意[4].这可以看出,《山海经·大荒西经》的成书时间晚于《国语·楚语下》.可见,《吕刑》成书时间最早,《国语·楚语》次之,《山海经·大荒西经》最晚.

再看三者所载“绝地天通”之意.《吕刑》开篇即言周穆王垂暮之年仍度时作刑以治天下四方之民.既之总结历史,叙事蚩尤作乱、苗民肆戮之累累罪行,于是上帝决定灭苗,“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5].对于“绝地天通”,孔安国解释为:“重即羲,黎即和.尧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地天通’.言天神无有降地,地民不至于天,明不相干.”[5]即隔绝上天之神与地下之民的往来,不相干扰.此指隔绝苗民等作乱民族与上天的沟通之道.

《山海经·大荒西经》的记载偏向于神话传说,言在大荒之中有一座山名为日月山,山之主峰为吴姖天门山,为日月降落之所.老童生重黎之后,“帝令重献上天,令黎邛下地,下地是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4].意即帝令重将上天用力向上举,又令黎将大地用力向下压.黎下地之后而生噎,噎处于大地的最西端,掌管日、月、星辰运行的先后次序.可见,《山海经·大荒西经》所谓的“绝地天通”也即言吴姖天门这通天之梯随着重黎的上升和下降而被隔断之事.

《国语·楚语下》的记载最为详备.针对《周书》所载重黎能使天地不通之事,楚昭王发出若不如此民将能登天的疑问.观射父针对提问叙述了远古历史上天人关系的几个阶段:

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時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使名姓之后,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采服之宜、彝器之量、次主之度、屏摄之位、坛场之所、上下之神祇、氏姓之所出,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于是乎有天地神民类物之官,是谓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乱也.民是以能有忠信,神是以能有明德,民神异业,敬而不渎,故神降之嘉生,民以物享,祸灾不至,求用不匮.

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6].

古者,“民神不杂”,神民异业,天人互不侵犯;少皞衰世、九黎乱德之时,“民神杂糅”,人人坐享,“家为巫史”,天人关系趋于无序;颛顼之世,命重黎分司天地,复使“民神不杂”,天人关系又趋于有序,此之谓“绝地天通”,即断绝普通民众与天神相通之道,而由重黎沟通天人,使天地神人秩序井然,恢复少皞之前“神人以和”的状态.天人关系经历了从有序—无序—有序的过程.处于无序之时,是部落作乱抑或外敌入侵;处于有序状态,是重黎专门分序天地的结果.

总之,《吕侯》全文始终围绕刑罚的主题,“绝地天通”是作为蚩尤滥施刑法而招致灭亡的教训提出来的,以此训示吕侯制刑从轻,告诫诸侯勤政慎刑.《山海经》偏向于神话传说,重使天上升,而黎使地下降,进而天地之间相通之天枢也化为乌有,天地之间无法沟通.《国语·楚语下》详细记载了天人关系的几个阶段,而“绝地天通”则是其中的一个.重黎抑或他们的后代,作为天人的*,一方面将上天的旨意下达于民,另一方面将民态上达于天,沟通天地,重新经纶宇宙秩序与天地准则,天人关系和谐统一.《国语》所载有关文字无论是作为中国原始宗教起源,还是作为上古神话与哲学思想起源,皆言天地、神人二者关系,只是天人叙事者有所不同.天人叙事中的叙事主体、叙事内容、叙事结构等叙事要素都有所体现,因此《国语·楚语下》是研究“绝地天通”与天人叙事的重要史料.

天人论文参考资料:

结论:绝地天通和古代天人叙事的特征为关于本文可作为天人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天人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相关免费毕业论文范文

热门有关优秀论文题目选题

和你相关的